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栽培技术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14592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菇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香菇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香菇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香菇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香菇栽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香菇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菇栽培技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香菇栽培技术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 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真菌界,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味道鲜美, 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香菇富含维生素 B 群、铁、钾、 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交流不断广泛,香菇的营养价值逐步全球人们所熟知并喜爱。大量实践证 明,香菇防治癌症的范围广泛,已用于临床治疗。香菇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 质,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适应力有很大作用。香菇还对糖尿病、肺结 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等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减肥等。我 国不少古籍中

2、记载香菇“益气不饥,治风破血和益胃助食”。民间用来助痘疮、 麻疹的诱发,治头痛、头晕。现代研究证明,香菇多糖可调节人体内有免疫功能 的 T 细胞活性,可降低甲基胆蒽诱发肿瘤的能力。香菇对癌细胞有强烈的抑制作 用,对小白鼠肉瘤 180 的抑制率为 97.5%,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 80%。香菇还含 有双链核糖核酸,能诱导产生干扰素,具有抗病毒能力。香菇中含不饱和脂肪酸 甚高,还含有大量的可转变为维生素D的麦角甾醇和菌甾醇,对于增强抗疾病和 预防感冒及治疗有良好效果。经常食用对预防人体,特别是婴儿因缺乏维生素D 而引起的血磷、血钙代谢障碍导致的佝偻病有益,可预防人体各种粘膜及皮肤炎 病。香菇中所含香

3、菇太生(len tysin)可预防血管硬化,可降低人的血压,从香 菇中还分离出降血清胆固醇的成分(C8H1104N5, C9H1103N5)。香菇灰分中含有 大量钾盐及其它矿质元素,被视为防止酸性食物中毒的理想食品。香菇中的碳水 化合物中以半纤维素居多,主要成分是甘露醇、海藻糖和菌糖(mycose),葡萄 糖、戊聚糖、甲基戊聚糖等。香菇含有水溶性鲜味物质,可用作食品调味品,其 主要成分是5-乌苷酸等核酸,其中5-鸟苷酸、5-AMP、5-UMP等核酸构 成成分,均含 0.1%左右。而另外一些研究显示:香菇中含有的另外一种化合物 香菇嘌呤(也称赤酮嘌呤)可以降低胆固醇的水平。香菇含有的抗氧化剂含量

4、 是麦芽的 12倍,是鸡肝的 4倍。 在我国人工栽培香菇历史非常悠久,据传最早发明香菇人工栽培技术的是南宋龙 泉县龙溪乡龙岩村人吴三公(真名吴煜yU)。【注:其辖地目前归庆元县管辖, 即今庆元人】。在人类香菇栽培史上,留下的可查证的文献资料,最早、最完善 的当为公元 1209 年,即南宋嘉定二年何澹所编龙泉县志上的 185 个字,即“香蕈(xun),惟深山至阴处有之,其法:用干心木橄榄木、名蕈木孱,先就 深山下砍倒仆地,用斧斑驳木皮上,候淹湿,经二年始间出,至第三年,蕈乃偏 出。每经立春后,地气发泄,雷雨震动,则交出木上,始采取以竹篾穿挂,焙干。 至秋冬之交,再用偏木敲击,其蕈间出,名曰惊蕈。

5、惟经雨则出多,所制亦如春 法,但不若春蕈之厚耳,大率厚而少者,香味具佳。又有一种适当清明向日处出 小蕈,就木上自干,名曰日蕈,此蕈尤佳,但不可多得,今春蕈用日晒干,同谓 之日蕈,香味亦佳。” 800年前留下这185 个字,包含了香菇栽培从择时、 选树、选场、砍花、培育、收采、烘干、分级整个过程,技术已十分成熟。近年来中国的香菇出口贸易量近 10 年逐渐上升,年递增率约为 2%,香菇年 产量为8 万吨,在全球10 万吨中占有 8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出口3.6万吨, 也居世界之首,其次是日本,韩国居第三位。其栽培地分布在我国河南西峡与卢 氏,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东、广西

