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 含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152570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修版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修版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修版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修版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六单元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 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一、选择题1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1700年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万吨,是当时的“欧洲粮仓”。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革命对农业的有力推动B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C新的生产关系对农业的促进D谷物和面粉大幅出口的刺激解析: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是英国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但不是材料体现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从“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

2、以后,在1600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可知材料反映出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经营方式,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故C项正确;谷物和面粉大幅出口的刺激是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C2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B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C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D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解析: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而不是中世纪晚期,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

3、海内外这一个生产过程,没有涉及劳动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可以得出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说“乡村制造业活动”,没有关于农村经济转型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C3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主要说明()A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B工业革命使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C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法律体系的完善D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政府职能的完善解析:材料体现英国对工业化带

4、来的问题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A项非材料主旨,故错误;工业革命后英国政府仍然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材料内容政府应对工业化问题的措施属于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职能,并非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体现英国制定公共卫生立法,并不能反映英国整个法律体系的完善,故C项错误;为应对工业化带来的问题,英国政府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以加强公共管理职能,故D项正确。答案:D4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政府改变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例如1846年废除了对贵族有利的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等。改变这些政策()A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B大大便利了英国向世界输出资本C表明英国对经济的管制全面加强D提

5、升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解析: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主要进行商品输出,故B项错误;改变这些政策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管制,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拥有巨大的工业优势,改变这些政策有利于提升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故D项正确。答案:D5“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论述()A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B证明城市生活方式被普遍欢迎C认为粮食问题阻碍

6、城市化进程D指出世界城市化取得同步发展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无法证明城市生活方式被接受的程度,故B项错误;据材料“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可知粮食问题阻碍城市化进程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可知世界城市化取得同步发展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A6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签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一做法()A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B导致两国关税收入的大幅下降C体现国家对

7、经济大力干预D缓和两国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解析:根据题目中关键词“19世纪中期”“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得出工业革命后因生产力的大发展,自由主义思想盛行,故A项正确;题目强调的是降低关税,并未提到关税收入的变化,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是在罗斯福新政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题目强调的是英法两国,并未提到两国对殖民地的争夺,故D项错误。答案:A7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

8、)A其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B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C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D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解析:1853年,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是真实的,并没有夸张和虚构,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工业文明的弊端与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无关,故B项错误;要解决工业化带来的弊端需要加强法制建设,故C项正确;材料的描述只是环境污染,而不是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故D项错误。答案:C8美国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

9、;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B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C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社会进步是科技发展的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重工业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主题不是强调重工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贝尔、爱迪生、卡尔本茨等科学家的行为说明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

10、的根本动力,故D项正确。答案:D9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农业工业服务业1882年42%39%19%1907年35%42%23%A.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B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C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解析:从劳动力比重变化看,工业和服务业比重上升是因为德国的工业化,不是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故A项错误;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是在1871年,故B项错误;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在1871年,故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重上升,故D项正确。答案:D10“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

11、、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A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B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C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D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解析:根据材料“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可知保证了商人获利最大化,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可知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贸易的发展,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农产品购销垄断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农产品占世

12、界商品交易的比重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11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到来,欧美国家在亚非拉国家建立商站、租借地、移民区、殖民地,通过控制和掠夺他们的资源,构成了新兴工业世界全球经济体的中心区。材料反映出垄断资本主义()A不能推动农业文明地区的近代化B改变了世界经济近代化的方向C阻碍了工农业文明地区的交流D助推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解析:从材料中“欧美国家在亚非拉国家构成了新兴工业世界全球经济体的中心区”,可知垄断组织的行为有利于农业文明地区工业化发展,推动该地区近代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垄断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方向仍然是工业化,故B项错误;垄断组织是工业文明的代表,其扩张和掠夺促进了工业文明

13、与亚非拉农业文明地区的联系,故C项错误;垄断组织对亚非拉国家的控制掠夺,使该地区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故D项正确。答案:D12下图是英、美、德、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变化图。其变化反映出()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缓慢B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C英国依然保持全球贸易垄断地位D自由主义国家经济交流准则确立解析:不能从世界贸易比重的变化判断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法在世界贸易中比重相对下降,美德、其他地区等相对上升,体现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故B项正确;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下

14、降,不具备垄断地位,故C项错误;自由主义国家经济交流准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确立,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13环境污染是各国历史上都曾面临过的大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环境污染除局部地区外,不如发达国家严重。但人口增长过快,农垦活动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北洋政府时期,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曾明定林政方针,严禁私伐。不久宋离职,而滥伐树林的现象仍然严重,张謇任农商总长(19131915)期间,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狩猎法造林奖励条例。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有森林法渔业法狩猎法水利法等。民国时期的环保法令占的分量不大,有些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15、环境继续恶化。摘编自石丽华简论中国近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材料二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1952年发生的伦敦烟雾污染事件,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因此,他们也强烈要求对大气环境进行治理。1819年,英国政府召开讨论烟害的第一次委员会,并于1821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1853年到1856年,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年)、河流防治法(1876年)。摘编自王肃之英、美、日等国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环境问题出现的背景、对策以及保护效果不理想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出现严重烟雾污染的原因,并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所呈现出的特征。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一“但人口增长过快,农垦活动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得出中国人口增长过快,乱砍滥伐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