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要求-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9168023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要求-(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表指标解释及填报要求安吉县第一次经济普查办公室二四年十二月 一、填报对象及范围 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中的法人单位(93-97) 如:机关法人、社团法人、街道、社区及居委会和村委会 2、以下行业中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民办非企业法人和其他法人单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仓储业,互联网信息服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卫星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

2、。 二、基层普查表的表式1.行政事业单位一套表:法人单位基本情况(601表)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602表)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附表(602-1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G627表)三、基层普查表的填写规定及上报时间1.普查表包括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时点指标的时间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的调查年度为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2.普查表的各个项目以及编码都必须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需要用文字表述的,必须用汉字,工整、清晰地填写;需要填写数字的,一律用阿拉伯数字。3.在填写普查表的属性标识时,首先在选中的属性代码上划圈,然后在中填写代码,每中只填一位数字。4.普查表中,

3、凡限某一行业或某类单位填报的项目,其他行业或单位免填,代码不需填“”。5.法人单位各类表中的经济指标(从业人员数、财务状况等)应填写包括所有产业活动单位的全部数据;产业活动单位表中的经济指标只填写本单位的数据。6.普查表内所有价值量指标均以人民币“千元”为计量单位;凡以外币形式计算的价值量指标,均以2004年年末汇率折合成人民币填写;所有数字一律取整数,凡未满一个计量单位的,应四舍五入,不留小数。7.在普查表的下角列示的“本单位实填种表”、“共页,第页”,每个单位必须按表逐张填写。8.普查表的上报时间:2005年1月30日前.四、指标解释及填报方法 (一)指标设置特征 (二)表头指标 (三)数

4、据来源 (四)指标解释(一)指标设置特征 本表为统计报表 表中第一至六项的指标为会计指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可从会计报表直接取得资料 表中第七项是统计指标(业务指标)(二)表头指标 表头指标包括:法人单位名称、法人单位代码。 1、法人单位名称: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所有单位均填写本项。 2、法人单位代码: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三)数据来源 有会计资料的单位:可直接取自会计报表的相应科目。其数据来源于以下几种会计

5、表式: 1、资产负债(简)表 2、收入支出决算表 3、收入决算表 4、支出决算表 5、支出决算明细表 无会计资料的单位:可参照会计科目的相应指标解释内容收集资料。(四)指标解释(免授) 指年 内 1.年末资产(01): 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取自资产负债(简)表中的资产合计年末数。2.固定资产原价(02):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该指标根据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资料计算填列。取自资产负债表中

6、的固定资产原值年末数。3.上年结余(03):指行政、事业单位上年结转本年的经常性结余、专项结余及经营亏损。取自收入支出决算表中的上年结余。4.本年收入合计(04):指行政事业单位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收入,包括财政拨 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取自收入决算表中的本年收入合计。填报行政事业财务状况表的单位作为一个实体,要将单位开展工作或业务活动过程中所有经费收入与支出的总数量填报到普查表中。一些填报单位由于资金来源渠道(如有的资金来自国家财政、有的来自地方财政、有的来自国际组织或其它机构)不同而分设帐户,在填报普查表时,要将填报单

7、位的所有不同帐户合并汇总后上报。5.财政拨款(05):指单位本年度实际收到的本级财政拨款,含一般预算拨款和基金预算拨款。一级预算单位收到的应拨给下级单位使用的款项,年终决算时尚未拨出的,在编制本报表时列为本单位财政拨款。取自收入决算表中的财政拨款。本项指标不包括预算外资金。6.上级补助收入(06):填列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取自收入决算表中的上级补助收入。7.事业收入(07):填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取自收入决算表中的事业收入。8.经营收入(08):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取自收入决算表中的

8、经营收入。凡是从事专业业务活动之外开展的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都应算在经营收入中。这里的经营收入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1)经营收入是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而不是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例如,科研事业单位对社会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属于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而科研单位为有关单位提供科研服务取得的收入,只能作为事业收入,而不能作为经营收入处理。(2)经营收入是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而不是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否则应视为法人活动单位。9.本年支出合计(09):指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支出情况,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包括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和其他项目支出)