6、、海南、贵州、 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区。其中河南西峡与卢氏产量及出口位居全国第一。生长发育条件(1) 温度在潮湿的状态下,担抱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2-26C。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5-24C,最适宜温度24-27C,但由于木材的保护作 用,在气温低于-20C的高寒山地或高于40C的低海拔地区,菇木也能安全生存, 菌丝不会死亡。香菇是低温和变温结实性的菇类。香菇原基在8-21C分化,在10-12C分化 最好。子实体在5-24C范围内发育,8-16C为最适。同一品种,在适宜范围内, 较低温度(10-12C )下子实体发育慢,菌柄短,菌肉厚实,质量好;在高温(20C 以上)上子实体发育快,菌柄长,菌肉

7、 薄,质量差。在恒温条件下,香菇不形 成子实体。(2) 水分在锯木屑培养基中,菌丝生长的最适含水量是 60-70%;在菇木中适宜的含 水量是 32-40%,在 32%以下接种成活率不高,在 10%-15%条件下菌丝生长极差。 子实体形成期间菇木含水量保持60%左右,空气湿度 80-90%为宜。(3) 营养 香菇是一种木腐菌,主要的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菇木和培养基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 香菇吸收利用。 碳源 香菇菌丝能利用广泛的碳源,包括单糖类、双糖类和多糖类,糖浓度在1-5% 比较好。 氮源香菇菌丝能利用有机氮和铵态氮,不能利用硝态氮和

8、业硝态氮。在香菇菌丝 营养生长阶段,碳源和氮源的比例以 25-40:1 为好,高浓度的氮会抑制香菇原 基分化。在生殖生长阶段,要求较高的碳。 矿质元素 除了镁、硫、磷、钾之外,铁、锌、锰同时存在能促进香菇菌丝的生长,并有相辅相成的效果。钙和硼能抑制香菇菌丝生长。 维生素类香菇菌丝的生长必须吸收维生素B1,其他维生素则不需要。适合香菇生长 的维生素B1浓度大约是每升培养基lOOum。在段木栽培中,香菇菌丝分泌多种 酶类分解木质素、纤维素、淀粉等大分子,从菇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吸收碳源、 氮源和矿质元素。(4) 空气香菇属好气性菌类,足够的新鲜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 件之一。栽培环境

9、过于郁闭易产生畸形的长柄菇、大脚菇。(5) 光线香菇是需光性真菌,强度适合的漫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一个必要条 件。但是,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研究表明:波长为380-540nm的蓝光对菌丝生 长有抑制作用,但对原基形成最有利。香菇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发育需要光线。 没有光线不能形成子实体,研究表明,40-7-lx的光照强度比较适宜。香菇原基 在暗处有徒长的倾向,盖小、柄长、色淡、肉薄、质劣。(6) 酸碱度适于香菇菌丝生长的培养液的pH值是5-6。pH值在3.5-4.5适于香菇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发育。在段木腐化过程中,菇木的 pH 值不断下降,从而促进 子实体的形成。一、段木栽培技术【1】菇

10、场的设置1) 选择场地 采用两场制栽培香菇,在发菌场培养菌丝体,在出菇场架木 出菇,更有利于获得优质高产。但我国因场地限制,实际操作多为一场制,即接 种至出菇都在同一场地进行。较好的菇场应是避北风、向阳地、资源好,水源近,有树荫,多石砾,偏酸 性的缓坡地。2)清理场地 按照春夏之交能有三分疏露,七分荫蔽的要求,砍低留高,以利于操作 管理和场地的通风。 清除场地的枯枝落叶、树皮、树根,以及场外围数米内的腐朽之物,铲 除杂菌、害虫孳生地。 根据地形平整地,开壁人行行通道,清沟排渍等设施。 自然荫蔽不足时,搭盖荫棚(高2m),或种植、种瓜,以利将来遮荫。 菇场清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在地面撒上石灰,除虫

11、防蚁,抑制杂菌蔓延。 【2】菇树选择可以用来栽培香菇的树木不少于 200 种,绝大多数是属于壳斗科、桦木科和 金缕梅科的阔叶树, 不含芳香油物质。 品种选择及人工接种【3】接种(1)品种选择目前栽培的品种主要有:Cr02、Cr04、L26、香7、台香、武香1号、香菇 867.香菇937等。(2)人工接种接种期:一般在气温为520C均可接种。以月平均气温10C左右的最适宜。 一般情况下,长江流域宜在2月下旬至4月进行段木接种,最好在3月上旬完成; 华南地区可在11月至翌年1月进行,最适接种期是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接种工具 接种木屑菌种或棒形木块菌种,锺形打孔器打接种穴。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一般

