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境界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165494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境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境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境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境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境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境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境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境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境界,供大家参考。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境界 以黄玉峰老师老王一课的教学为例 作者:成龙作者简介:成龙,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紫竹校区(202341)。原发信息: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南京)2023 年第20235 期 第 24-28 页期刊名称:高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2023 年 09 期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朝着怎样的目标去追求?达到怎样的境界才算得上优秀?这应该是探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章熊先生在我对中学语文教材的几点看法答顾之川先生一文中说,必须站在现代理论的高度,进行语文教学理念的

2、探讨,从而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暗中摸索、效率得不到保证的状况,使教学从自发’走向自觉’,保证教学的有效性。章熊先生所强调的自觉,便可视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应有的追求与境界。这是因为,达到自觉境界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够符合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性要求,能够保证教学的效率。 一、自觉境界的两层含义黄玉峰老师多次执教老王,各次教学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教学思路与教学内容是一致的,从中折射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境界的两层含义。 (一)文本解读中的自觉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准确地解读文本,是确定科学、适宜的教学内容的基础。文本解读中的自觉,其要义有以下三点: 1.读

3、出文本的应有之义 何谓文本的应有之义?这里,关键在于应有二字。所谓应有,即不背离、不强加、不肤浅。不背离,即尊重作者创作此文的原有之意,紧紧抓住文本给读者呈现出来的语意世界;不强加,即不超出文本语言所建构的语意世界,不人为拔高;不肤浅,即读出文本应有的深度,特别是对看似简单易懂的文本,切不可流于表面。教师读出文本的应有之义,才能确定正确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达成阅读教学的目标。浅读、误读的背后,是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欠缺;而长期对文本的误读或浅读,必然导致学生阅读水平的下降。 老王一文,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黄玉峰老师读出了在那样一个恶的时代中老王不幸的不可避免;黄老师读出了老王在临死前支撑着病

4、体,送鸡蛋香油给杨绛家,以期得到精神安慰,得到临终关怀,得到平等的人的地位,得到人的尊严;黄老师还读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读出了杨绛先生对知识分子弱点的揭示,读出了作者促使知识分子反省自我这样的解读是深刻的,也是正确的,相较于老王的主题是写老王的善良、无私、尊重’,写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关怀和怜悯’,写作者在忏悔,那忏悔是伟大的’之类的解读,高下之别,清晰可辨。 要读出文本的应有之义,离不开语文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辨别力,才能做到不人云亦云。我们首先要有自己深入解读文本的意识,不听信他人的解读结果,不迷信所谓的权威解读;然后要在不断的自我

5、解读实践中提升解读能力,以期读出文本的应有之义。 2.读出教师自我 根据散文重在传递作者认知、情感的文体特点,在解读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把自己放进去,把时代放进去,读出教师自我的体验和认知。结合自我,方能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生命的对话;结合作者、作品的创作时代与当下的时代特征,才能让语文教学始终保持活力。语文教师以体现教师自我的生命意识与体验、关注并思考时代以及强烈的自省意识的文本解读内容,对学生加以长期(至少是 3 年)的熏陶渐染,对打好学生精神的底子大有裨益。 在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中学教学卷)所载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札记一文中,黄玉峰老师说:对文本有深入理解后,决定采用串讲式。一面读一面

6、讲。一面讲文本,一面结合内心的感受,联系我的经历,把自己放进去,把我们的时代放进去。这段话讲的虽然是教学方法,但采用具体的教学方法之前,需要语文教师能够在文本解读中把自己放进去,把时代放进去。如果在文本解读中没有做好这几点,那么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老王一课的教学中,处处可见黄玉峰读出的教师自我与时代的影子。如老王的不幸与恶的时代的关系,如读到这里,老王,我哭了,如作为读者,我感谢您,如我们也应该像杨绛那样反省。在反省中成长,如引导学生阅读黄老师所写的文章并从文章中读出我,等等。 语文教师读出自我、读出时代,才能给学生以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语文学习2023 年第 2 期

7、所载的教学生活得像个人’黄玉峰老师语文教育研讨会专题文章中,现为第一财经执行制片人的茹晨,以学生发言的形式,表达了对黄玉峰老师语文教育的评议:多年来,黄老师正是用他独特的方式和坚定的精神,进行一种启蒙式的教育,这三年语文教育影响了我们的职业生涯,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三年将影响我们一辈子,大家(注:指黄老师的学生)的经历、建树都各不相同,但我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会思考,有独立精神,不随波逐流。在培育学生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人格方面,语文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不可推卸的责任! 3.以细读的方法,读出文本的深意 文本解读的方法自然有许多,而文本细读无疑是一种必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无论是教师

8、的文本解读还是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理解。教师以细读的方法,读出文本的深意,才能为学生的文本解读给以指引;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细读的方法,既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也给学生做了解读的示范。 在老王一课的教学中,黄玉峰老师多次提醒学生注意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抓住单干、瞎眼、没人坐他车、荒僻、破破落落等词语,概括老王的生存状态;抓住他蹬,我坐托人捎等词语,深入剖析杨绛先生对老王的不理解;等等。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悟关键词语对理解文本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无疑是有效的,这其实也是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我们完全可以确定的是,黄老师在课堂上呈现的对文本有深度的解读,正是对文本关键词语进行细读

