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17448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诊常见中医护理常规及操作流程急诊科注:人手一册,请各位熟记护理常规内容,掌握急诊常见中医护理操作流程,以备检查。目录一、 中暑1二、 毒蛇咬伤2三、 吐血3四、 暴泻4五、 食物中毒5六、 高热6七、 神昏8八、 晕厥证9九、 痛证11十、 湿敷法流程13十一、 涂药法流程15中暑中暑是夏季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动,因暑热侵袭,致邪热内郁,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所发生的急性病变。一、临床表现人体在高温环境或暑天烈日下出现出汗、头晕、头痛、神疲、胸闷、心慌、泛恶、少汗,甚至汗闭、高热,严重者以神昏、抽搐、肢厥等为特征。病位表里兼有,多在脾、心。二、临证施护1、生活起居护理病室宜整洁,凉爽,安静,通风

2、良好,室温应偏低,保持在20-22。重症病人可以安排在有空调设备的病室内。病人应松解衣扣,卧床休息,取平卧,保持安静,不宜多搬动,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病床应设床栏,以免坠床等以外发生。保持床单位干洁,病人汗出及时更衣,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2、辨证施护暑湿表遏证:身热少汗,头痛,头昏,疲倦乏力,胸闷不畅,苔白,脉濡数。针刺足三里、关元、内关穴,隔姜灸神阙穴等;可予以刮痧,取曲池、内关、大椎等穴。暑热蒙心证:高热无汗,面红耳赤,口干唇燥,渴而多饮,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舌红少津,苔黄,脉洪数。可用冰袋,冰毯,冰帽,酒精或冰水擦浴的物理降温措施。也可遵医嘱予冰水或盐水灌肠。气阴两竭证:面色苍白,汗

3、出较多,呼吸浅促,四肢逆冷,烦躁不安,甚至神志不清,血压下降。舌红或淡红,脉细数无力或数不清。用温水擦浴,忌用冷敷疗法;艾炷灸关元、气海、肾俞、百会等穴;大汗者,用金银花、玄参、麦冬、甘草煎水代茶饮。三、饮食护理给予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鼓励多饮清凉饮料,如绿豆汤、西瓜汁,淡盐水等,以清热解暑;忌食油腻及烟酒。四、用药护理1、按医嘱用药,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2、服药期间禁食辛辣、生冷、油腻;3、应用冬眠药物期间,应密切注意体温、血压、心率的变化。五、情志护理1、中暑起病急,变化快,医护人员须仪态稳重,工作有条不紊,以减少紧张情绪;2、对烦躁、焦虑不安者进行安慰,稳定情绪,使患者积极

4、配合治疗、护理。六、并发症的护理1、潜在神昏、痉厥密切观察体温、神志、呼吸、汗出、二便、舌象、脉象等。如见神昏、痉厥、四肢抽搐、息短气粗或四肢厥冷、瞳孔散大、冷汗不止、烦躁等危证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抢救。七、健康指导1、保持情志舒畅,心情愉悦,使之气血通畅。2、注意水分摄入,保持环境通风,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3、注意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在烈日下工作注意防晒;暑湿环境中宜穿宽松、透气及浅色衣服等。4、出现头晕、乏力、胸闷不适等中暑先兆,应避开高温环境,在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并服用清凉饮料及解暑药物。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夏季汗出较多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忌食辛辣、刺激、油腻及烟酒。 毒

5、蛇咬伤毒蛇咬伤是被有毒之蛇咬伤,毒液侵入伤口,气血受伤,内攻脏腑而发生的危急重症。一、临床表现因毒性不同而表现多种全身中毒症状。被咬部位疼痛,或局部麻木,伤肢肿胀,咬伤处有牙痕,典型病例有两点大而深的牙痕,其周围可出现血疱、水疱、瘀斑。可有发热,头昏,嗜睡,复视。严重者出现视觉、听觉障碍,神情淡漠或神志昏蒙,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流涎,瞳孔散大,或皮下、内脏出血。二、临证施护1、生活起居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受伤处铺中单。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压疮。指导患者移动时注意安全。伤后前两日协助患者患肢取低位,并保持伤口引流通畅;病情好转时协助患者抬高患肢,以

6、利于消肿。2、辩证施护:风毒(神经毒):一般局部不红,不肿,不出血,疼痛轻微,感觉麻木,眼睑下垂,复视,表情肌麻痹,张口困难,言语不清,口角流涎,呼吸急促。脉沉伏迟弱。治疗宜活血通络、祛风解毒。火毒(血循毒):伤口疼痛剧烈,出血,皮肤有血疮瘀斑,伤肢水肿明显。内脏、五官出血,发热,少尿无尿,心悸头晕。脉象细数或结代。治疗宜清热泻火、凉血活血。风火毒(混合证):同时具有以上两种症状。治疗宜清热解毒、凉血熄风。三、饮食护理1、多进食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防止蛇毒内结。2、忌食发物和蒜、葱、椒、酒等刺激性食物。3、消除紧张情绪,减少惊恐,有利于恢复食欲。4、宜选用

7、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作用的食品,如空心菜、苦瓜、绿豆、莲子猕猴桃等。5、鼓励病人进食,讲解保证营养摄入的重要性。四、用药护理1、中药汤剂温服,服后观察药物反应,做好记录。2、外敷蛇药时应敷伤口周围,以利毒液流出。也可用绿豆粉调成糊状敷在伤口周围,以解毒止痛。3、伤口溃烂者,按一般外科换药处理。4、遵医嘱使用抗蛇毒血清治疗应先做过敏试验,使用时剂量准确,注意观察过敏反应。5、局部伤口禁用乙醇,以免血管扩张,加速毒素吸收6、遵医嘱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蛇药煎液冲洗伤口。五、情志护理1、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解释、安慰工作,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多倾听,鼓励病

