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论读书笔记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149326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杀论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杀论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自杀论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自杀论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自杀论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杀论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杀论读书笔记(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迪尔凯姆自杀论读书笔记1、作者简介、内容简介作者:埃米尔迪尔凯姆是法国犹太裔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法国首位社会学教授,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 1902年,他根据社会学研究的不同对象,把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经济社会学、道德社会学、社会形态学、美学社会学等等。同时他还给社会学下了定义,认为它是一门以比较的方法研究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过程的科学。 迪尔凯姆的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准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社会主义(在他死后1928年发表);社会学教程风俗法律的物质作用1950年发表。 内容:1.整

2、本书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讨论了非社会因素对于自杀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自杀跟种族、遗传因素、个人素质、心理状态、自然条件、气候变化等非社会因素并无重大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2.另以一半的篇幅讨论社会因素对自杀的重要影响,得出的结论是社会环境对自杀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动荡、改朝换代、工作变迁、生活变化等社会因素,并以某种程度上自杀为社会的产物、为社会事实所决定。 书中有句话:每个自杀的人都认为他们只服从自己,而实际上他自己不过是集体力量的玩物。人总是社会中的人,社会对个人有一定的约束力,无论是法律上的约束还是道德上的约束。作者建立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自杀的理论,阐述了社会

3、与个人的关系,认为当自己的所需与现实产生矛盾,也就是当个体同社会团体或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发生障碍或产生离异时,就会引起自我的失衡,便会发生自杀现象。作者在第二编中详细介绍了自杀的社会原因和社会类型。作者认为: 1.自杀率与宗教社会的整合度成反比; 2.自杀率与家庭社会的整合度成反比; 3.自杀率与政治社会的整合度成反比。 由自杀的原因从而引申出自杀的三种类型: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反常的自杀。综合这三种类型,可以发现,社会整合度越低,利己型自杀率越高,社会整合度越高,利他型自杀率越高;社会规范对个人约束越弱,失范型自杀率越高,社会规范对个人约束越强,宿命型自杀率越高。无论是何种自杀的形式,归

4、根结底主要是由当时社会环境造成的。为了防止和消除自杀,作者提出了以下设想: 1.对自杀者进行惩罚,不给他的尸体落葬,剥夺其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家庭的权利,没收其财产,以警告其效尤者; 2.对悲观主义者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精神状态恢复正常; 3.改进教育,培养人们的坚强性格,增强信念; 4.重新发挥家庭在防止自杀中的作用; 5.最主要的是恢复行会,建立不同的职业的职业组织,使个人命运与集体组织联系起来。 总之,作者通过系统研究,探索自杀的原因和它的规律性,系统论述了自杀。2、研究方法、结论一、下定义法 作者在序言中这样明确的界定自杀的定义:“任何由死者自己所采取的积极或消极的行动所引起的直接或间

5、接的死亡都叫自杀。”这为研究自杀选定了明确的测量标准,明确的将自杀从个体层次提升到社会层次,实现了从个人行为到社会事实的转化。同时使某些研究更加理性,避免在研究自杀的过程中,由于概念模糊而自相矛盾,造成学科间的交叉。 二、列表与数据分析法(比较) 该书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全书有大篇幅的图表与数据,这些数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作者以列表的形式,通过欧洲国家自杀率的不同表现发现:自杀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和连续的波浪状,这种起伏是一阵一阵地发生的,一次高潮过后是一阵间歇,然后又是一阵高潮。三、实证主义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让作者对第一手的感性材料有了更重的分量,通过分析欧洲最热的6个月(3-8)认为,自杀不

6、是过度兴奋状态的心理。自杀与某种气候非但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在任何气候下都是有产生。当时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随着1870年对罗马的征服,意大利的首都迁到中部,科学、艺术、经济、活动的中心也迁到中部,自杀也是如此。因此没有理由再坚持一种得不到任何证明而许多事实又加以否定的假设。社会自杀率只能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在任何时候,决定自杀人数多少的都是社会的道德规模。因此自杀就具有社会性,每个民族都有一种具有一定能量的集体力量推动人们去自杀,自杀者所完成的动作实际上是某种社会状态的继续与延伸。 四、假设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假设一个命题(概念)或某一种论断成立,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同时论证某一事物的

7、反面,得出结论。迪尔凯姆的基本假设是:自杀的原因既不是心里的也不是自然的而是社会的。这样他就从自杀是社会的这个命题出发,采用社会资料比较的方法,通过精神病与自杀率、许多与自杀率的关系的实例,得出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否定了从心理变态导致自杀这一命题演绎出来的假设,从而否定了原命题的反面,得出了正确的分析方法。3、传统犯罪学三范畴的体现 现象、原因: 在迪尔凯姆看来,每一个社会群体的自杀倾向既不能由个人的生理心理构成,也不能由外界物理环境的状况来解释,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他通过对家庭状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职业种类、文化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自杀形成的实际社

8、会原因。因此,他将由社会原因所导致的自杀分为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动乱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等四种类型。 最后,迪尔凯姆概括了自杀的一般社会原因,即自杀同自然环境和个人的心理生理联系较少,它主要为社会整合、道德秩序等社会事实所决定,与社会的集体性倾向相呼应。当社会整合程度较低时,利己型和失范型自杀率就高;当社会整合程度过高时,利他型和宿命型自杀率就高。迪尔凯姆指出,自杀现象和稳定的自杀率是社会的正常状态,只有迅速多变的自杀率才是社会反常的状态的反映。防控: 他提出了预防自杀的措施,认为镇压手段和教育对预防利己型自杀的效果有限。只有加强集体的统一性,使个人被置于集体的保护之下,才能有效地预防利己型

