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消除的对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18459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消除的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消除的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消除的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消除的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消除的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消除的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消除的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消除的对策 内容摘要: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危害极大,我们必须予以正视和关注,笔者就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了消除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倦怠 心理健康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危害极大,我们必须予以正视和关注,有针对性的出台一些措施和办法来干预,帮助教师摆脱其困扰。 建立和谐社会,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我们时代的主题。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在处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上,也要遵循和贯彻这一理念。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除了政府和社会支持之外,根本在于行业组织和教师个体两个方面。组织要研究职业倦怠的来龙去脉,采取合理措施,减轻职业倦怠的影响。教师个体则要正确面对职业倦怠,采取积极有效的方

2、式减压,逐步消除职业倦怠的影响。 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对解决教师职业倦怠负有重要责任。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制定相关的制度措施和办法,把开展此项工作与研究教学工作一起落实,加强防范,注意抓苗头早动手,建立正常、合理的渲泄渠道,力争把职业倦怠的影响降到最低。 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管理者,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尊重教师的人格。在教学工作中引入公平竞争机制,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氛围。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目标导向,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正确的考核和评定,及时表彰和激励优秀教师,选拔培养优秀教师担任管理者和业务骨干,让教师有发挥才能的用

3、武之地,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二)密切干群关系,实行校务公开。树立依靠教师办校的理念,搞好绩效强化,让教师参与决策和管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增加学校工作透明度,消除因不知情而产生的误会,让教师有归属感。 (三)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精神激励往往比物质奖励更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校领导对教师要关心、尊重、信任,对教师的工作成绩要及时肯定、赞许、表扬,维护和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获得自尊、荣誉和成就感。要与教师交朋友,了解教师的工作、家庭、生活、身体等情况,倾听他们的反映,及时化解矛盾

4、和潜在问题,帮助教师减压。在分配工作任务时,要考虑到教师的性格特点,近期情绪状况及与相关科目教师的关系,注意教师心理和身体承受能力,满足他们的正当需求,避免人为的制造矛盾。 (四)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要研究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规律性问题,找出共同点和常见、多发问题,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把加强教师心理健康融入学校教学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中一起抓。要开办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讲座,创造条件建立为教师服务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和场所。要在师德和教育讲座中加入预防职业倦怠的内容,做好教师特别是心理素质较差教师的心理辅导和疏通工作,为其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对

5、教师心理问题要及时预防,尽早发现,有效干预。注意用文体活动、文化生活、心理知识的宣讲等方式合理渲泄和转移负面因素的影响。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直接体现者和受害者,摆脱职业倦怠的困扰更多的要靠教师的个体努力才能实现。必须指出,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教师所面对的困难使其难以承受,产生了心理失衡,这种心理上的不健康状态是暂时的。真正有心理疾病的是极少数人。只要我们帮助教师建立起足以克服困难的支持系统,教师就完全可以走出失衡状态,恢复正常、健康的心理。在此,我们为教师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自省,调整人生坐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要依据现实建立工作目标。目标是一种激励,但难以完成的目标则是

6、产生挫折的元凶。目标过高短期难以实现,就容易导致青年教师的郁闷和焦虑。当你出现职业倦怠时,要静下来反思自己,我的长处和不足是什么,我的性格特征决定我该如何办,我的能力、知识和努力程度是否与实现我的目标匹配。通过反思,结合现实,为自己树立短期、中期、长期工作目标,并根据事业进程灵活调整,细化成功的具体步骤。让每个阶段具体目标的成功实现,增强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改变认知,调整心态。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人们的通病,教师也不例外。一方面羡慕别人,另一方面又别无选择,鱼与熊掌不能兼得。这种认知上的不协调造成了教师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扰。要想减轻这种压力和困扰,就必须设法使认知趋于协调。要明确自

7、己的价值观和职业荣誉感之间是否存在偏差,是否自己构建的理想境界与现实甚远不可实现。教师要重新分析自己需要的性质及其实现的主客观条件,抑制自己的不合理需要,从实际出发,调整心态,用意志力、自信心、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使认知趋向协调,使学校的管理理念、校风、价值观、人才观、成就感与个人认知相融,实现爱岗敬业。 (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寻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教师解决职业倦怠,缓解应激强度有重要作用。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消除职业倦怠的一剂良药。教师因为与组织、家人、朋友的疏远,对外界,社会环境难以产生影响,会感到孤立无助,也就难以取得社会支持。研究表明,受社会支持多的个体比受社会支持少的个体要压力小。建

8、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减少冲突和对立,与家人、同事、朋友、组织、学生和谐互动,会使教师缓解压力。 (四)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身体是战胜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拥有合理的饮食,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要定期体检,有适度的体育运动,有一些业余爱好并且乐此不疲。要给自己留点自由活动、遐想的空间,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经常进行自我减压练习,乐观向上,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不把负面情绪带入自身生活中。 (五)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对于因职业倦怠产生的负面情绪太久,自我调解无效的教师,应在适当时候求助于专业人员,寻求解决办法。心理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减压治疗。对那些产生了一些病变的个案,还要采取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办法方能奏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