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手法练习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164069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手法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艺术手法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艺术手法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艺术手法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艺术手法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艺术手法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手法练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牡丹刘克庄(南宋)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注】姚黄,牡丹中的名贵品种。广陵花,指芍药,古代有“扬州芍药甲天下”之说。这首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_答案对比。芍药与牡丹对比,牡丹(王侯)的繁盛与寂寞冷落,北方故土的昔盛今衰。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答:_(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

2、: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形象、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理解。答案(1)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雾昏暝,难得片刻的晴朗心情,这是凄冷之一;闻雁叫,却难见被云雾遮挡的鸿雁,更浸染思念亲朋情怀,景中寓情,这是凄冷之二。(2)全诗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阕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下阕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画得很清晰。全诗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岁暮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

3、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答:_解析“烟尘”并非自然界中的烟尘,而是有特定含义的“战争”,这也与后文相照应。“请缨”可联想到高中课本中的“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滕王阁序),可知该词还有其暗含的意思。答案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照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

4、调歌头盟鸥辛弃疾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注】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千丈翠奁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带湖的哪些特点?答:_答案比喻、夸张。表现带湖宽广、翠绿、清澈、平静。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

5、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答:_解析上下两片的前两句均为眼前景(事),为实写;后两句均为想象中的景(事),为虚写。答案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7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此词写于作者罢职闲居江西上饶时。作

6、者大胆、巧妙地用“寒”“点”来描述景物,这样是否与整个画面协调,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本词艺术技巧的理解。答题时不能将答题重点偏向“寒”“点”所表达的情感,而要对“寒”“点”描写的内容与“画面”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对其艺术表现力进行分析。答案协调。用易于产生伤感凄迷的“寒”描绘出山林的朦胧,颜色的深暗,与“斜”“暮”一起写出了初春傍晚景物的特点。傍晚的树林朦朦胧胧,使黑色的乌鸦在林外历历可见。用“点”字,使画面不但不粗疏空旷,而且具有动态美。这样,与词中作者描摹的初春傍晚的农村美景相协调。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燕子矶施闰章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

7、闲。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注】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形似燕子展翅欲飞。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答:_答案颔联运用了比喻(或象征),以流水喻时代更替,以白鸥喻心志之悠闲,使单纯的画面有了深邃的意蕴。对比,如“流水急”与“白鸥闲”鲜明对照,为暗喻世事、抒发感慨奠定了基础。对偶,如“六朝”对“终古”,“流水”对“白鸥”,“急”对“闲”,使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表意更为凝练生动。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注】建章:宫殿名。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

8、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答:_解析此诗借暮春时节,飞花飘落,表达了主人公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与思归之情;雍诗表达情感较为复杂,既有惜别的忧伤、思乡的伤感,也有对友人得以还乡的喜悦。所写景物为清新

9、的早春,为乐景。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注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 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 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1)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高: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

10、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四明山山高的特点。(2)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箫鸣,反衬出山的幽静。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有人激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之极,令人怅惘不已。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诗是怎样把读者带人凄美意境的。【诗歌分析】诗的一、二句是写“去年今日”“我”看到的景象,诗的三四句自然是写“今年今日”“我”看到的景象。两相比较,桃花依旧,人面难寻;物是人非,错过了时日,美好事物再也追不回来。据说崔护考进士末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