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观测数确定(平差讲课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174347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要观测数确定(平差讲课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必要观测数确定(平差讲课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必要观测数确定(平差讲课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要观测数确定(平差讲课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要观测数确定(平差讲课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量平差中必要观测数的确定方法一、控制网必要起算数据概述1. 控制网必要起算数据的要求:见下表。控制网种类必要起算数据个数必要起算数据种类水准网1一点高程测角网4两点坐标或一点坐标、一边长和一边方位角测边网/边角网/导线网3一点坐标和一边方位角2. 平差计算时控制网的起算数据必须满足要求也就是说,确定必要观测数t时,控制网的起算数据一定已经满足了要求。满足要求的起算数据不仅种类满足要求,且其个数一定等于或大于其必要起算数据的个数。起 算数据满足要求有两种情况:一是控制网的起算数据本身就满足要求;另一是控制网的起算数据本 身不满足要求,经假定或实测补足后满足要求。补充的起算数据也视为已知。二、控

2、制网必要观测数的计算方法起算数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点位起算数据,如坐标、高程等;另一类是非点位起算数据,常 见为平面控制网中的方位角、边长等。水准网中无此类起算数据。下面分别就这两种情况来讨论必 要观测数 t 的确定。1. 起算数据只含点位起算数据,不含非点位起算数据。显然,水准网的必要观测数 t 就是此类未知点(高程)的个数;而平面控制网的必要观测数就 是此类未知点坐标的个数,也即为点数的 2 倍。若以 P 表示控制网中未知点的个数,则此种情况下 必要观测数 t 的计算方法为水准网:t=p 平面控制网:t=2P2. 起算数据既含有点位起算数据,又包含非点位起算数据。包含非点位起算数据只有平面

3、控制网。这类数据都对应着一条边有两个端点。根据该边与 控制网的连接情况,非点位起算数据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两端点都包含在控制网内部,如图5 中的 S0、aa2,图7中的a0,图9中的a1等,称为第一类非点位起算数据。另一类是一端与控制网相 连,一端自由,该边好像悬挂于控制网上,一般为已知方位角,如图6中的a0,图9中的aA、aB、 aC等,称为第二类非点位起算数据或悬挂边。如果假设非点位起算数据未知,也即网中只有点位起算数据。则可看出:第一类非点位起算数 据与确定未知点坐标有关:确定未知点坐标需要测定方位角、距离。为了确定未知点的坐标,这些 数据本来是应该观测的,但现在已知了,可替代观测值计算点

4、的坐标,势必要减少观测值的数量, 故必须从必要观测数中去掉。而第二类非点位起算数据未知时,其自由端点就是支点,可单独进行 测量和计算,故不能算作控制网中的一点。故该类起算数据不能替代观测值,故与必要观测数 t 无 关。若以Q表示第一类非点位起算数据的个数,则此种情况下必要观测数t的计算方法为 平面控制网: t=2P-Q显然,上述第一种情况是第二种情况在Q=0时的特例。故综合两种情况,得控制网必要观测数 t 的计算方法为:水准网: t=P 平面控制网: t=2P-Q特别提示:其中未知点个数 P 不包含已被假定为必要起算数据的未知点。这种方法适用于测角 网、测边网、边角网以及导线网等平面控制网的各

5、种形式。综上所述,必要观测数t的计算步骤为:(1) 根据平差问题的具体情况,查看控制网的起算数据是否满足要求,否则按要求补足(2) 确定未知点个数P (不包括已作为起算数据的未知点)。(3) 确定第一类非点位起算数据个数Q。(4) 按上述公式计算必要观测数 t。三、必要观测数计算示例下面给出一些平差实例,来验证和说明上述必要观测数t的计算方法。示例1:水准网如图1。该网无已知水准点,PP4为待定点,以h6为观测高差。分析:此例无已知数据,需要假定一点高程作为起算高程,故P=4-1=3,必要观测数为t=P=3。 示例2:水准网如图2。A、B、C为已知水准点,P1P3为待定点,h1h6为观测高差。

6、图1水准网示例1)P3C图 2 水准网示例(2 )分析:此例起算数据满足要求,P=3,必要观测数为t= P=3。示例3:测角网如图4。A为已知点,P1P4为待定点,Z1Z12为观测角。分析:此例起算数据不满足要求,需要补充一边方位角和一边边长作为起算数据,P=4,且Q=2, 必要观测数为t=2P-Q=2x4-2=6o示例5:测角网如图5。该网无已知点,但有两个已知方位角aa2和一条已知边S0,P1P6 为待定点,Z1Z17为观测角。2图 4 三角网示例( 1 )3图 5 三角网示例(2 )分析:此例起算数据不满足要求,需要假定一未知点为已知,故=6-1=5,且已知方位角aa2 和已知边S0均为

7、第一类非点位起算数据,即Q=3,则必要观测数为t=2P-Q=2x5-3=7。示例6:测角网如图6o A、B为已知点,有一个已知方位角a0和一条已知边S0,P1P4为待定 点,Z1Z13为观测角。分析:此例起算数据满足要求,P=4,已知方位角a0为悬挂边,属第二类非点位起算数据,只 有已知边S0为第一类非点位起算数据,即Q=1,则必要观测数为t=2P-Q=2x4-1=7。示例7:测边网如图7o A、B为已知点,另有一个已知方位角a0,P、P2为待定点,SS5为观 测边。已知方位角a0为第一类非点位起算数据,即Q=1,贝9必分析:此例起算数据满足要求,P=2, 要观测数为t=2P-Q=2x2-l=

8、3。P图 6 三角网示例( 3 )图 7 测边网示例示例8:边角网如图8。该网无已知点,P1P4为待定点,Z1Z5为观测角,S1S5为观测边。 分析:此例的起算数据不满足要求,需要假定网中的一未知点及一边方位角作为起算数据,故 P=4-1=3, 而假定的方位角为第一类非点位起算数据, 即 Q=1, 贝 此例的必要观测数为 t=2P-Q=2x3-1=5o示例9:导线网如图9o A、B、C为已知点,aA、aB、aC、a1为已知方位角,P1P5为待定点, Z1 Z10为观测角,S1S7为观测边。分析:此例起算数据满足要求,故P=5,已知方位角aA、aB、aC为悬挂边,属第二类非点位起 算数据,只有已知方位角a1为第一类非点位起算数据,即Q=1,则必要观测数为t=2P-Q=2x5-1=9o图 8 边角网示例四、其它关于必要观测数计算方法的文献:1. 测量平差问题中必要观测数的确定,作者:姚宜斌、邱卫宁。测绘通报:2007年第3期。2. 测量平差中必要观测数确定的新方法作者:宁伟、殴吉坤、宁亚飞。测绘通报:2010年 第8期。3. 测量平差中必要观测数确定的再探讨作者:宁伟、殴吉坤、张发顺。测绘通报:2010年 第10期以上是本人给出的必要观测数t的计算方法,欢迎同学们批评式使用,并与其它文献中的方法 进行比较,更希望指出其中谬误或提出改进建议,借以提高大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