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广播电视大学农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广播电视大学农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大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相应对策学 生: 专 业:农村行政管理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内容摘要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作出的正确决策,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的第五次改革。与前四次改革不同,这次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涉及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四个大的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对农村现有问题的系统解决。那么,如何解
2、决好“三农”问题?如何建设好新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难题呢?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结合国家、省、市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精神和我镇、村的实际情况,根据我的调查、研究、分析,特提出如下建议和意见供大家参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必要性内容提要: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在农村,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众多。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要让广大农村居民也能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3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
3、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脊梁和中流砥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还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 6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一、新农村建设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与三种宏观背景密切相关。一是时代背景,二是中国现实背景,三是知识背景。当今时代,
4、人类社会处在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不断延续和深入的大背景之中。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既是一种普遍趋势,又是重要的时代特征。这样一种大的背景特征,其影响是普遍的、不可回避的。无论是开放的社会系统,还是较为封闭的社会系统,时代背景特征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只不过影响产生的程度、方向和方式有所不同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也是顺应时代背景需要的结果。或者说,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时代潮流。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就中国社会现实背景而言,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经济与社会在快速增长和转型的同时,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城乡隔离的格局越
5、来越突出和固化。自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与农民经济水平得以改善和提高。但1990年代中期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拉大,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到2004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是农村居民的3倍以上。近年来的城乡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如此巨大的社会差别显然与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不相一致。1、资金投入不足,体制不健全,严重影响农村的发展现代农村的基础设施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城市有较大差别。从教育体系、医疗卫生、交通系统到社区服务都有不足之处。(1)投资比重仍然是城市多,农村少,农村存在严重的投入不足,农村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影响农业进一步向前发展,农耕机
6、械化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大多数家庭依然沿用30年前的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的种植模式,产业结构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业投资少,特别是在农业专项课题研究上和农业推广工作上缺乏足够的投入保障。(2)农村人和城市人收入来源、养老、医疗卫生、交通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造成社会公共事业的不平衡,农村的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一直落后于城市,国家这几年虽然加大了对农村各项财政拨款和补贴的力度,但是与城市居民仍然差距很大。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仍显落后。(3)农村要得到长足的发展,首先是要重视教育的投入。但是我国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城市占有国家大量的优秀资源(这其中包括校舍、场地、
7、实验室、教育教学设施、优秀教师等等),农村相比之下仅能满足基本的教学,国家对学生的补贴标准也存在城乡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教育投入。(4)随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冲突加剧,各种问题纷纷显现,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福利分配机制导致了城乡的不平等,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这种户籍分类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因此,实行户籍制度一元化管理,把户籍制度与其他制度分离,建立全国统一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放弃城市优先的理念,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解决的根本在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户籍管理,平衡各项差异。2、农村需用的人才大量流失,影响农村的发展目前,农村面临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8、就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受教程度、文明程度比城市低,而城市的资源比农村多,就业渠道宽,选择就业的机会多,这就使得我们必须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就是农村的发展中缺乏能带领农村发展的有学历、有专长、高素质的人才,有条件的人纷纷落户城市,造成人才大量的流失;人才的流失在几个方面尤为明显:一是优势劳动力外流,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下降;二是农村教师和有专长的技术人员离开农村,跳槽到更好的城市发展;三是高考之后的寒门学子,通过高考这个跳板,学成回归农村的极少,大部分滞留到城市发展。3、农民和城市居民身份不同,所享受的待遇各不同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首
9、先,由于财政投资的不足,农村的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农民不能与城市居民同等地享有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生活等公共资源,农村广泛存在“看病难、读书难”的现象。其次,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改革开发后我国涌现出的农民工社会地位明显不高,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侵犯农民工利益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得不到保证。三是改革过程中农民被侵权事件也不断发生。随着城市扩张过程中,农民土地被大量的拆迁占用,农民赖以生存所倚仗的土地没有了,拆迁过程中存在补偿标准低,城乡不同等方面的问题,地方和承建的单位违法违规操作等问题。4、人口增加,资源浪费、环
10、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农村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所带来的环境压力,资源分布不均的严重问题也日渐凸显,根据人口普查的公报,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农村要发展,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的综合保护,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农村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三、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原因1、发展过程中体制和机制的原因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从体制上形成了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改革的重心转移到城市,党在政策上对城市实行倾斜,主要表现在:第一,财政政策的倾斜。第二,设置严格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的设置将数以千万计的农业剩余劳
11、动力禁锢在农村的土地上,农民不得随意迁往城市。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使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还带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就业、投保等机会的不平等,从而引起收入不平等,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第三,用人机制的不健全。农村干部中大量存在不重视、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敢于坚持真理、说真话、办实事、讲实效的人才得不到提拔和重用,甚至受到打压排挤。2、改革的负面影响第一,农技人员的工作实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技人员针对农业推广如新技术、培训、新产品的推广成效不大,主要原因是
12、国家对农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财政投入少,农技人员的工资得不到根本保障,严重影响了他们农业推广的积极性。第二,教育发展严重不均衡,因为地区财政收入的差异、城乡执行的标准不统一,总的来说:总是东部比西部发展的快,城市比农村的待遇好,农村教师的待遇普遍比城市的教师待遇差,部分农村教师的生活相对还比较困难,这就造成农村教师的心理落差,千方百计的调离农村,脱离农村这个环境,从而在根本上造成农村基层教师只剩下“老、弱”他们在知识层面、接受新生事物方面较差,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教育发展缓慢。3、基层党组织领导不力,作用发挥不够基层党组织未能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当前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
13、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第一,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党建业务不熟悉,找不到基层党建紧扣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工作“算盘式”,拨一拨,动一动;有的尽管能够把基层党建同中心工作、业务建设结合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开拓进取、迎难而进的劲头不足,成效不明显。第二,少数基层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形式单一,管理监督乏力。教育方面,多数党内组织生活仍以读报纸、学文件为主,与工作实际结合不紧,形式单一枯燥,组织生活存在形式主义和随意性。第三,农村党员的年龄普遍偏大,青年党员人数不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少。第四,不能正确摆正经济发展与组织建设的关系,对党建工作出现敷衍塞责,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应付工作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14、新思路1、新在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显然,这5句话、20个字的要求,十分精练,非常朴实,内涵丰富,讲得实在,针对性、可操作性都很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其新就新在内容全面,它涵盖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于一体,重在城乡统筹、城乡互动、城乡和谐、城乡全面协调发展,并不是老调重弹,确赋予新意,而且农民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也做得到,决不是高不可攀,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而且也是实事求是,符合农村实际,深得民心,顺乎民意。 2、新在和谐社会建设上“民主法治、公平正
15、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6个方面建设作出了全面规划,并进入操作、实践的新阶段。从目前状况看,农村中一些不和谐的问题一般都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诸如“读不起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已成为不少农民的心病;就业、环保、弱势群体的扶助等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由此也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所以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生产力发展了,经济上去了,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一些矛盾与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靠发展来解决。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
16、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增加财政对社保的投入,逐步提高农民社保水平,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3、新在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上现在农民在社会公共产品享受上仍然存在城乡壁垒,差异较大,尤其是对一些社会公共产品私人化、公共产品部门化、公共产品市场化的做法农民很有意见,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在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我们应从城乡统筹的高度,整合城乡资源,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建设社会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建立以城带乡的服务机制,以改善农村社会公共产品发展滞后、提供不足的状况。4、新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加之工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