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14236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南开中学高2016级高三(上)中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主张人与自然的调和、协和、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处理天人关系的主流。不仅作为中国文化主干,而且后来也成为东亚区域性学说的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都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其中,儒家“天人合一”观念,无论是与古代朝鲜半岛本土文化相比,还是与中国的道家相较,都有其特质,并由其特质而显出超出其它学说之上的现代价值。 古代朝鲜在儒、释、道三教传入之前的本土宗教,主要是风流道以及以风流道作为其思想核心的花郎道。崔致远鸾郎碑序记载:“国有玄妙之道,日风流。设教之源。备详仙史

2、。实乃包含三教,接化群生。且如入则孝于家,出则忠于国。鲁司寇之旨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周柱史之宗也。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竺干太子之化也。”风流道不仅自身包含有儒教的“忠孝”、道教的“无为”、佛教的“善恶报应”思想,从而与三教相通,显示出文化上的包容性,而且和道教一样强调“无为”,意味着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调和性。而花郎道中的风流精神则能显示人在心身两方面与自然的亲和性。“或相磨于道义,或取乐于歌乐,游娱山水,无远不至。”花郎道使人间生活的自然化,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但是,古代朝鲜的风流道和花郎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并未能象儒家和道家那样提出系统的观点,也并未明确地把自然作为人的精神价值来

3、源。因而在系统性和深刻性上,远不及儒教和道教。 道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明确把自然作为人的精神价值来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以无为为宗旨,返朴归真,回归到无智无欲的“小国寡民”社会。道教的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世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向往和追求田园诗般的生活,正如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所描述的忘我于自然的画卷。这似乎也就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人诗意地寓居”。 道家的思想无疑是高超的:它一方面从价值源泉上看待自然,自然是“道”的根据,而非与人对立的物质实体,另一方面道家看待人世间种种问题之根源在于人之有为,人之有为势必将引出种种恶果。道家的思想直指现代社会在环境问题上的

4、病根。 道家看到了问题的根源,相应提出的药方即是“无为”。然而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便是有为的过程,无论是人与自然的生存斗争,还是国与国的发展竞争中,人类都不得不选择“有为”。道家的解决之道虽然高超,但只能是浪漫的理想。对于道家向人类文明之初的古朴状态回归的致思理路,儒家提出了间接的批评。比如札记礼运指出,儒家理想中的尧、舜、禹圣王时代,也只是“小康”而已,在此之前还存在着完全无须道德礼法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可以说即是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又“无不为”的理想状态。可是,礼运也明确地指出,“大同”社会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人类不可能再回到原初的状态。人为的礼仪法度已成为整合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

5、件。那么,儒家所致思的问题便是如何在“有为”的前提下实现天人的统一并克服天人的对立。从而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综上所述,儒家“天人合一”观念,较之于东亚范围内其它国家本土的宗教学说要全面、系统、深刻得多,较之于中国的道家学说,则富于现实性,更能使之走向操作和实践。 (摘编自彭永捷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宗教基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也是东亚区域性学说,其包含的“天人合一”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B花郎道显示出的人在身心两方面与自然的亲和性,较之风流道所蕴涵的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调和性,更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融合。 C在人与自然

6、的关系上,儒教和道教的系统性与深刻性远胜于朝鲜的风流道和以风流道作为其思想核心的花郎道。 D在现实社会中,道家的“无为”之道只能是一种浪漫的理想,而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因具有更强的现实性,更有利于操作和实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崔致远鸾郎碑序中关于风流道的记载表明了风流道与儒、道、佛三教之间的相通之处,显示出风流道包容性的文化特征。 B道家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价值源泉上看待自然,把自然作为了“道”的根据,是其思想高超的典型体现。 C解决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需要以“无为”为宗旨,把自然作为人的精神价值来源,避免人之有为带来的种种恶果。 D儒家认

7、为人为的礼仪法度是整合社会的必要条件,在礼记礼运中对道家向人类文明之初的古朴状态回归的致思理路提出过间接的批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教主张返朴归真、回归“小国寡民”社会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陶渊明归隐田园或许是因为受到道家文化的影响。 B道家认为人世间种种问题之根源在于人之有为,因而才提出“无为”作为解决问题的药方。 C人与自然的生存斗争、国与国的发展竞争使得人类不得不选择“有为”,正是“有为”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D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儒家提倡实现天人的统一并克服天人的对立,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儒家与道家并无区别。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8、(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珏,字待价。幼孤,事母以孝闻。甫冠,举明经。以拔萃补渭南尉,擢右拾遗。 穆宗即位,荒酒色,景陵始复土,即召李光颜于邪宁,期九月九日大宴群臣。珏进曰:“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光颜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今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帝虽置其言,然厚加劳遣。 盐铁使王播增茶税十之五以佐用度。珏上疏谓:“陛下初即位,诏惩聚敛,今反增茶赋。必失人心。”帝不纳。方是时,禁中造百尺楼。土木费巨万。故播亟敛。阴中帝欲。珏以数谏不得留,出为下邦令。宰相书处厚曰:“清庙之器,岂击搏才乎?”除礼部员外郎。 始,郑注以医进,文宗一日语珏曰:

