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白居易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9152079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白居易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草白居易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草白居易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草白居易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草白居易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白居易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白居易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白居易教案【篇一: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小朋友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采用“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解说古诗时,一是通过古今诗歌对照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 ,体会诗情。 【教学目的】 、运用字理知识学习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学时。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四

2、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好)措施学习现代文草:旷野上长满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野火无法把它们烧完,一到春天又生长起来了。 “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具体体现了“感知、领悟、积累、应用”这一习得语言的规律,显示了它的科学性。 二、借助现代文学习古诗 、揭示课题读古诗: 刚刚同窗们认真地学习了草。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内容相似的古诗草。板书:草 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的产生尚有一种故事呢!传说白居易岁那年,她带着自己的一篇诗稿去拜见大名人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的大米很贵啊,居在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领?”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笔,在墙上“唰唰唰”就写起来

3、,当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时,顾况拍着手说:“好好好!有这样的才干,你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后来,在顾况的指引下,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了出名的诗人。 课文草是选用这首诗前四句,请同窗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个人读; 同桌读; 指名读; 检查读。 规定学生把:离离、原、岁、枯、荣、尽等“字眼”,在现代译文草中找出相应的词语,用“”标出。 、析词、解词、翻译: 全景板画,从词悟句: 在讲“离离原上草”一句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幅简朴的草原图。教师说:“谁能看图说说,旷野上的草长得如何?”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离离”的意思 。(草很茂盛的样子) 这时教师又规定学生用自己的话把

4、“离离原上草”的意思说一说。 持续板画,显示变化: 讲到“一岁一枯荣”一句时,先引导理解: 岁:出生年,就是岁。 荣:山上有草有木,与“枯”是反义词。 每年有四个季节,接着教师持续画“春夏秋冬”四幅草原图。 发芽茂盛变黄干枯。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的意思?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 教师又让学生把词语“荣”、“枯”贴到相应的图画下。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学生们能根据黑板上的画,说出草原上一年四季的变化,较好地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 改添板画,寻根求源: 讲到“野火烧不尽”一句时,先学习: “烧”与“绕”、“浇”的区别。 “尽”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过来,里面没有水

5、了,因此“尽”意思是“完”。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改添图画,使学生领略“烧不尽”的是草根。 师:到了冬天,旷野上的草一片枯黄,野火一烧,烧了个清光,但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 (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旷野图地上的草)生:由于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 教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 指名板画,引起联想: 教师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第4句诗的意思,学生根据“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师又让学生说说她画的意思。 由于将难懂的诗句化为形象的简图,低年级学生不仅易于理解,并且感到有趣。 三、熟读成诵,背诵表演 、吟唱草。 、扮演角色背诵草,解说诗句意思。 积累古诗重

6、运用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本上,指引背诵。背诵的目的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篇二:二年级四册教案(1-4单元)】 第 一 单元第 1 课第( 2 )学时 第一 单元第2 课【篇三:中华古诗文诵读主题班会教案】 中华古诗文诵读主题班会 活动流程 一、宣读班誓 二、全班齐唱我快乐 三、节目表演 1、背古诗 悯农、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 2、相声慈母心 3、舞蹈读唐诗 4、名诗对诵 5、女生唱咏鹅 6、全班齐背弟子规 四、班主任做总结 主持词 女:尊敬的各位教师 男:亲爱的同窗们 齐:人们好! 女:我们的祖国是一种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中华古诗文又是国内古代贵重的文化瑰宝。 男:一篇篇

7、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极其丰富。 女:有的写景,有的写物; 男:有的抒情,有的叙事; 女:有的写人民的悲欢离合,有的写国家的治乱盛衰; 男:有的情意缠绵,有的豪迈奔放。 齐:今天,让我们徜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一年级(37)班诵读典型诗文,学做少年君子主题班会目前开始。 男:全体起立,唱班歌快乐鸟。 女 :嗳,你说,我们小学生最大的任务是什么? 女:那还用说,固然是学习了。 男:国内古代诗人写了许多有名的古诗,诸多同窗都会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生背古诗 悯农、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 男:几位同窗朗读得真好。 女:她们真爱学习,我们一定要多向她们学习啊!

8、男:好了,好了,今天班会,我们就少谈一点学习,好吗? 男 :在古诗文中,有许多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到目前还能指引我们的思想、行为。 女:是的,让我们通过相声慈母心来感受一下吧。 (两位同窗表演相声) 女:嗳,你懂得吗?唐朝可是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 男:是啊,那一首首唐诗如歌似画,有苦有乐,就仿佛是祖先在向我们诉说。请欣赏舞蹈读唐诗。女:在古诗文中,有许多诗句到目前还广为流传,被誉为千古绝唱。 男:请听几位同窗为我们朗读的二十四则典型名句。 (六生入场,采以独诵、三人诵,一应一和等多种形式朗读典型名句。 男: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以清新欢快的

9、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性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女: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测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步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性体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男:我们一起来朗读吧 全班:鹅 女:我们班有几位同窗不仅会背这首词,并且还会唱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小组唱鹅) 男:我目前想考考你,你懂得弟子规吗? 女:固然懂得,弟子规教给了我们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你们会背吗? 男:固然会。同窗们,我们一起来朗读弟子规。 全体: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 女:中华古诗文浩若烟海,华夏文明光辉灿烂。 男:读千古诗文,做少年君子。

10、女:但愿同窗们通过今天的活动,受益于千古诗文的文学滋养 男:拥有天下为公的理念 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 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 男: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 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下面请我们的辅导员讲话。 (辅导员发言) 男: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次我们的班会到此结束! 弟子规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11、 苟私藏 亲心伤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弟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信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