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封喉—成交量决定一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166833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剑封喉—成交量决定一切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一剑封喉—成交量决定一切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一剑封喉—成交量决定一切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一剑封喉—成交量决定一切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一剑封喉—成交量决定一切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剑封喉—成交量决定一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剑封喉—成交量决定一切(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剑封喉成交量决定一切 第一章 成交量的秘密1、关于量? 没量是万万不行的,仅有量是肯定不够的; 以水喻之。同样是水,有百折不绕的江河之水;亦有寸步不行的湖泊之水。仅看量是置舟与湖泊之上祈行千里以至大海。不言量则是置舟于溪水之间祈至大海。故辩量不可不真明于心,不可不笃行于身。 量之要,其一在势也。高位之量大,育下落之能;低位之量大,藏上涨之力;其二在数也。量多或隐机会,量少不必妄测其向。其三在态也。价呈随机分布,则如湖泊之水不可言趋势也;价显异态变化,当细察隐含何义2、成交量的五种形态 技术分析可以说就是对价格、成交量、时间三大要素进行的分析,而成交量分析则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因为市场就是各

2、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说成交量比较容易做假,控盘主力常常利用广大散户对技术分析的一知半解而在各种指标上做文章,但是成交量仍是最客观、最直接的市场要素之一,我们有必要仔细研究,全面掌握。 市场分歧促成成交。所谓成交,当然是有买有卖才会达成,光有买或光有卖绝对达不成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后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后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会成交。 缩量。缩量是指市场成交极为清淡,大部分人对市场后期走势十分认同,意见十分一致。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市场人士都十分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卖,却没有人买,所以急剧缩量;二是,市场人士都对后市十分看好,只有人买,却没有人卖,所以又急剧缩量。

3、缩量一般发生在趋势的中期,大家都对后市走势十分认同,下跌缩量,碰到这种情况,就应坚决出局,等量缩到一定程度,开始放量上攻时再买入。同样,上涨缩量,碰到这种情况,就应坚决买进,坐等获利,等股价上冲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时候再卖出。 放量。放量一般发生在市场趋势发生转折的转折点处,市场各方力量对后市分歧逐渐加大,在一部分人坚决看空后市时,另一部分人却对后市坚决看好,一些人纷纷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却在大手笔吸纳。 放量相对于缩量来说,有很大的虚假成份,控盘主力利用手中的筹码大手笔对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简单的事。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因噎废食,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将计就计“咬他一大口”。 堆量。当主

4、力意欲拉升时,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几日或几周以来,成交量缓慢放大,股价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线图上,形成了一个状似土堆的形态,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产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举出货,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坚决退出,不要幻想再有巨利获取了。 量不规则性放大缩小。这种情况一般是没有突发利好或大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妖庄所为,风平浪静时突然放出历史巨量,随后又没了后音,一般是实力不强的庄家在吸引市场关注,以便出货。 无论怎样,成交量只是影响市场的几大要素之一,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决不可把它分开来看,犯盲人摸象的错误。综合分析、综合判断,结果才会最准确。3、市场成交量与价格的

5、关系 了解市场成交量与价格的关系能找出价格短线运行的有用线索。 1 确认当前价格运行趋势:市场上行或下探,其趋势可以用较大的成交量或日益增加的成交量进行确认。逆趋势而行可以用成交量日益缩减或清淡成交量进行确认。 2 趋势呈现弱势的警告:如果市场成交量一直保持锐减,则警告目前趋势正开始弱化。尤其是市场在清淡成交量情况下创新高或新低,以上判断的准确性更高。在清淡成交量情况下创新高或新低应该值得怀疑。 3 区间突破的确认方法:市场失去运行趋势时即处于区间波动,创新高或新低即实现对区间的突破将伴随成交量的急剧增加。价格得到突破但缺乏成交量的配合预示市场尚未真正改变当前运行区间,所以应多加谨慎4、成交量

