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14340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3年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3年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3年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3年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 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引领独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贵州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在黔南工业化进程中做出独山贡献!。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资料,供应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一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毅领导下,我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着力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培育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医药食品、清洁能源、轻工制造为主的工业发展格局,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供应

2、了有力支撑。2023年,全县共有上市公司1家,规模工业企业39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1.88亿元、增长10.4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5.2%,排全州第6位,工业增值税1.64亿元、排全州第4位。 回顾罗甸十三五工业发展历程,纵比我们取得了肯定成果,但横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规模总量小,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不力。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只有39户,仅占全州的4.46%,工业经济占GDP比重从2023年的27.5%下降至2023年的21.1%。 二是园区管理改革滞后,运营机制不活。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信局、投促局职责定位不够清楚,力气统筹整合不够到位,管理运行机制不够顺畅,工投公司开发运营作用没有得到有效

3、发挥。距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园区实体化、企业化、市场化改革差距还比较大,肯定程度影响了园区加速发展。 三是服务效能亟待提升,营商环境不优。虽然境内两条高速相继开通,交通区位明显改善,但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不配套的问题仍旧比较突出,客商投资的意愿本身就不强。加之,2023年我县营商环境综合测评排全省57位、全州11位,没有达到硬件不足软件补的效果。 四是企业小散弱现象突出,主导产业不强。产业聚集程度低、规模小、链条短,产值过亿的规模企业只有4户,除信邦公司外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竞争优势不突出,主导产业的带动实力不强。 五是产业大招商力度不到位,推动工业大突破实力不足。近五年来

4、,全县上下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把主要精力聚焦到扶贫开发和农业农村工作上,对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干部得到熬炼较少,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园区管理、公司营运方面人才匮乏,推动产业大招商、工业大突破的实力不足。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仔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实行全省新型工业化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和全省产业大招商暨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以最坚决的决心、最有力的举措、最过硬的作风、最优强的队伍,全力推动产业大招商,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按下一步安排,力争到2023年、确保2025年前实现工业总产值13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35

5、亿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75户以上,累计工业投资70亿元以上,工业税收达3亿元以上,实现五个翻一番目标,完成倍增安排。确保十四五期间工业经济占GDP比重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以上,打造十亿级产业3个以上,五亿级产业2个以上,培育亿元企业10户以上。 今年,是实现工业翻番目标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进一步细化目标、强化措施、挂图作战,确保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8%以上、力争达到20%,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户,完成工业投资26亿元,招引5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确保工业大突破行动实现良好开局。 第一,全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着力解决发展支撑不力的问题。 紧盯医药

6、食品、清洁能源2个主导产业和4个特色产业,科学制定和强力推动罗甸县工业倍增行动方案。 一是突出优势,做大做强医药食品产业。紧紧扭住信邦公司这个龙头,围绕强链补链招引配套企业,力争新增入规医药食品企业8户,到2025年,医药食品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努力将医药食品产业打造成十亿级产业集群。 二是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优势、抢抓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带来的重大机遇,主动争取送出通道建设和光伏电站指标支持,加快项目建设,确保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到达1000兆瓦以上;确保今年10月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行;着力加快蒙江流域梯级电站技改扩能;力争新增入规电力企业8户,

7、到2025年,清洁高效电力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努力将清洁能源产业打造成十亿级产业。 三是因地制宜,抓好特色产业。在全力培育两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推动新型建材、轻工制造、珠宝玉石加工、基础材料(工业硅)等四个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力争规模企业达到60户,尽快做大工业经济总量。 其次,全力推动园区改革发展,着力解决机制不活的问题。 坚持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突出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和园区管理改革,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提升工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一是强化园区平台建设。以城西和边阳工业园区为重点,以省级特色工业园区扩容提质为牵引,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

8、公共服务配套,拓展园区承载空间。 二是深化园区管理改革。着力推动园区去行政化改革,优化内部机构设置,突出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职能,实施扁平化管理,健全园区考评激励机制,注入发展活力。 三是大力推动实体化运行。实行园区管委会+工投公司运行模式,今年财政预算2000万元成立工业投资基金,做实公司资产,提高公司市场运营实力,主动争取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银行融资支持,想方设法破解资金筹措难题。 第三,全力提升服务效能,着力解决营商环境不优的问题。 仔细实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着力实施打造贵人服务品牌建设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安排,聚焦我县营商环境痛点堵点,全力开展营商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一是着力加强诚信政府

