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174357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分析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犯罪逐渐呈现出的低龄化的特点,未成 年人犯罪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家庭和学 校的负面影响、社会的不良风气等都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 的重要原因。为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最大限度地预防 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 各方的共同努力。本文主要探讨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 因及相关的预防措施。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原因 预防措施 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 也是 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严重扰乱社会 秩序,危害社会和家庭的稳定, 破坏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尤其重 要的是,未成年人

2、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接班人,他们 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探讨他们 实施犯罪的原因并找出相关的预防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 我相信,家庭原因是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重要原因,下文从 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对这一原因作主要分析。一、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 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从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犯罪率不断上升,犯罪现象日益严重,而 在日益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中,青少年已成为犯罪的主要成员,约 占整个刑事犯罪主体的 70%80%左右。其中,犯罪的低龄化趋 势越来越明显,未成年人犯罪

3、格外引人注目。近年来,我国未成 年人犯罪现象的有增无减,同时呈现出低龄趋势,未成年犯罪类 型的增多、手段的成人化和凶残化、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女性 犯罪的增加,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在责备他们自身的同时, 更应该思考的是社会的影响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在犯罪心理学课程学习中,我们知道,虽然缺陷人格的生成 有遗传和生理因素的影响,但是,真正起主要作用或者说是决定 性作用的还是社会因素。因为人毕竟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性是人 的本质属性。离开了社会生活,人的社会心理就不可能形成,人 就不是社会意义的人,也就不可能成为刑法评价的对象。在这其 中,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其中一重要影响因素。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家

4、庭原因分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体出生后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 庭的各种因素,例如,气氛、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家庭结构是 否健全、双亲的养育态度等,对未成年人心理的发展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原因之一。家庭的不良影 响主要表现在:(一)家庭关系破裂。所谓家庭关系破裂,是指家庭结构的 稳定性遭到破坏, 如父母离异、一方或双方死亡及父母长期不在 一起或家庭暴力等。家庭稳定性结构遭到破坏的孩子,往往得不 到父(母)爱,很可能对人格的早起发展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其 心理品质和性情都不可能得到和谐发展 , 他们大多会表现出性 情暴戾、桀骜不驯或孤独自卑等不健康心理, 容易对周围事物产

5、 生敌对情绪,在外界刺激或诱惑下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中 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中心的调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因素违法犯 罪的仅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3%,而由于家庭关系破裂因素走上 犯罪道路的却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 6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一个完整的、温暖的家庭对未成年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二)父母道德缺失。父母的道德素质是其个人政治、思想、 行为习惯及道德规范的综合反映, 是决定子女道德面貌的基础。 有关研究表明, 在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方面, 父母与子女的相 关系数 60%,而学校和社会影响的相关系数仅 35%。可见父母的道 德素质对子女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如果父母的思想不正,行为 不端,

6、孩子受其影响, 最终会导致子女违法犯罪。在这方面主要 表现为:1. 潜移默化。家庭是未成年人最初的成长环境, 他们总是以 其双亲的言行为榜样 , 通过同化作用, 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的行 为习惯和道德理念。例如有的家长玩物丧志,整天坐在麻将桌前, 孩子自然从小就学会了赌博; 有的父母自私狡诈、追求享乐甚至 冷酷残忍,孩子也易受影响, 由不文明不道德而走向犯罪。2. 纵容默许。有的父母道德水准低劣是非不清,对子女的错 误言行纵容默许, 逐步将孩子推上犯罪道路 , 甚至把孩子送上 断头台。3. 教唆逼迫。更为严重的是有这样一种父母,他们自己已经 堕落犯罪, 但还教唆强迫孩子一起堕落犯罪。出身于这样的家

7、庭, 孩子更加不幸, 更加令人痛心。原本天真无邪的孩子, 人生就是 被自己的父母断送的,这是何等的悲剧!(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观念 和教育内容总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体现在教育行为中 ,从而决 定着家庭教育的效果。如果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往往事与愿违, 非但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反而容易导致孩子犯罪。这方面的主 要表现有:1. 盲目溺爱。我国的独生子女一代, 多数家庭, 爷爷奶奶爱, 外公外婆爱, 父亲母亲爱, 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指责。但不能 对孩子娇生惯养, 一味迁就。盲目的溺爱往往会让未成年人形成 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一不如意就又哭又闹,一定要满足自 己的需求