6、催化股价涨跌 一只股票成交量的大小,反映的是该股票对市场的吸引程度。当更多的人或更多的资金对股票未来看好时,他们就会投入资金;当更多的人或资金不看好股票未来时,他们就会卖出手中的股票,从而引起价格下跌。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也就是说,不会所有的人对股票“一致地”看好或看坏。 这是一个比较单纯的看法,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股票处于不同的价格区域,看好的人和看淡的人数量会产生变化。比如市场上现在有个人参与交易,某股价格在元时可能有个人看好,认为以后会出现更高的价格,而当这个人都买进后,果真引起价格上升;股价到了元时,起先买入的人中可能有个人认为价格不会继续上升,因此会卖出股票,而最初看跌的

7、个人可能改变了观点,认为价格还会上升,这时,价格产生了瞬间不平衡,卖出的有人,买入的只有人,则价格下跌。 股价不论怎样涨跌,和刚才一样,看好、看淡的人数会重新组合并决定下一步走势。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错误的看法:股票成交量越大,价格就越涨。要知道,对于任何一个买入者,必然有一个相对应的卖出者,无论在任何价格,都是如此。在一个价格区域,如果成交量出乎意料地放大,只能说明在这个区域人们有非常大的分歧,比如个人看涨,个人看跌;如果成交量非常清淡,则说明有分歧的人很少或者人们对该股票毫不关心,比如个人看涨,个人看跌,个人无动于衷或在观望。 那么分析成交量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首先,可以从成交量变化分

8、析某股票对市场的吸引程度。成交量越大,说明越有吸引力,以后的价格波动幅度可能会越大。 其次,可以从成交量变化分析某股票的价格压力和支撑区域。在一个价格区域,如果成交量很大,说明该区域有很大的压力或支撑,趋势将在这里产生停顿或反转。 再次,可以观察价格走出成交密集区域的方向。当价格走出成交密集区,说明多空分歧得到了暂时的统一,如果是向上走,那价格倾向于上升;若向下走,则价格倾向于下跌。 最后,可以观察成交量在不同价格区域的相对值大小,来判断趋势的健康性或持续性。随着某股票价格的上升,成交量应呈现阶梯性减弱,一般来说,股票相应的价格越高,感兴趣或敢于参与的人就相应越少。不过这一点,从成交额的角度来

9、看,会更加简单扼要。 仅仅根据成交量,并不能判断价格趋势的变化,至少还要有价格来确认。成交量是价格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个可能引起本质变动的因素,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只起到催化剂的作用。5、缩量一定是坏事吗市场上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个股或股指的上涨,必须要有量能的配合,如果是价升量增,则表示上涨动能充足,预示个股或股指将继续上涨;反之,如果缩量上涨,则视为无量空涨,量价配合不理想,预示个股或股指不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或难以持续上行。 笔者认为,对于缩量这个问题,应辩证看待。如果个股或大盘在大幅放量之后缩量阴跌,显然是坏事,显然预示着一轮跌势的展开。例如2001年5月18日和5月21日,沪市

10、成交放大至200亿和217亿,之后量能再也无法放大,开始横向整理,至6月14日大盘见顶后,大盘明显缩量,6月27日开始放量下跌,7月23日加速下跌,至10月22日,跌至1514点,始于6月27日的此轮跌势共跌去700余点,持续时间长达4个月,是典型的放量之后缩量导致的下跌。但千万不能忘记,下跌初始阶段的股指是处于长期牛市之后的高位2200点之上! 与此完全相反的实例是,2002年3月8日和3月9日,沪市成交放大至238亿和213亿,经缩量回落整理后,终于爆发了624行情。不可否认,624行情的爆发,消息面的利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6月21日,沪市成交就大幅放大,预示着新一轮涨升即将开始,只不

11、过停止国有股减持的重大利好大大加强了涨升的爆发力,但也大大缩短了行情的持续时间,急剧放大的成交量和场外资金的蜂拥而入使得资金面难以为继,结果导致了行情的夭折。短短的5个交易日,沪市成交1650多亿,然后大盘缩量下跌,至2003年1月6日,股指创出自1999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低1311点,此轮跌势共跌去400余点,持续时间超过半年。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放量之后缩量导致的下跌,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下跌初始阶段股指是在创出2002年年内新高1748点之后, 当时股指处于阶段性的高点,下跌也就不可避免了。 笔者将当前的市况与2002年初的走势作了认真的比较,认为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2002年3月8日和9日,