9、建设。仔细清理甄别政府涉企合同,严格根据合同约定支付项目工程款,兑现招商引资政策,树立诚信政府良好形象。 二是着力提高服务效能。围绕三减一降(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降成本),重点对2023年全省排40位之后的政务服务、办理建筑许可、纳税、获得信贷、获得用水、获得用电等6个指标开展集中整治,整体提高涉企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 三是着力强化企业服务。持续推行领导联系企业和特派员制度,扎实开展双服务活动,刚好有效解决企业落地、建设、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削减对企业的干扰,让企业集中精力搞好生产经营。 四是着力加强监督考评。建立营商环境义务监督、随机抽查、督查暗访、综合考评机制

10、,通过强化监督考评倒逼管理优化提升。 第四,全力强化攻坚举措,着力解决产业招商合力不足的问题。 仔细落实贵州省产业大招商三年倍增行动安排,对标对表、细化方案、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全力攻坚,想方设法完成三年翻番目标任务。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调整充溢产业大招商领导小组,按四化组建4个招商专班,聚焦重点区域设立3个对外招商联络站,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招商突击队,仔细制定罗甸县产业大招商三年倍增行动方案,着力完善责任落实、协调调度、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全县上下招商引资工作的主动性。 二是强化重点目标,注意精准施策。围绕四化仔细谋划产业项目,仔细编制两图两库,紧盯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成

11、渝等重点地区,聚焦医药食品、清洁能源、新型建材和养生养老等主导产业和重点特色产业,探讨目标企业,通过领导带头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加强上门举荐、对接洽谈,提高胜利率。今年安排完成新引进省外投资500万元以上产业类项目32个以上,其中工业产业项目16个以上;新增产业项目到位资金37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业项目到位资金达18.5亿元以上。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搞好全程服务。围绕产业大招商和工业大突破两项行动,整合县内现有人才,主动招引紧缺人才,以最优强的队伍为两大行动搞好组织保障。围绕项目引进、落地、建设、投产达产,搞好项目手续和用地、用水、用电、用工、融资等全方位全周期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履

12、约率、开工率、投产率。 总之,我们将仔细实行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强化攻坚举措,以营商环境大提升推动产业大招商,以项目大建设支撑工业大突破,全力加快罗甸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果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发言材料二 十三五时期,在州委、州政府的坚毅领导下,我县深化实行工业强州战略部署,着力抓招商、扩规模、调结构、稳增长,工业总量提升加快,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培育初见成效,园区平台加速成长,工业经济发展实现量质齐升。但从规模总量、产业结构等方面看,距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工业规模总量偏小。十三五期间,我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虽始终保持在10%以上,但直到20

13、23年,规模工业总产值仅为135亿元,仅占全州9.8%。二是结构性冲突突出。2023年,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7%,但铁合金等传统重工业占比超过工业总量的60%,产业结构冲突突出。三是产业链条较短。现有的五大支柱产业,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产品低端化等问题突出,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营商环境不够优化。近年来,我县工业发展的基础配套和要素保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受遗留问题影响,营商环境受创,影响了企业投资和发展的信念,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 下步,我们将仔细落实省、州部署,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详细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工业倍增,解决体量小的问题,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上求突破。我们将

14、深化实施工业倍增行动,聚力构建2+4新型工业发展体系,奋力实现六个大突破。 一是壮大主导产业。着力实施两大主导产业提质行动,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施总部经济战略,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突破发展;持续支持冶金企业技改升级,推动产业产品向高端转型,持续巩固基础材料支柱地位。实施四大特色产业倍增行动,重点推动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新能源、生态特色食品四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24年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翻一番达到270亿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70亿元,工业规模总量实现倍增。 二是育强龙头企业。加快推动建溢机器人、标准电机等高科技企业发展成为龙头标杆,重点支持金孟、恒鑫等集团做大做强,实现基础材料集团

15、化发展。同步抓好上峰水泥、元诚轴承等特色企业培优育强,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到2024年规模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20家,打造10亿级企业5家以上,5亿元级企业10家以上。 三是延长产业链条。紧盯2+4产业招引一批领军企业落地独山,形成聚集效应。围绕微型马达、智能终端领域,完善产业链,建设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持续推动基础材料转型升级,建设煤电冶一体化循环产业园;引进配套产业以及下游龙头企业,做大轴承产业基地;依托水泥、玻璃、石材等产业优势,推动黔石出山,建设建材产业园;稳步推动卓阳、华电、中核等光伏项目,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 四是实施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能、产品质效。支持东锑、法拉第等重点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实施万企融合行动,加快大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