9、、上缴上级支出、事业单位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结转自筹基建。取自支出决算表中的本年支出合计。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根据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中的目级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这些科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和其他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不包含基本建设项目支出的情况。取自支出决算明细表。10.人员支出(10):指单位支付给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具体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和上述未包括的人员支出。取自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本年人员支出合计。11.公用支出(11):指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购买商品和劳务

10、的支出。实际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保证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经常性费用支出,不包括基本建设性项目支出和对下属单位的补助支出。取自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本年公用支出合计。具体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暧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福利费、劳务费、就业补助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及上述科目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有部分单位的会计报表中没有公用支出这一项。这里我们要掌握一个原则,凡是用于本单位的行政工作的支出,扣除基本建设项目的投入和更改及资金的转移支付外,不管名称是什么,都应计入公用支出中。12.福利费(

11、12):反映单位根据国家统一规定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取自支出决算明细表中日常公用支出(或公务费)下的明细科目。13.劳务费(13):指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用,如翻译费、咨询费、手续费等。取自支出决算明细表中日常公用支出(或公务费)下的明细科目。14.就业补助费(14):指支付给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残疾人、退伍军人的就业补助费。取自支出决算表中日常公用支出(或公务费)下的明细科目。15.取暖费(15):指单位取暖用燃料费、热力费、炉具购置费、锅炉临时工工资、节煤奖以及由单位统一支付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宿舍取暖费等。取自支出决算明细表中日常公用支出(或公务费)下的明细科目。16.差

12、旅费(16):指单位工作人员出差、出国的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干部及大中专学生调遣费,调干家属旅费补助等。取自支出决算明细表中日常公用支出(或公务费)下的明细科目。17.各种设备、交通工具及图书资料购置费(17):指单位购置办公家具、一般办公设备、专用设备、交通工具的支出,以及购置按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类图书、资料的支出。取自支出决算明细表中日常公用支出(或公务费)下的明细科目项,包括:办公设备设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18.其他支付个人部分(101):包括除表中已列出的人员支出、福利费、劳务费等以外的由本单位支付给个人的其他报酬。比如招商引资奖励、单位目

13、标管理考核支付个人的奖金、工会经费中支付个人部分等。19.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8):指政府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助学金和其他未包括在上述科目的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等。取自支出决算明细表中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合计。20.助学金(19):指支付给各类学校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学生贷款贴息、出国留学(实习)人员生活费,青少年业余体校学员伙食补助费和生活费补贴,以及按协议由我方负担或享受我方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进修生生活费等。取自支出决算明细表中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中明细科目。21.抚恤和生活补助(20):指按规定支付给烈

14、士家属、牺牲病故人员家属的一次性和定期抚恤金,革命残疾人员的抚恤金,离退休人员等其他人员的各项抚恤金;优抚对象定期定量生活补助费,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不含代缴和社会保险费),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和遗属生活补助,因公负伤等住院治疗、住疗养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长期赡养人员补助费;城乡贫困人员、灾民、归侨、外侨及其他人员的生活救济费,包括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费,随同资源枯竭矿山破产但未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矿山所属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的生活费,农村五保户、贫困户、麻风病人的生活救济费,精减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费等。取自支出决算明细表中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中明细科

15、目。22.收支结余(21):指行政(事业)结余和经营收支结余的合计项。行政(事业)结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各项事业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经营收支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年度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可根据“收入支出决算表”中的“收支结余”项填列。23.经营税金(限事业单位填)(22):指事业单位提供劳务或销售产品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24.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94):指年内每月平均拥有的人数,其计算公式为:指年内各月平均拥有的人数,其计算公式为: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月平均人数+2月平均人数+12月平均人数12月平均人数=月初从业人员数+月末从业人员数2其中月平均人数的计算适用于当月单位人数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如果单位某月人数变动比较大,则应用该月每天人数的合计数除以日历日数。五、表的平衡关系1、法人单位名称和法人单位代码必须与法人单位基本情况(601表)的法人单位名称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