9、“卿亦知有郑注乎?宜与之言。”珏曰臣知之奸回人也注由是怨珏及李宗闵以罪去珏为申辨贬江州刺史复为户部侍郎。 杜惊领度支有劳,帝欲拜户部尚书,以问宰相。陈夷行答曰:“恩权予夺,愿陛下自断。”珏曰:“祖宗倚宰相,天下事皆先平章,故官日平章事。君臣相须,所以致太平也。苟用一吏、处一事皆决于上。则将焉用彼相哉?隋文帝劳于小务,以疑待下,故二世而亡。”帝又语:“贞元初政事诚善。”珏曰:“德宗晚喜聚财,方镇以进奉市恩,吏得赋外求索,此其敝也。”帝曰:“人君轻所赋,节所用,可乎?”珏曰:“贞观时,房、杜、王、魏为文皇帝谋,固此耳!”帝颇向纳。进封赞皇县男。 宣宗立,迁河阳节度使,罢横赋宿逋百余万。以吏部尚书召

10、,珏去镇,而府库十倍于初。迁淮南节度使。江淮旱,发仓廪赈流民,以军羡储杀半价与人。卒,年六十九。赠司空,谥曰贞穆。 节选自新唐书李珏传【注】方镇:藩镇。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珏曰臣知之奸回人也注由是怨珏及李宗闵以罪去珏为申辨贬江州刺史复为户部侍郎。 B珏曰臣知之奸回人也注由是怨珏及李宗闵以罪去珏为申辨贬江州刺史复为户部侍郎。 C珏曰臣知之奸回人也注由是怨珏及李宗闵以罪去珏为申辨贬江州刺史复为户部侍郎。 D珏曰臣知之奸回人也注由是怨珏及李宗阂以罪去珏为申辨贬江州刺史复为户部侍郎。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弱冠。古代男子成年时有加冠的礼节

11、,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女子成年则称为“及笄”。 B拾遗,唐代谏官名,职能是指出君主的遗漏之处和疏忽之处。唐代诗人杜甫曾经担任左拾遗,后人因此称他为“杜拾遗”。 C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皇帝即位,都要改年号,而遇到大事、要事,往往也要更改年号。 D谥,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平民死后由朝廷根据他们平生行为所给予的一种称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珏身为谏臣,恪尽职守。穆宗想要大宴群臣,李珏认为无要事不应该召边将回京,穆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仍对他大加慰劳。 B盐铁使王播增收茶税,李珏上疏劝阻,认

12、为皇帝应该惩治聚敛民财的行为,但没有被采纳;后来因多次进谏阻止皇帝大兴土木而被贬出京城。 C当皇帝向李珏询问君主是否可以轻赋节用时,李珏用太宗朝先例作答,巧妙而有说服力,被皇帝欣然采纳。 D在河阳节度使任上,李珏停止征收额外和拖欠的赋税共一百多万,等到朝廷召他回京担任吏部尚书时,府库的积蓄相当于当初的十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禁中造百尺楼,土木费巨万,故播亟敛,阴中帝欲。(2)君臣相须,所以致太平也。苟用一吏、处一事皆决于上,将焉用彼相哉?。(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

13、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赵嘏:江苏淮安人,此诗为作者在长安为官时所作。 南冠:楚冠。春秋时楚国人钟仪囚于晋,仍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9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这一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登高中“_,_”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常年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2)自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两句,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_”这两句表达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

14、之前的淡泊心态。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绝鉴 何一飞 隐逸斋是做玉器生意的。老板姓陈,叫陈若尘。原是历史老师,不知什么原因,辞了职,开了家玉器店,取名隐逸斋。陈若尘四季皆藏好茶,有两个半茶友。 那两个,一个是他的发小,县教育局长冯有为,用陈若尘的话说,冯有为斯文还在,可以为友:一个是宝峰寺的方丈法缘和尚,轻易不说话,一开口则是口

15、吐莲花,让人醍醐灌顶。有次喝完茶,法缘和尚盯着陈若尘端详了许久,幽幽地对他说,“施主面相与佛有缘。”至于那半个,本县县委书记,是冯有为带过来的。喝过几次茶后,发现并无半点官场俗气,就被陈若尘列为半个朋友。 陈若尘做玉器生意是因为他善鉴玉,尤其善鉴古玉。曾经有省城玉器玩家高价购得一枚汉代龙凤纹玉环,却被专家鉴定为高仿品,也不知玉器玩家从哪打听到陈若尘,跑过来请他鉴定。陈若尘拿着放大镜看了又看,最后对玩家说从玉质和线刻技法可以断定是真品。后来玩家又把龙风纹玉环拿到北京,北京的大师也鉴定为真品。陈若尘一鉴成名,被人誉为省内古玉鉴定第一。 鉴宝这行只要肯放手是能赚大钱的,所谓放手就是玩家给钱,拿假货让鉴家出个真品证明。许多玉器玩家都找过陈若尘,陈若尘冷面相拒。再高的价也不做。隐逸斋的生意不好不坏,陈若尘不像他老婆那样着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