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试题文科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161926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试题文科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试题文科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试题文科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试题文科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试题文科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试题文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试题文科(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水区实验中学第七学段测试高二历史试题(文科)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密封装订线内,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的信息填涂准确。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直接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原题目处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选择题 (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汉朝以

2、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小农经济2唐代诗人林杰乞巧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我国许多地方至今有“乞巧节”,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自家的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牛郎织女传说以及乞巧习俗不能反映的是A古代社会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B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C古代女子乞求心灵手巧的价值取向 D人们对田园牧歌世外桃源生活的追求3中国传统的农耕技术中使用的工具基本定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铁农具商周时期 B翻车秦汉时期C筒车西汉 D曲辕犁唐朝4. 史书载:“(东汉)立春之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

3、土牛耕人(泥塑的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这一隆重的仪式说明了A统治者重视春耕生产 B铁犁牛耕始于东汉C立春是统治者祭祖之日 D东汉时期制瓷业发达5从西周时期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士”到战国时代的“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的是A、周王室的衰弱 B、井田制的破坏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诸侯的强大6“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闭关政策 D贫富分化7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

4、,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8. 中国古代贾思勰所编著农书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空缺)而不录。”这说明贾思勰编著这本农书的目的是A反驳“贤者”的错误理论 B发展手工业 C鼓励商人的经营活动 D重视发展农业9.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 商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10. 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C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D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11. “两京诸市属:令一人,

5、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握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真伪重。”这主要说明了唐朝 A. 严格管理城市商业 B. 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 对长安洛阳的商业活动进行特殊管理 D. 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12.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令二人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主要包括宽松的经济环境 发达的工商业 繁荣绚丽的文化 科技发明大量应用A B C D13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反映了当时苏州的情况有工匠有专门的

6、技术技能 出现劳务市场 存在失业现象 实行计时工资A B C D14. 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 A.“共计一坯功,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D.“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15.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自耕农数量减少 C国家赋税收入锐减 D土地兼并加剧16“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说这句话的人可能是A十六世纪的西班牙人 B十

7、六世纪的印第安人C十九世纪日本人 D十九世纪的俄国人17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A西班牙 B荷兰 C法国 D英国1819世纪的欧洲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其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 B手工工场的发展C家庭观念的淡化 D垄断组织的出现19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商品C先进的通讯手段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20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

8、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1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主要动力不同 B通迅手段不同C机械特色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22. 汤姆发现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 horse)的单字特别多,而且划分很细致;而现代常用文字中的关于的马的单字少了很多,但关于“机”(machine)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绝C农业文明向工业

9、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23下列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与清政府立场相近的是A“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B未改变中国之现状,未带领中国走向富强C“中兴名臣生平以天下为几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D“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24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A苏州 B重庆 C上海 D沙市25甲午战争之前20多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企业)不到八十家,其资本总额约为七百三十万元。甲午战争后6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包括采矿企业)共为七十九个,其资本总额为一千

10、七百多万元。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是A小农经济彻底破产 B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清政府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 D洋务企业丧失了垄断地位26辛亥革命后,“抵制洋货”“实业救国”的行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里主要抵制的是A美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入侵C英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D俄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27.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我们常称之为“近代工业”,这里“近代”的含义是 A. 产生于近代 B. 受外商企业刺激 C. 是机器生产,不是手工生产 D. 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28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

11、好度由途叙阔情”等。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英语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commission洋泾兵英语三明治啤酒德律风引擎大拉斯康密兴词意夹肉面包麦制酒电话发动机 外币佣金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 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A B C D29下文是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一文的内容:“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这段文字反映的社会变化最早应该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以后 D新文化运动以后30. 1

12、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A婚礼简约 B自主择偶 C自由恋爱 D夫妻平等第II卷 非选择题(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道小题,共40分)31(13分)经济文明是指人类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制度与政策、经济思想与行为的文明程度与属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北京师大曹文柱教授评价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说道,“是其它农业文明中所不具备的,所以说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是毫不为过的。”(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6分)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哥伦布的伟大发现最初看起来像是一个重大失败。数千名冒险家成群结队地前往西印度群岛,只是令人扫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