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之战》注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161598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崤之战》注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崤之战》注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崤之战》注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崤之战》注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崤之战》注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崤之战》注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再读崤之战中学时候,读过这篇课文。那是读不求甚解,只是老师要求背诵,读了多次,有些句子现在还记得,但不得其意。而老师讲解也不详细。事隔10多年后重读,再一一解开当年疑惑。在这之前,先交代一下历史背景。这是公元前627年的事情。当时秦国、晋国都是强国。秦国的老大是秦穆公,晋国的老大是晋文公、晋襄公。秦穆公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人物,他曾经用五张羊皮换回来百里奚,百里奚当时因国家沦陷,在替人放牛。穆公知道他的贤能,找到了他。他又推荐了自己的好友蹇叔。文中提到的三帅(孟明、西乞、白乙),孟明是百里奚的儿子,西乞、白乙是蹇叔的儿子。这个战争发生在晋文公刚死后。晋文公,就是大名鼎鼎

2、的重耳,这个重耳的故事,说起来也是一箩筐。到现在还有影响的就是寒食节,就是因为他为了纪念烧死的大臣介子推而定的。【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这一段,是说晋文公死后,出殡的时候棺材发声。卜偃,是一个占卜的官,说“将要有西边的军队过我国,如果攻击他们,必定大胜。”有些书说“有西面军队袭击我国”,我认为不确切。轶,过也,路过。古人比较相信占卜,这个是不是迷信,现在科学还是无法解释。古人有很多高人,精通易经,确实有预知未来的本事。不过我估计晋文公如果在世,未必会去攻打秦国的军队。从他对介子推这个事情上,他对当年

3、资助他的恩人还是讲道义的,他逃亡了19年,当上皇帝还借助了秦穆公的力量。而且在晋国发生天灾饿饭的时候,秦穆公还听从百里奚的建议,给予晋国无偿的粮食资助。这个卦,到底是卜偃占出来的,还是晋文公死前事先安排,不敢妄自推测了。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这一段,是说崤之战的起源了

4、。这里面有一个叫杞子,在郑国上班。他让人送信给秦穆公,说自己在郑国看北门,原意做内应。读到这里应该明白,这个崤之战,起因是秦国想去占领郑国,回来的路上经过晋国时给晋国伏击了。穆公收到报告后,首先去问他的上大夫蹇叔。蹇叔是不同意打的,原因是路途遥远,郑国必然知道而防备,内应的作用不大。但是穆公没有听他的,叫孟明、西乞、白乙出兵。前面说过,孟明是百里奚的儿子。蹇叔和百里奚都是老臣,想法一致,所以我想百里奚也不同意打郑国的。他这个想法,也应该跟他的两个儿子沟通过。但孟明和他老爸百里奚分开了四十年才见面,老爸对他的影响有多大,不得而知了。出发的时候,蹇叔哭着对孟明说:“孟明,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

5、到你们回来啊!”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活到中等岁数,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那么粗了!”这个时候的的蹇叔,年纪不知道有多少,但百里奚得到重用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他推荐的蹇叔,估计最少是50-80之间了。不知道穆公说这个“中岁”是多少岁,总之来说穆公不在乎蹇叔的意见,说他活太久了,太胆小。【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蹇叔之子,就是西乞、白乙。这里不得不说蹇叔的厉害之处了。他知道即使是去打郑国,晋国还是会出击的,而且连伏击的地点都说清楚了。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

6、孟明他们这几个大将,对老头子的话是不在意的,都说出了伏击的地方了,他们还是去挨打。不过他说这个话到打仗,都超过4个月了。那时候都是步行,打一个仗几个月很正常,所以孟明他们都失去警惕了。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秦国打郑国,要路过周都城的北门。周朝,才是名义的天子,所以他们都要尊敬。下马过城。不过当时秦国强大,都没有把天子放在眼里。过天子之城,应该把铠甲装进袋子,不能坐在马车上。“超乘者三百乘”是说这些士兵下了一下马上跳上去,一点都不尊重。王孙满看见了就说:秦

