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166834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杨春香(教研课)教材简析:课文叙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4、学习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并懂得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理解生字词语。

2、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1)“厄运”指什么? (2)是谁遭到了厄运? 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3)什么是“信念”,有着什么样的信念?(4)有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结果怎么样?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导读正确浙江 谈迁 抄写 锁在 挣脱 遗迹 诞生 逸闻 撰写 崎岖 坎坷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翔实可信 家境贫寒 流传千古 鸿篇巨制家徒四壁 下落不明 化为乌有 夜难安寝 一袭破衫 奋笔疾书名垂青史

3、(2)理解词语: 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翔实可信、流传千古、鸿篇巨制、名垂青史崎岖、坎坷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轻声读全文,边读课文,边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每个自然段大概意思。3、指导分段 第一段:(1节)谈迁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20多年奋斗,终于编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第二段:(2、3节)书稿被盗,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垮,经过奋斗,重新编写了国榷。第三段:(4节)告诉我们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就会有希望。四、解决提出的问题。(1)“厄运”指什么? 是谁遭到了厄运? 他有着什么样的厄运? (2)什么是“信念”,有着什么

4、样的信念。五、指导生字。1、学生自己观察字形,记忆。2、指导难字“诞”。六、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 zhng( )2、抄写词语,多音字组词 挣 zhng( )3、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3.感受谈迁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体会运用数字的表达效果 通过品、读、感悟、体会谈迁完成国榷的艰辛。教学难点:体会谈迁的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介绍国榷: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课题) 这是什

5、么样的信念?再读课题,读出坚定。2、谁有如此坚定的信念?谈迁的信念是什么?3、教师介绍:(出示图片)这是流传千古的明史巨著国榷。关于它,课文第三自然段是这样介绍的。出示:新写的国榷明史巨著。 (谁能读出新国榷的价值。)二、一用“新国榷句”,扣“原先”,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编史艰难。1、这是文章中很重要的句子。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发现问题。由“原先”这个词语(显示红色),你想知道什么?2、原先的那部国榷是什么样子的?生读、画,指名读,出示:经过20多年国榷。读读这句话你能发现什么?(数字比较多)老师觉得这么多数字不容易记,就擅自把它们改动了一下,大家商量商量帮老师拿拿主意哪个好。为什么?3、请

6、同学们边读边体会,当这些具体的数字跳入你的眼帘时,你读出了什么?a(20多年:时间长,同学们,你们几岁了?如果从你们出身到现在一直在做某一件事情,你们觉得时间长不长?但是谈迁写国榷用了两个这么长的时间。)b你们还知道谈迁在这20多年中的每一天是怎么过的吗?由于贫穷一百多里路)谈迁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谈迁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他这样做是为了尊重史实,而不是随意编造) 出示: 在这一百多里的路途中,他渴了,就_;饿了,就_;累了,就_;脚上起了泡,就_。来到目的地,他不顾_,就 _。C 20多年20多年来,他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顿好饭,没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谈迁吃了多少苦,只有他知道;

7、6次修改国榷是部史书,必须反复地查证、修改,可见谈迁治学多么严谨;(500万字:字数很多,我们的一本语文书大概有5万字左右,500万字相当于500本语文书这真是一部工程浩大的鸿篇巨制。)(50多岁:是啊!50多岁,50多年哪,人生的大部分光阴都已走完,他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变成了白发苍苍、体弱多病的老人;。)4、二十多年,几千个日日夜夜,为了翔实可信,谈迁历经艰辛:编史书难,编翔实可信的史书难上加难,谈迁克服千难万难,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终于引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5、读到这里,我们不由得感叹:“这一部凝结着谈迁20年风雨洗礼,20年艰苦奋斗的国榷,简直就是他的_”(全部、生命、坚

8、持不懈的人生)二、体会厄运带来的打击1、师:如果是你,你看到自己创作的这样一部足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终于完成了,现在正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书箱,你的心情如何?师:你历经20多年,四处奔波,搜寻资料,今天终于了却心愿,你的心情如何?师:你6次修改,无数个夜晚忘却了腰酸,忘却了肩痛,忘却了眼花,夜以继日地写着,终于了却心愿,你的心情又如何?师:是啊!这20多年是苦,这20多年是累,但今天了却心愿的喜悦让谈迁无比激动。一起读!出示:面对可想而知。学生齐读。2、此刻,谈迁的内心充满了喜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示: “一天夜里下落不明。”指名朗读。3、师:从此,