9、的必然结果。 上述三个层面是教师的文本解读达到自觉高度的集中体现。三个层面具有一种内在的递进关联:读出应有之义,是基础,是解读正确、科学的保证;读出自我,把自己与时代放进去,是关键,是提升解读质量的有力保障;文本细读,是具体的解读方法,对学生而言,也具有解读范式的意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二)教学活动实施中的自觉 准确而有深度的文本解读以及完整的教学内容确定,只是教学实施的前奏;怎样实施教学活动,则是教学的又一个关键。可以这样说,能否达到教学的自觉境界,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优秀与否的核心标准。教学活动实施中的自觉,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觉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教

10、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教学方法的发明,本不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只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不同的文本需要与之相适宜的教学方法。文本的文体特征、语言特色、情感基调、主旨的深度与广度等因素,决定了教学方法要符合适宜的基本要求。 而在老王一课中,黄玉峰老师并没有导入,而是开门见山,让学生用 2 分钟时间,思考关涉文本重要内容的 3 个问题。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黄老师以较长的时间进行了 3 次导入。我们认为,黄老师采用直接人题的教学方法,具体到老王这样的文本是科学的。老王与世间最美的坟墓,两个文本在理解难度上有不同的表现,老王一文看似好懂实则很有深度,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则需要

11、更多的背景资料以帮助理解。黄老师根据对文本特点的准确把握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表明黄老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有高度的自觉意识(王荣生语)。 2.自觉遵循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性 学科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性是客观存在的,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自觉的语文教学,能够遵循教的内在规律性,也能够遵循学的内在规律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是教学起点的确定。教学的起点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而学情则是确定教学起点的重要参照。黄玉峰老师从学生对 3 个问题的回答中准确判断出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不准确与不深刻。于是黄老师说:关于这篇文章,我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想把这个想法告诉大家,大家来听听看。这样的表述,既是

12、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的过渡。课堂上学生所呈现出来的对 3 个问题的理解即是教学的起点。当然,黄老师在上课之前无法知道学生具体的回答,但应该知道学生的理解不会很深刻与很准确(这样的推断应该是成立的),这其实也是教师对学情的一种先知先觉。黄老师以 3 个具体的问题来分析学情,并以此确定教学的起点,是值得借鉴的。 其次是课堂对话的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黄老师以多种形式落实对话的要求。这里着重探讨与文本及作者的对话。在分析老王是怎样的人一环节中,黄老师多次展现出与文本的对话,如玉峰

13、对老王说、读到这里,老王,我哭了、到这里,老王,我已不忍再看下去了,直至最后,以近乎呼告的形式,直接表达对老王的深情:在这最后的路上,你都没有得到一点温暖,你一定觉得这个世界太冷了!太冷了!太冷了呀!你已经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留恋!你希望快点死果然,你第二天死了!老王啊,老王,可怜的老王啊!在分析杨绛怎么对老王一环节中,黄老师与作者杨绛先生展开了充分的对话。这个对话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刻而准确的解读的基础上。黄老师读出了杨绛先生给老王带来温暖,带来了愉快,所以作为读者,我感谢您;黄老师读出了老王们’才是被欺负的主呢,所以说你不该这样写老王,是不是在下意识中你就鄙视他、讨厌他,不相信他说的

14、话;黄老师还读出了作者当时对老王的不理解,所以说杨先生,您为什么不能对身边的这个不幸的人多关怀一点呢。通过与文本及作者的充分的对话,黄老师将学生的理解一步步引向深处,直达文本的核心。 最后是朗读形式的要求。学语文,对文本要读,这是基本的要求,但读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当下有不少的语文课堂徒有读(朗读)的形式,而无读(朗读)的作用,读(朗读)只是点缀。究其原因,在于语文教师缺乏对文本内容的深入分析与准确把握,换言之,是因为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关系的误解甚至错解。梳理一下,我们发现,黄老师采取了男女朗读、默读、齐读 3 种形式,安排了 18 次不同形式的读量的充分是质的重要保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

15、老师多次提出了读的具体要求,如请看第三段,看得慢一点、读得慢一点,我们从于校回来,一二三、看第 8 节,要默读,一个字一个字读,千万不要读出声来、这一段,再慢慢品味一遍,特别是画线的几句,读出言外之意、请齐声朗读结尾一句两遍。黄老师遵循着内容决定形式的要求,根据文本不同的内容,从数量、形式、是否出声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从而将朗读落到实处。 3.科学处理课堂上教师讲多讲少的问题 从教学的一般规律来看,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满堂灌。关于教师讲多讲少的问题,至少要从两个方面的视角加以辩证的分析。第一,具体到这一篇的教学。如果教师不讲或少讲,不足以让学生深入而准确地理解文本,那么,我

16、们就要理直气壮地讲,甚至多讲,直至讲到位为止。这就要联系学情、文本特点与教学内容加以科学的分析。第二,以发展的眼光加以审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的确少不了学生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如果静止地看具体这一篇的教学,需要多讲则多讲,否则就少讲甚至不讲;而放在一个宏观的、长期的语文学习的视野中,则需要给予学生足够量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类似于赛课、名家示范课等借班上课,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来确定讲的多与少;而平常的语文教学,则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正确处理教师讲的量的问题。 在老王一课的教学中,黄老师讲的是够多了,学生基本处于听的状态,单纯从量的视角分析,这似乎不符合语文学科教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