7、师轻而无礼。这个王孙满,当时还是小孩。后来官至大夫。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弦高犒师。弦高是一个生意人,俗点就是牛贩子。不过是一个爱国的牛贩子。他在周发现了秦军去打郑国,自己出了牛皮、十二头牛去看秦军,意思是说我们老大都知道你们来啦!先犒劳一下。这就是蹇叔开始说的“郑必知之”。其实这个时候,郑国可能真不知道。而且弦高肯定也有大局的头脑,有可能还用了一些手段,打听到了要打郑国,否则一个生意人,不打他的国家应该不会投入血本的

8、。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孟明治军不严,军容不整不说,而且机密容易泄漏。不知道后来郑穆公赔偿了弦高损失没有?古代这样的事情太多,很多大隐于市,关键时候出手一把。像侯嬴看门、朱亥杀猪、百里奚放牛,这些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古人之风,仰之弥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这个时候,弦高肯定也派人通知了郑穆公。弦高甚至都知道了杞子就是内应。这充分说明了他的情报工作

9、很到位,连这样机密的事情都打听出来了。郑穆公派人一看,杞子的人都在厉兵秣马了,他就把他们赶走了。从这个情况看,郑穆公也缺乏铁腕手段,抓了内奸,不杀之,还很客气的赶跑了事。杞子的起义没成功,也没法给秦国交代,就逃亡齐国了。孟明知道内应没有了,不敢冒然攻打,但是回去又没交代。就顺便灭了一个小国家滑国,就准备回去了。于是崤之战正式登场。【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

10、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郩,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在晋国,大臣们也开始议论纷纷了。原轸,就是先轸,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大夫。后来还做元帅,这可是历史上第一个元帅头衔。他就主张伏击秦军。栾枝站出来发表了疑问,说秦国对我们有恩惠,给过粮食,还送老大回来,我们没有报答反而去打他们军队,合适吗?先轸这一段话很有意思,他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这其实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因为秦国强大,迟早是晋国的隐患,送上门的

11、肥肉哪能不吃?这是先轸的战略眼光。古人的姓、名是分开的。郑国、晋国君都为姬姓,所以先轸说他们是“同姓之国”。晋国果然在崤伏击秦军并获大胜。古文比较简洁,兴姜戎,意思是联合了姜戎的部队合击秦军。姜戎貌似一个部落。这次打仗,晋襄公亲自带兵,“子墨衰绖”是说把襄公穿着染黑的丧服。襄公是在服丧期间,所以他还需要穿丧服。丧服原来是白色的,要打仗,不能穿白的,太明显了,暴露目标。所以襄公就把丧服染黑了。结果一打就赢了,这说明秦军可能完全没想到晋国真的会打他们,即使蹇叔告诫了,他们还是受到伏击。打完后,抓了三名大将,才下葬文公。因为襄公是穿黑衣服打赢并送文公下葬,所以晋国以后都以黑色作为丧服了。晋国在今山西

12、南部,不知这个“始墨”的习惯至今是否还在?【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人抓回来了。文嬴当然知道了。文嬴是谁呢,她是秦穆公的女儿,也是晋文公重耳的老婆。不过她嫁给晋文公的时候,已经嫁过一次人了。而且又是秦穆公安排的,晋文公

13、是否真的喜欢他,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没资料显示文嬴是晋襄公的亲妈。后妈念在故国将领,就用巧语让襄公放了这三元大将。第二天先轸知道了,气得对襄公吐口水。这里可看到先轸性格刚烈,他后来也是死在沙场上的。晋襄公挨骂之后,也后悔了。让阳处父把人追回来。阳处父追到河边,孟明他们已经在船上了,阳处父灵机一动,说送马给他们,叫他们回来。孟明也不是傻子,说我过三年再回来吧。不到三年,他真的回来了。两年后又打了一仗,是和先轸的儿子打,打输了,还受到晋军的嘲笑,就是笑他“三年报恩”这事。但第三年他破釜沉舟,又发起一次战争,这次果然击败晋国,并到崤祭祀了三日。【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秦穆公仍然重用孟明,孟明在三年之后终于击败晋军。 秦国最终一统天下,绝非嬴政一人之功。历代君王励精图治,礼贤下士,广纳贤才,后又修建都江堰、郑国渠、灵渠,最终在始皇一代成就霸业。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