9、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让我们去看看那位老人吧!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师:你看到了什么?4、师:如果是你,睁开眼看到那曾经摆满100多卷的国榷的书桌,现在空空荡荡!你的心情如何?师:又看到了桌上的那盏油灯,那盏曾经陪伴自己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油灯。灯仍在,而书稿却下落不明。你的心情如何?师:闭上眼,眼前浮现出那一天自己徒步100多里路终于抄到所需的史料,竟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手舞足蹈,而现在所有的付出都付之东流。想起这些,心情如何!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谈迁失去书稿的悲痛。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间什么都没有了。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50多岁、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

10、真是(指课题:厄运)5、这么大的灾难、打击,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灭顶之灾、晴天霹雳、飞来横祸、祸从天降)。是啊!这种致命的打击,谁能承受得住呀!一起读!出示:“20多年的心血老人了。”6、师:大家都在为谈迁感到担忧,甚至认为在这致命的打击下,谈迁大概要垮下了。而谈迁正看着自己虽然苍老却依然有力的手,问自己“吾手尚在,宁已乎!” 师:我的手还在,难道就这么停下了吗?就这么算了吗?于是,他的心底有个声音在试探着问自己“我要不要再写了?”组织学生辨析、讨论:写,为什么要写?不写,为什么不写?师:如果不写,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自己的夙愿也难以实现。所以要写,一定要写!可是谈迁又不

11、得不思考:我还能不能写成呢?师:既然未必能写成功,那就不能不再次问自己:要不要写?又一次组织学生辨析、讨论:写,或许还有成功;不写,注定不会成功。7、师:一个人有了真正坚定的信念是不容易被打垮的。谈迁的信念就是“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为这个信念他已经奋斗了20多年,经历20多年风雨洗礼的信念是更不可能轻易放弃的。于是,谈迁重新回到了书桌旁,重新点亮那盏油灯,重新提起笔来,重新铺开纸张,他决心重头撰写这部史书。出示:“很多人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三、体会再写明史出示:“新写的名垂青史。”1、师:更加翔实、精彩,这两个字我们读来容易,但谈迁要做到那可是太不容易了!让我们来看看这一组组

12、画面!请你读这段文字,读两遍。第一遍,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第二遍默读,边读边画出这组画面中最让你感动的词语或短句。(1)“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初写书稿,谈迁走百里抄史料;再写书稿,谈迁行千里来北京)(2)“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这句话中哪些词触动了你的心弦?为什么?(相机显红字: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考察 谈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3)“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相机显红字:在袭破衫、终日奔波 你是怎样理解“终日”的?我们读书要把文字想像成画面。引导学生填

13、空: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晚上,月黑风高,当人们,他一袭破衫,依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引读明意: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他都在奔走忙碌,这就是 (终日奔波)点拨:为了使国榷更加完备、准确,谈迁什么苦都能吃。(4)“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相机显红字:孤灯、年老体弱、奋笔疾书 、“疾”字什么意思,理解词语意思。、他为什么要如此快速地书写?他要和什么抗争?(是啊,他是在与时间、厄运、恶劣的环境、虚弱的身体、孤独抗争)、读句2、谈迁为了完

14、成这部史书,感人的画面又何止这些呢。这里有两个场景,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静心凝思,想象谈迁的遭遇,呆会老师要请你们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播放音乐)“在一个风沙漫天的清晨”“在北风呼啸的一个晚上,谈迁病倒在床上”3、是啊,谈迁为了第二次完成这部国榷,经历了多少崎岖与坎坷。同学们,是什么支撑着59岁的谈迁四处寻访,亲自考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袭破衫终日在风沙中奔波?(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又是什么支撑着年老体弱的谈迁在孤灯下奋笔疾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那就让我们在这音乐声中,再一次去感受谈迁为了信念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孤、不怕病的坚强身影。 齐读这段话。4、功夫不负有心人,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终于诞生了。出示:“新写的巨著。”(1) 用心读一读,和谈迁第一次写成的国榷比一比,你读懂什么?(2)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从时间上比?(时间短,速度快)从内容上比?(更加翔实、精彩)从数量上比?(虽然数量差不多,但史学价值更高)从编写时的年龄上比?(是在遭受厄运后,拖着体弱多病的身体写成的)小结:如果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没有厄运都打不垮的信念,谈迁何以如此翔实、精彩的巨著啊!齐读。5、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谈迁为什么而名垂青史?(板书: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