8、人诉说心理上的感受,并共同讨论。3、指导病人放松术。4、病人过度紧张时,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或取耳穴埋豆法,缓解紧张情绪,常取心、肾、神门、皮质下、脑点等穴位。六、并发症的护理1、神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病史宜凉爽通风,安静舒适。保持二便通畅,可用金银花、大青叶、麦冬、玄参泡水代茶饮。保证病人卧床休息安全,防坠床及其他意外。 2、潜在疮疡协助医生清创排毒时,要彻底清洗创口。为病人换药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感染诱因。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避免触摸伤口的重要性。3、呼吸肌麻痹被神经毒咬伤的患者,给予吸氧,保持气道通畅,观察呼吸的节律频率的变化,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4、潜在肾衰维持电

9、解质平衡,密切观察尿量颜色,准确记录24 h尿量,必要时插尿管。5、血证:意观察局部伤口有无出血、有无皮下出血点、鼻衄、咯血、呕血、便血、血尿以及注射针眼处皮肤有否出现出血斑、肢体扎止血带后局部有否出现皮下淤血斑等。七、健康指导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毒蛇咬伤的防治常识及自救方法。2、保持心情舒畅。3、指导饮食宜忌和局部用药方法。4、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并发症的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处理。5、做好患肢功能锻炼指导。吐血吐血系胃络受损,络伤血溢,出现血从口中呕吐而出的病症。也称为呕血。一、临床表现以血从口中呕吐而出,色红或紫暗,夹有食物残渣为主要临床表现。二、临证护理1、生活起居护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

10、清洁,空气新鲜,呕吐物及时倾倒,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减少探视人员,保证患者休息。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不可过多活动,避免疲劳。吐血时应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偏向一边,保持气道通畅。吐血后用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2、辨证施护、胃热壅盛型:吐血鲜红或紫黯,颉颃夹有食物残渣,脘腹闷痛,口臭,便秘,或大便黑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中药汤剂宜冷服。针灸用泻法,取上脘、巨阙、曲池、内关、合谷、内庭等。饮食宜偏凉,可选食冬瓜、荠菜、空心菜、雪梨、绿豆百合粥等。肝火犯胃:吐血色鲜红或紫暗,呕哕频作,嘈杂泛酸,胃脘痞胀灼热,心烦易怒,胁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中药汤剂宜凉服。多见暴吐如涌,可遵医嘱采用三

11、腔管压迫止血,并做好三腔管护理。针灸用泻法,取肝俞、梁丘、风池、内关、公孙、太冲等。饮食宜偏凉,可选食冬瓜、荠菜、空心菜、雪梨、绿豆百合粥等。气不摄血:吐血反复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厌食纳少,大便色黑。舌质淡,苔白,脉弱。中药汤剂宜温服。针灸用补法,取脾俞、胃俞、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等,加灸法。饮食宜温热,但出血期不宜过热,血止后重补益,可选食花生,红枣、山药、牛奶、禽蛋等。 三、饮食护理1、大量吐血者,应暂禁食,血止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辛辣、炙烤、煎炸等动火之品;恢复期应多食蔬菜、果等清淡富有营养食物。2、出血期间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的食物,如藕

12、汁、荸荠汤、黑木耳等,病情好转或稳定后可逐步恢复至软食。四、用药护理1、行胃肠减压或三腔二囊管止血的,可将药液由胃管内注入,灌药前应抽尽胃内容物。2、服药期间,可配合健脾开胃之药膳,以调理脾胃,提高药效。3、凡出血者均不宜热敷、热熨等,防止血热妄行。4、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为及时输血、输液、给药等做好准备。五、情志护理出血时应使患者情绪稳定,避免恐惧心理,嘱家属不必惊慌,使其明白“情志过急易化火,气逆于上而迫血妄行;心情舒畅则气机调和,引血归经”的道理,避免不良刺激,安心静养,积极配合治疗六、并发症的护理昏蒙(肝性脑病)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有无淡漠,行为异常及扑翼样震颤。注意

13、安全,防止坠床。为患者提供支持,使其肯定自我价值。如已发生肝性脑病,按肝性脑病的护理常规护理。七、健康指导1、向患者讲解吐血的诱发因素,治疗原发病,以防复发。注意精神调摄,避免情志过极,消除紧张、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2、起居有常,劳逸适度。3、适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营养食物。忌食辛辣香燥、油腻炙烤之物,戒烟限酒。4、避免外感邪气以耗伤正,随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被。5、加强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增强机体抵抗力。暴泻因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致脾失健运,传导失司。一、临床表现以发病急骤、突然腹泻、暴迫下注如水、腹痛肠鸣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涉及脾、胃。二、临证护理1、生活起居护

14、理病室环境宜清洁、通风,及时消毒,及时倾倒排泄物和便器,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传染病病人,应严格执行肠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暴泻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寒湿泻者,腹部应保暖,可热敷或热熨。肛周皮肤护理:排便频繁时便后应用软纸擦肛,或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肛门和臀部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可用马齿苋煎汤,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若有肛门下坠或脱肛者,用软纸轻轻上托,并嘱其卧床休息。腹胀明显,疼痛剧烈者可予腹部按揉。2、辨证施护寒湿内盛: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或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白滑、脉濡缓。针刺可用平补平泻法,选天枢、中脘、阴陵泉、上巨虚等穴,可灸。推拿调护:按揉腹部或推摩天枢、气海、关元、脾俞、大肠俞、长强穴或用热水袋热敷腹部。寒湿泄泻当散寒化湿,如生姜红糖饮等。 中药宜饭前热服,肾阳虚衰宜睡前服。湿热伤中: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秽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