12、以行距6cm左右,穴距12厘米左右为宜。近两端的穴,至少应距离断 面5cm,以防止杂菌入侵。穴直径1.2-1.5cm,深1.5cm左右。穴要打成梅花形, 过细的段木可采用螺旋式打穴。接种 穴打好后,要把菌种尽快接入,以防穴壁干燥及杂菌侵入。一般要求当时打 穴,随时接种,每穴的接种量为穴深的80%为宜,一般1 m3的段木,需15-20瓶 750ml的菌种。接种后,立即用蜡涂封,或用与穴口大小一致的木块盖上,用锤敲平,防止 雨水和杂菌虫害侵入,减少穴内水分蒸发,保护菌丝生长。上堆发菌 接种后的段木应及时放到室内或室外选好的菇场上堆放,段木上堆后,应保 持堆放场的温度为10-15C,段木的含水量为5

13、0-60%。堆放的方式。(1)直立式:木接种到定植成活阶段,约需 20-30 天可采用直立式,并于 冬春季节进行。(2)井叠式:宜于多雨季节或场地较湿的环境。(3)蚣式:宜于在干热季节或偏干的情况下采用。(4)瓦式:通风较差的多湿场地,或菇木较少而场地坡度较大时采用。 菇木堆放期间的管理菇木堆放后,需要加强管理,创造一个适合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良 好条件,堆放期间的管理是决定香菇栽培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关系到菌丝的 成活率和第一批菇发生的迟早,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保湿保温接种后,由于菌丝被弄碎,使菌种的生活力突然下降,对环境适应力也有所 减弱,为使受伤的菌丝迅速恢复生长,尽快伸

14、入到菇木中,必须进行保温保湿。 如发现菇木树皮开裂翘起,甚至菇木开裂,应尽快增加荫蔽度,浇水保湿。要求 空气湿度60-70%,温度为15-25C。(2)检查菌种成活率 堆放两周左右,已见菌丝从接种穴裂缝中长出,形成一个白色圈,表示菌丝 已成活定植,如一个月内还未出现白圈,必须揭开接种盖观察菌丝情况,采取补 充水分或加强通气或提高温度来促进菌丝成活,如发现死穴需补种。(3)翻堆由于各层菇木所受温度、湿度不同,含水量容易发生变化,如果不翻堆,就 会使菌丝生长不均匀。因此,接种后,每隔2-3 周要进行翻堆一次,把上下左右 里外互相调换一次位置。在翻堆时,还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雨量多少及树皮厚薄, 相应

15、改变堆放形式,以利菌丝生长。同时,干旱时应结合翻堆进行浇水保湿。(4)遮荫 菇木堆放好后,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进行遮荫,避免阳光直射,借以保 持菇木的含水量,雨水多时还需做好防湿工作,勿使菌丝淹死。(5)防止杂菌和虫害 在自然条件下栽培香菇,要尽量防止杂菌和害虫的为害,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减少其发生。如结合翻堆进行菇场消毒,除去周围的杂草,调节空气和水分等, 以保证香菇菌丝的迅速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的繁衍为害。子实体产生(1) 起架时间段木接种后,菌丝的生长速度因菇木大小、树种、堆放和管理情况不同而有 差别。在温暖地区,一般冬未春初接种的,经过春、夏、秋三季,约 8-9 个月, 菌丝基本发育成

16、熟;但在寒冷地区或者菇木过大,菌丝要经过两个夏天,才能发 育到出菇的程度,约在立冬前后(11 月7 号前后),当气温下降到月平均14-16 C 时,菇蕾才相继出现,这时应将菇木移到适于子实体形成的场所(应具有 6-7 成荫蔽,空气相对度以 75-90%为宜),把菇木起架,让其出菇。架木要适时,如果架木过早,气温过高,湿度太低等管理不善,菇木容 易干燥脱皮;架木过迟,会影响子实体产生,降低产量。一般地用刀背或手指敲打菇木树皮时,发生的声音为浊音或树皮组织松软、 粗糙不平或瘤状突起、皮下呈黄色或黄褐色,且有香菇味者,表明菇木内菌丝发 育成熟,已具有子实体产生的基础,应及时转入出菇场,同时将长有杂菌或长出 新枝的菇木剔去。(2)起架方法先打好木桩,离地 65cm 左右放上横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