9、自杀。而由这种功能的集体既不是政治团体,也不是宗教团体,只可能是职业团体,因为它是联系个人和社会的桥梁,能为个人的生活和安全提供保护,形成一种类似于集体意识的职业道德,从而限制因失去社会支持和生活目标而造成的自杀。 根据迪尔凯姆的观点,宗教团体或是政治团体都不能实现预防自杀的功能,只有建立相关的职业团体,建立起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不管人走到哪里,职业团体总是伴随着我们,职业团体在不断地提醒人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陷入困境时感觉到职业团体在提醒他们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都在一个或几个职业团体中工作。人们在生活上可以封闭,工作之余可以深居简出,不与他人交往,但在工作上无法封闭,必须与

10、人交往。而在职业团体中人们的互动是不可缺少的,人与人是可以相互了解的。职业团体有机会、有能力发现自杀者的异常现象,并及时帮助其摆脱困境。 4、自杀论与中国实例的结合研究现象:大学生自杀率越来越高原因:失恋、学习竞争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良、环境适应不良、经济和就业压力、家庭原因、身体疾病、精神和心理障碍等。这些因素当中,有其自身因素导致,但多数是由于社会适应不良所导致的。 (一)利己型自杀。 大学生身上通常表现为:个人思想意识发展扭曲,由于外部因素影响导致个人情绪失调,因个人失去社会的约束和联系,对身处的事物和社会毫不关心,孤独等。 (二)利他型自杀。这种情况在大学生自杀中较少出现。 (三)反常

11、型自杀。表现在大学生自杀原因中的主要是个人与社会的固有关系破坏,如失恋等或者因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业而自杀,以及社会压力过大,不适应而自杀。 防控:自杀的预防根据迪尔凯姆的观点,就是要加强学生在校环境的改善,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我对大学生自杀预防提出了如下的几点建议: 1.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当代大学生自杀原因很多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关注大学生心理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教育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形成积极的心态,增强其心理承受力以应对各种应激因素。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构建和谐的沟通交流平台。只有学

12、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关系,才有利于互相之间的了解,避免关系疏远,及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 3.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余生活。大学学生课余时间较多,每一个人都应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社团活动、文体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归属感、充实感。5、观点对于如今的借鉴意义首先,迪尔凯姆对于自杀这一行为本身的态度是批判的,是不赞成的,尤其是对于利己主义的自杀尤为否定。这种态度放在当今也是值得坚持的。因为在现实中,我们对于自杀往往均报以一种宽容,甚至是同情的态度。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自杀是一个人的选择自由,这种态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的威信,同时不利于国家的整体和谐。 其次,迪尔凯姆关于如

13、何预防自杀行为的构想对于当今社会也是存在不小的借鉴意义的。富士康等等的案例都在提醒我们,在中国,我们有必要设立类似于迪尔凯姆提出的“行会”一类的组织,来对自杀进行可行的预防。陈里经济利益与中国农民犯罪原因研究读书笔记1、 作者介绍、内容介绍作者:陈里,男,汉族,河南镇平人,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三农、社会学学者。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陕西省委党校客座教授、陕西省法学会副会长。 从参加工作以来,从事过教育、宣传、司法和纪检工作,并结合工作实践,在司法体制改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管理创新、农民犯罪与新农村治理,以及文化教育、思想宣传等领域从事研究。先后发表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方位与

14、内容、以现代信息化手段引领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农民犯罪的经济原因、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只有带着感情才能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农村社会管理创新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努力提高网络社会条件下的执政能力等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了知行集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研究、论社会管理创新、经济利益与中国农民犯罪原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博士文库)等著作10部。内容: 本书研究内容确定是基于两个前提条件:首先,本书研究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农民犯罪问题,具有动态性、时间性和互动性;其次,本书研究是从多学科结合的角度来研究的,这就决定在研究内容上会涉及多个学科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工具、理论平台。由此,本书的

15、研究内容包括: (1)农民犯罪问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和谐社会包括农村和谐以及农民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和谐。我们把农民犯罪看作是农民与社会以及其他社会群体不和谐的表现,从分析农民犯罪来考察、从农民的角度来思考和谐社会构建的问题。(2)农民犯罪的原因分析。从农民犯罪的整体上看,农民犯罪的原因有很多,是综合的因素造成的。本选题的研究从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犯罪学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农民犯罪的原因。因而就涉及农民犯罪的社会表面现象、经济原因,以及犯罪的过程特征。(3)农民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诉求。基于对农民犯罪原因的分析,找出了农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足,以及农民通过非法手段谋取社会经济等利益的目的和目标,由此揭示出了农民对和谐社会的目标的诉求。(4)防止农民犯罪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设计。根据上述研究,针对性的设计出防止农民犯罪的新的制度安排,以消除农民犯罪的社会制度原因。2、研究方法和结论 本书采用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犯罪学多学科相结合的交叉研究方法,对农民犯罪问题的深层原因作出经济学的分析,对农民犯罪问题的控制做出管理学的分析,对农民犯罪的社会现象作出社会学的分析,对农民犯罪的过程和特征作出犯罪学的分析。 本书采用实证分析和逻辑分析,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我国的犯罪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