8、。从而当他们在社会上得不到家庭所给他们的那种满 足,就会走上歪路。2. 专制粗暴。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往往不顾孩子的实际 和感受,“独裁式”地认为自己对孩子享有绝对支配权,不但想把 自己过去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喜欢主宰孩子的一切, 而且还迷信传统的棍棒教育 , 稍不如意便责骂孩子不争气 , 动 不动便出言不逊或拳脚相加。这种教育方式, 不但达不到教育的 目的, 反而使孩子感到极度的压抑,严重地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 使他们的性格扭曲, 对父母、 学校及社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在得不到温暖走投无路时,或报复父母亲人, 酿成家庭残杀悲剧; 或离家出走,如被坏人引诱利用,违法犯罪便从此

9、开始。3. 放任自流。如一些父母强调工作忙, 没有时间管孩子,把 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 , 对孩子不正确的思想和言行漠 不关心、放任自流。天长日久, 孩子容易形成性格怪僻 ,甚至拉 帮结派、打架斗殴和抢劫绑架等恶习。因为这样的家庭亲子关系 淡漠 ,家庭不能成为吸引孩子的情感中心 ,自然也就失去了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的应有作用。有人在分析轰动全国的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的犯罪原因时 指出:“马加爵的家庭是沉闷而缺少快乐的,而对于马加爵 这样聪明和敏感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家庭更为可怕。”由于缺乏 与家庭成员的沟通,加之家境贫寒,使马加爵在未成年时期形成 了孤僻、自卑等人格缺陷,从而造成了杀人惨案。由

10、上可见,家庭关系的破裂、父母道德的缺失和家庭教育方 式的不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因此,优化家庭教育 环境,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职能是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途 径。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子女人生观,世界观, 价值观的源头。在孩子的品行形成过程中,家庭环境起至关重要 的作用。因此, 从上面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应该从一下几方面入手:(一)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为孩子树好榜样,这是预防未成 年人犯罪的必要前提。父母作为子女的教育者, 应当先受教育。 父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决定和

11、影响着其对子女的教育内容、教育 方式和教育效果,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二)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祥和的家庭环境。家庭,不 但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也能满足孩子的精神需要。一个家庭 不和谐 , 孩子就失去了最早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平衡认识 , 直接 影响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家长要努力用社会规范 和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做到互敬互爱,互助互谅。生活在和谐温馨 互助互爱的家庭氛围中 , 孩子自然会感到温暖快乐 , 其身心就 能健康发展,当然这样会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三)重视与关注孩子的课余生活及 “精神食粮”。儿童在幼 年时期,思想单纯 , 可塑性强,他们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对父母存

12、在强烈的依赖感和信任感。如果父母注意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在 平常与孩子的接触中,让孩子通过耳濡目染接受家长的思想道德 和行为规范等多方面的良好熏陶和感染,使孩子逐步具有宽容、 感恩和敬畏之心, 孩子就会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相 反, 如果认为孩子年幼不懂事 ,听之任之,缺乏必要的管教, 则 会使孩子养成不良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从而埋下违法犯罪的 隐患。(四)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每个儿童都是一个世界,一个 十分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家庭子女的个性、智力和知 识经验等方面都有差异性 , 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就具有多 样性和特殊性。父母应该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了解 孩子身

13、心发展的规律 , 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 讲究教育子女的 艺术。父母与孩子之间应有积极的情感交流, 做到既能控制约束 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 使 孩子具有独立性和主动性,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存在,这 也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 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即使罪恶深重的少年, 在他呱呱坠地时,也 是纯洁无暇的,“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一个孩子心怀罪恶来到 这个世界上一个纯洁无暇的婴孩, 后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父 母有很大的责任。实践证明,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家庭教育不 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预防和减 少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筑起 预防未成年犯罪的第一道坚实的防线。参考文献:【1】梅传强 犯罪心理学【2】王俊梅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及预防【3】徐秉政 浅探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及预防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