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和测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16530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和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和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和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和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和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和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和测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感性认识: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6、力的测量:测力计7、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例题: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图1是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的受力图,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二、弹力知识点1: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4、弹力的基本特征:.弹力产生

3、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知识点2:弹簧测力计用途:测量力的大小。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进行测量时,应做到: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使

4、用中:(4)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 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4、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注:伸长量L=L2-L(其中L代表弹簧开始时候的长度)5、重要知识点两个弹簧的弹性系数都是k,(1)将两者串联后做一个弹簧看待,这个新弹簧的弹性系数是?(2)将两者并联后做一个弹簧看待,这个新弹簧的弹性系数是?(1)将这新弹簧两端加拉力F,则每个弹簧两端都受到拉力F,一个弹簧伸长量为L,L=F/k,两个弹簧的伸长量就是2L,由于拉力就是F,所以这个新弹簧的弹性系数K新=F/(2L)=K/2;(2)将这新弹簧

5、两端加拉力F,则每个弹簧两端受到拉力F/2,每个弹簧的伸长量都是L,L=(F/2)/k。但是并联的结果是总伸长量还是L,所以,K新=F/L=F/(F/2)/k=2K 。例题:1、某同学用一校零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时,误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指针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N,则该物重()A一定等于5.0N B一定大于5.0N C一定小于5.0N D一定不小于5.0N2、弹簧秤的弹簧断了,拆去断掉的较短部分,把剩下的较长部分弹簧仍装在原来的弹簧秤上,零点校正后,用它测力,结果()A测量值比实际值大B测量值比实际值小C测量值和实际值相等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3、如图a所示的长为L的弹簧,

6、其重力不计,将下端剪2/3后,在剩下的部分弹簧的下端挂上重物G1,然后把剪下的弹簧挂在重物G1下面,再在弹簧下面挂上重物G2;如图b所示平衡后,上下两弹簧的伸长量相等,则G1和G2的关系为()AG1=G2 BG1=2G2 CG2=2G1 DG1=2G2/34、航天飞机关闭发动机后正在太空中飞行,如果科学家要在航天飞机内进行实验,下列哪些操作不能正常进行( ) A、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B、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C、用天平测质量 D、用电子表测时间5、实验室常用的弹簧秤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有挂钩的拉杆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的O点,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整个外壳重为G,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现将

7、该弹簧秤以如图乙和丙的两种方式固定在地面上,并分别用同样的力F0(F0G)竖直向上拉弹簧秤,则稳定后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A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GB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GC乙图读数为F0,丙图读数为F0-GD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6、将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互相勾起来,固定甲的提环,那么( )A甲有示数,乙的示数为零B。乙有示数,甲的示数为零C。甲乙都有示数,且相等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7、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起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

8、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Fx图象如图,由图可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弹簧的伸长量增加_,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_8、3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按如图所示的方法连接起来,在第3个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个物体已知第1、2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2 N、1.5 N,第三个弹簧测力计刻度模糊不清请根据第1、2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求出所挂物体受到的重力三、 重力知识点1:概念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2.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单位是N;3.重力区别于其他力的基本特征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固体、液体、气

9、体都受地球的吸引。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知识点2: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大小: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G=mg 其中 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注意不能写垂直向下)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重心的位置不一定总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圆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稳度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倾

10、倒。提高稳度的方法:一是增大支持面,二是降低重心。例题:1、质量相同的甲、乙两金属球,以细线悬吊且分别浸入密度为1.0g/cm3的水及密度为0.8g/cm3的油中,则在浸入液体前后,甲、乙两球所受重力大小的变化,何者正确?( )A甲:不变;乙:不变 B甲:变小;乙:不变 C甲:不变;乙:变小 D甲:变小;乙:变小2、小明游览我市古迹文笔塔时,利用一根细棉线和一个小铁球,对一根立柱是否竖直展开实验探究,现象如图(甲)、(乙)所示相对于立柱底端而言,该立柱顶端()A略向东南方向倾斜B略向西南方向倾斜C略向西北方向倾斜D略向东北方向倾斜3、CCTV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

11、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4750N、4980N、4040N、3960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A.AOC区域上 B.BOC区域上 C.AOD区域上 D.BOD区域上4、汽车从斜坡上往下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它所受到的重力( )A、大小不变,方向变化 B、大小减小,方向不变 C、大小增大,方向不变 D、大小不变,方向不变第八章 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1、概念: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保

12、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所有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属性(决定惯性大小的因素-质量)3、惯性作用的例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使用撞击锤子锤柄下端的方法是锤头紧套在锤柄上;汽车使用的安全带和气囊。例题: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时,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小车能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是由于的原因。接触面毛巾棉布木板阻力的大小大较大较小小车移动的距离s /cm18.322.626.7(2)下表是一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3)想象如果图

13、丁所示是一绝对光滑板,且空气阻力为零,则小车的运动情况为:。(4)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准确的是。(如图8.2-15所示,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二、二力平衡1. 相同点(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作用在同一直线上。2. 不同点(1)力的作用点一对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如绳吊灯,绳对灯的拉力与灯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前者的作用点在灯上,而后者的作用点在绳上。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如绳员灯,绳对灯的拉力与地球对灯的重

14、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灯上。(2)力的性质一对相互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即同为引力、弹力或摩擦力等。如人推车时,人对车向前的力与车对人向后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从性质上看均为弹力。一对平衡力: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如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的性质为引力,而支持力的性质为弹力。(3)产生的效果一对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能互相抵消。如绳吊灯,灯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灯的拉力各自产生的效果不同,灯对绳的拉力会使绳被拉长,而绳对灯的拉力使灯不下落,这两个效果不能互相抵消。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互相抵消。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产生的效果相互抵消,使书保持静止状态。(4)与时间的关系一对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具有瞬时对应关系。如人推车时,人对车向前的力与车对人向后的力就同时产生。一旦停止推车,车对人的力也就消失了。一对平衡力则没有这种瞬时对应关系。撤去其中一个力,平衡虽被破坏,但另一个力可能依然存在。如绳吊灯,细绳断了,灯受到的拉力消失,平衡被破坏,但灯受到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