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模板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161600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模板(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模板小结既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语,又是强化教学重点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好的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写出一个好教案呢?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模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模板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2)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问题冲突及解决问题的过程。(2)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

2、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都跑过步吧,那你们知道我们班谁跑的最快吗?我们就以50米为例,请5位你认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所用的时间。引用学生体育活动中熟悉的50米跑为情景,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亲近感,进而进一步对下文的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速度的变化情况讨论作铺垫。二、新授(一)路程相同时,比速度。师:你们认为这5位小朋友中,谁跑的最快?为什么?(生说理由)师:可见,在路程相等时,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得快。(二)时间

3、相同时,比速度。师:一年级的小A同学看到()号运动员跑的这个成绩,他乐坏了,高兴得说,我居然和三年级的大哥哥跑的一样快。师:说说你的想法。(生说想法)师:可见,在时间相同时,谁跑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三)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比速度。1、学习速度的单位师:刚刚我们说,路程相等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相等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那么,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该怎么比快慢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揭题)谁跑得快来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间的PK赛,小丁丁说“我3分钟走了180米,小胖说“我5分钟走了250米,谁跑的快?”说说你准备怎么比?(算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师:请你在1号本上完成(1学生板演、校

4、对)。师:再来看看摩托赛车与小汽车之间的较量。师:小丁丁这里是60米,摩托赛车这里也是60米,大家都是60米,是不是就是说,小丁丁和摩托赛车一样快呢?相同的数据,不同的意义,提出这样的问题,旨在使学生在头脑中出现“冲突”,通过学生自己感悟,得出每个数据表示的是在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路程的表达,从而引出速度的单位,并对速度的意义产生初步的感悟。师: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第一个60米表示的是小丁丁每分钟行60米,第二个60米是摩托赛的1秒钟行了60米)师:我们光从数据上看,是一样的,这样很难区分,所以这时候,我们很需要一个能正确表示速度的单位,像小丁丁这样1分钟行使60米,指的就是他的速度(板书),

5、我们把它写作60米/分。读作、表示?而摩托赛车的速度则应该是60米/秒。读作、表示?如果我们把速度单位这样来写,我们就能很好地进行区分了。师:照着老师的样子,将自己本子上的单位修改一下吧。师:思考这道题目,现在,你能尝试着用刚刚学到的这个本领来完整地解答了吗?(一学生黑板)师:请你来说一说,你所计算的吉普车的速度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读作?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并理解速度的意义师:其实,除了我们刚才遇到的物体的速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速度吧。(当遇到狮子的追捕时,鸵鸟甚至奔跑的还要更快;豹子奔跑的技能,其实是一种生存的技能;遇到过电闪雷鸣吗?你能说

6、一说,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做一个有心人,相信你会了解更多。通过感悟生活中的速度,一方面是让学生练习速度的读法和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使学生在有趣的欣赏、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其次,使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了解速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介绍,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更多。其实,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义。3、概括什么是速度:师:看来,2250米/分、340米/秒、4千米/时等等表示的都是速度,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什么是速度吗?(物体在

7、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4、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师:这是我们刚刚用过的6组数据(PPT呈现出之前计算过的6组数据),仔细观察,想一想,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怎样的关系?5、口答: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自行车3分钟行驶了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拓展带有这个标志(标志上标有60)的路共长180千米,张叔叔驾车想花2小时开完这一路段。他会超速吗?本节课是谁跑得快的第一课时,因而在授课时着重安排解决“速度”,将“路程”与“时间

8、”安排在第二课时,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需求,也预设到了学生求出“路程”或“时间”来解决此题的可能,因此,除了上面练习中集中练习了解决不同物体的速度外,在此题中,我特意编写了一些特殊的数据,旨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需要。四、回顾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202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模板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观察、发现、归纳等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情感目标:通过与日常社会与周围环境的运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

9、是有用的。教学重点: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读一读下面的速度80千米/时45米/分96千米/秒140千米/时2.学生交流(做一做):学校操场一圈是200米,你步行绕一圈大约用()分钟,你的步行速度大约是()。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速度=路程时间)3.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谁跑得快(二)”。(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对速度单位的读和写这个难点也进一步进行复习巩固)(二)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1.出示媒体:(1)猎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

10、米/分,7分钟能跑多少路程?(2)绵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需要多少时间?A、学生独立练习。B、反馈:口述数量关系及算式。C、小结:时间=路程速度路程=速度时间2.填表P11:(1)学生独立练习(2)反馈:(注意单位)你是怎样算的?(通过填表练习使学生巩固“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三)实际运用1.填表:2.应用(1)甲船4小时行驶80千米,乙船6小时行驶96千米,哪条船行的快?(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3)一辆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是2千米/分,是一辆公共汽车速度的4倍,公共

11、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米/分?A.学生独立练习B.反馈(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模板3教学内容:“住新房”练习题教学目标:1、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2、能运用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算理。2、2、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的计算。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教学设计流程:一、回顾复习,引入新课1、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

12、以两位数一般乘法,都学习了哪些计算方法?生认真思考,互相交流。2、出示练习题,学生做集体订正。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乘法1、继续以1412例,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2、肯定并表扬学生的计算。3、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竖式计算,生板演。4、肯定该生的板演。5、师总结:在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大家还有其他的写法吗?6、老师请生讲述自己的思想,为什么少了一个0。生:用个位2去乘14,得数的末尾与乘数个位数对齐,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7、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三、总结:这

13、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202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模板4教学内容:P26页例题及“试一试”和“练一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景,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2.学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能熟练计算。教学理念: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体验学习中通过合作交流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前知识。教学过程:一、实践调查课前让学生在汇景新城作实地调查,调查本小区住户情况二、课内交

14、流1、让同学们根据调查所得的数学信息编一道数学应用题。2、根据所编的题目独立列式3、探讨和交流如何解决问题。(1)尝试通过估算结果解决问题。A、分组讨论不同的计算过程B、师:根据以上的结果你能判断“这栋楼能住150户吗?”(2)讨论算法三、习题巩固:1、试一试1143241244212、练一练:第1、2题3、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四、综合应用:陈老师班上有42名同学,她为同学们购置书包和文具,一个书包24元,一个文具11元,买书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六、板书设计:202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模板5

15、【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26页【教材分析】对于学生来说,经历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过程是形成乘法计算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后续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基础。为此教材以“住新房”的情境为载体,通过解决一栋楼的总住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算理。在具体解决“总住户”的计算问题时,教材呈现了三种算法,前两种是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再将这两部分的积相加,这是乘法竖式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应注重口算方法与竖式方法的沟通。第三种是竖式计算,这是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学生分析】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等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很有成就感。由于学生只有一位数乘法的基础,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1412时,大多数学生只能想出口算方法,只有个别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