12、沪市的大幅放量最终导致了624行情的爆发,而2003年1月14日和1月15日成交量放大至235亿和217亿,共计452亿,比2002年3月8日和9日的合计成交量多了1个亿,表明多头开始大举入市,之后大盘开始缩量,但是股指不跌反涨,是典型的缩量上涨,这表示1月14日和1月15日入市抢筹的投资者并未出逃,筹码锁定良好,上档抛压较轻,所以缩量仍能上涨。与缩量阴跌一样,缩量上涨一般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短则二、三个月,长则半年,直至涨至某一高位成交量再度(或是巨幅)放大,市场才有转势的可能。 缩量阴跌表示市场处于弱势,极小的成交量就能打低股指,阴跌之后必然有放量大跌,这对于多方是极为不利的。反之,缩量上

13、涨表示市场处于强势,较小的成交量就能推动股指上扬,之后必然会放量大涨,大盘如此,个股更是如此。别忘了,现今股指仍处于1500点“政策底”附近,时间才2月,象自然界一样,尚处于含苞待放之时,尚未到春暖花开之际,希望大着呢!ST中燕自2003年1月13日开始缩量(或基本无量)上涨已经告诉我们,缩量不但能上涨,而且能大涨特涨!关于约翰墨菲和技术分析的对话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有关于技术分析的经典争论,有些观点是探讨技术分析的精粹,值得思索!不久前,“世界市场技术分析家联盟会(MTA)”在时隔近10年之后第二次给约翰墨菲颁发“技术分析突出贡献奖”。他第一次获得此奖是在1992年10月第五届“世界市场技术分

14、析家联盟会”上,而此之前,约翰墨菲从事市场分析师工作已经近20年了,且出版了包括金融市场技术分析和多市场间的技术分析在内的许多重要著作。此奖主要目的在于表彰对全球金融市场技术分析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鼓励人们积极学习和运用金融市场技术分析,并积极参与技术分析方法创新。约翰墨菲再次获奖,一方面可以看出美国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另一方面还可以看出美国对金融市场知识普及提高的重视和对金融分析人才的尊重。以此为线索,记者与黑龙江北亚北京研发中心主任张天明展开了一番对话第二章 洞悉成交量变化1、 成交量的圆弧底当成交量的底部出现的时候,往往就是股价的底部也出现了。成交量底部的研判是依据过去的底部来做标准的。当

15、股价从高位往下滑落后,成交量逐步减至过去的底部均量后,股价触底盘稳不再往下跌,此后股价呈现盘档,成交量也萎缩到极限,出现价稳量缩之走势,这种现象就是盘底。底部的重要形态就是股价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小。此后,如果成交量一直萎缩,则股价将继续下去,直到成交量逐步递增且股价坚挺,价量配合之后才有往上攻击的能力。成交量由萎缩而递增代表供求状态已经发生改变。成交量的变化现象由巨量而递减盘稳递增巨增,如同圆弧形一般,这就是成交量的圆弧底。当成交量的弧形底出现之后显示股价将反转回升了。而其回升的涨幅度及强弱势决定于圆弧底出现之后成交量放大的幅度,若放大的数量极大,则其小涨升能力愈强。底部区域成交量的萎缩表示浮动筹码大幅缩减,筹码的安定性高,杀盘力量衰竭,所以出现价稳量缩的现象。此后再出现成交量的递增表示有人吃货了,因而没有进货,何来出货呢?所以此时筹码供需力量已经改变,已酝酿上攻行情。成交量见底的股票要特别注意。当一支股票的跌幅逐渐缩小或跳空下跌缺口出现时,通常成交量会极度萎缩,之后量增价扬,这就是股价见底反弹的时候到了。但是,当成交量见底的时候,人们的情绪往往也见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