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摇篮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161425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设计摇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案设计摇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案设计摇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案设计摇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案设计摇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设计摇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设计摇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谢湾中心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幼儿园名称:谢湾镇中心幼儿园 执教者:孙丽萍活动日期20141023星期四活动名称大班语言活动摇篮设计意图在教学活动中,我从孩子的学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新内容,在这个活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体验做妈妈的感觉,激励幼儿会有意义地去玩,在玩中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以诱导性语言,运用孩子天生爱模仿、爱动的特性,来捕捉幼儿的每个灵感,这样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去做。达到教师的善诱和孩子的善思和谐统一,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1、对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感兴趣,感受和体会诗歌中摇篮的优美意境。2、理解诗歌

2、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活动重 难 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是摇篮,摇着*宝宝的句式仿编诗歌。能大胆说出自己想象中的摇篮和宝宝。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环境准备:2、物质材料准备:与诗歌内容有关的小图片;旋律优美安静的乐曲磁带。活 动 过 程一、导入活动听睡觉歌,边自由表演边进入活动室。(走过三个场景,说“我们飞到蓝天上、我们游到大海里、我们来到花园中)进入活动室。二、理解活动1、情景游戏“送宝宝”。师:“我的宝宝们都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妈妈的手臂象摇篮一样,睡得真舒服!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宝宝的摇篮在哪里呢?我们来帮他

3、们找到自己的摇篮吧。”幼儿自由选取场地上散放的星星、鱼、花,边放到相应的背景上,边表述。教师及时肯定孩子的想象。2、完整欣赏课件,提问。诗歌里有哪些宝宝?(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谁是这些宝宝的摇篮?(蓝天星宝宝、大海鱼宝宝、花园花宝宝)它是怎么哄宝宝睡觉的?(用语言、动作表现动词:飘、翻、吹)3、完整欣赏课件幼儿边欣赏,边用动作表现诗歌。三、仿编活动1、请幼儿在环境布置中自选图片进行仿编。师:“蓝天是摇篮,还可以摇哪些宝宝?大海是摇篮,还可以摇哪些宝宝?花园是摇篮,还可以摇哪些宝宝?”(蝴蝶、蜻蜓、风筝、蜗牛、蚂蚁、海里的各种小动物、海星、海龟、月亮、太阳、星球等等)2、鼓励启发幼儿用生活中

4、的其他事物进行简笔画仿编,并相互讲述。师:“除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臂是摇篮,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当摇篮和宝宝呢?”3、将幼儿作品布置在展板上,每组请一名幼儿讲自己小组仿编的内容。4、游戏摇啊摇。(睡觉歌)幼儿三人一组玩吊床。四、延伸活动在艺术活动中,请幼儿将自己仿编的诗歌用绘画、文字符号等形式表现出来,以班级为单位,制成一本连环画。 活 动 延 伸延伸活动在艺术活动中,请幼儿将自己仿编的诗歌用绘画、文字符号等形式表现出来,以班级为单位,制成一本连环画。 活 动 反 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愉快教学是幼儿教学的有效手段,它不但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能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下主动学习,而且又把他们

5、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因此,我一开始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放音乐“摇篮曲”, 边听边摇宝宝。感受优美,温馨的意境。并引出了导语:“宝宝睡在哪里?宝宝睡在摇篮里可香啦!”这些语言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稳定了孩子们的情绪,而且又让他们感受到了 “摇篮曲”的宁静、优美、舒缓、的音乐意境自然地进入了教学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2游戏诱导、引入新课。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6、,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用动作理解诗歌中的动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3仿编诗歌,开拓想像。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提问:在蓝天、海、花园这些摇篮里,还住着哪些宝宝呢?请幼儿之间进行讨论。然后请幼儿画一画,把画的东西编到刚才的诗歌里去。最后请个别幼儿上来把自己编的诗歌说给大家听,再贴到背景图上。在此活动中,幼儿也真正把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摇篮的温馨,同时又无意识的掌握了知识,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

7、点。 4课外延伸,发散思维。我设计的这一环节,主要让幼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体会,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启发并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让孩子走到大自然中,观察大自然的万物,大胆的去想象,进行创编。进一步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用图画形式画下来,发展绘画能力,这样从课堂实践延伸,目的是做到课内外结合,进而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5新纲要精神的体现。在这个活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体验做妈妈的感觉,激励幼儿会有意义地去玩,在玩中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以诱导性语言,运用孩子天生爱模仿、爱动的特性,来捕捉幼儿的每个灵感,这样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去做。达到教师的善诱和孩子的善思和谐统一,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