《〈孟子〉两章》问题探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187235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两章》问题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孟子〉两章》问题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孟子〉两章》问题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孟子〉两章》问题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两章》问题探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两章?问题探究1、?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 ,并将这三者加以比拟 ,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 ,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拟 ,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拟 ,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拟中立论 ,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 ,语气十分肯定 ,斩钉截铁 ,不容置疑。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2、3两段围绕中心论点 ,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说明“天时不如地利 ,区区小城 ,四面受

2、围而不能克 ,即使有得“天时者 ,也不能胜 ,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攻战的例子 ,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 ,但有人却弃城而逃 ,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 ,而是泛指 ,即除特殊情况外 ,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归纳: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3、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 逐层论证 ,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接着运用战例 ,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

3、发 ,说明 ,欲得“人和 ,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 ,环环相扣 ,逐层推理 ,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议论中运用排比、比照等手法 ,使文章气势恢宏 ,笔酣墨畅 ,结构缜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1、第1段文字中 ,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这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六位。即“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 ,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 ,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 ,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 ,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2、作者列举这六个人有什么作用?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4、这一著名论断作铺垫。3、第2段与第1段有什么关系?第1段列举六个特殊的事例 ,推断归纳出第2段带有普遍性的结论。又通过后面的结论 ,论证前面所举六个人之所以在事业上能获得成功的原因:艰险的环境给人以磨练 ,然而 ,也正由于经受了这些磨难 ,坚决、振奋了人们的意志 ,使人们在迎战困难、谋求生存的过程中不断增长了才干。(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阐述“自古 英雄多磨难 ,从来纨绔无好男的道理)4、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 ,才能不断发奋;国家常常没有忧患 ,那么往往会遭至灭亡。即精神上的溃灭必然会导致物质上的灭亡。在论证方法上那么运用正反论证 ,一反一正 ,为推断出中心论点打下根底。5、第4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最后一段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常处忧患 ,多受磨难 ,可以促使人发奋图强 ,从而得“生;耽于安乐 ,庸庸碌碌 ,可以使人腐败、堕落 ,从而得“死。人生是如此 ,国家的兴盛衰败亦是如此。6、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论证上采用了正反论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