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13694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实验中主试和被试的相互作用会对实验产生哪些干扰? 2.多自变量实验的 优点是什么? 3.音高和强度的关系。4.视知觉组织的基本法则有哪些? 5、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都有哪些?6、什么 是听觉掩蔽现象? 7、反应时新法。8、传统心理物理学中测定阈限的三方法。9、听觉定位。10、费希纳对心理学 有哪些贡献? 11、冯特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12、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 献13、科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14、试评观察法的优缺点。15、试评相关法的优缺点。16、简评实验法的优缺点。17、自变量的类型。18、因变量的类型19、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20、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 些?21、外部效度的影

2、响因素有哪些? 22、计算机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23、减数法的原理。24、加数法的原理。25、序列反应时范式。26、内隐联想 测验。27、Go/NO-Go联想测验。28、外在情感性Simon任务实验。29、最小变化法。30、感觉直接测量中的情 境效应。31、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32、注意的早期选择理论。33、注意的中期选择理论。34、注意的的晚期选择 理论。35、资源限制理论和可证伪标准。36、注意研究有哪些方法? 37、视崖的原理和用途。38、语图仪的原理。39、 空间知觉的物理线索有哪些?40、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的联系。41、内隐学习的特征。42、内隐学习和外显 学习的关系。43、何谓前

3、景理论。44、人工智能的局限。45、刺激一反应法的优点和不足46、情绪诱导法及其种 类。47、时间抽样技术的优缺点。48、霍夫兰德的说服模型。49、威尔逊的双重态度模型关。50、实验性内隐自 尊包括了哪些类别?51、自然形成的内隐自尊包括了哪些类别? 52、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 些?53、个人空间圈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54、个人空间圈的影响因素。55、实验法 在工程心理学中的应用。56、如何测量心理负荷? 57、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58、直接知觉和间接直 觉的关系。59、如何对待拥挤? 60、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领域。61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主 要包括哪些方面?62、思维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4、63、简评出声思维法的优缺点。64、出声思维法 的实施程序。65采用建构认知模型方法进行思维的研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66、采用建构 认知模型法进行思维研究时存在哪些优缺点? 67、动物时距知觉的研究。68、 人类时距知觉的研究。69、用提示范式研究注意时,通常有哪些自变量?70、ERP技术在注意领域内有哪些应用? 71、如何建立顺序量表? 72、如何建 立等距量表? 73、建立比例量表的方法有哪些?答案:1. 实验中主试和被试的相互作用会对实验产生哪些干扰?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和(人类)被试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之间可能存 在着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

5、两 个方面: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 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 验者效应。要求特征,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被试可能会 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 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2. 多自变量实验的优点是什么?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不是同一自 变量的多个水平)。多自变量实验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1)效率高,即有两 个自变量的实验要比分别做两个只有单一自变量的实验效率要高,达到事半功

6、 倍的效果;(2)实验控制较好,做一个实验时某些控制变量比进行两个实验时 更易于控制和恒定,比如被试条件是一样的,同一个被试,同样的身心状况。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被试间存在的差异所造成的实验误差,从而减少实验 污染;(3)实验结果更有价值,有多种自变量的实验所得的结果,由于在多种 情况下都证明是确实的,这样就比多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3. 音高和强度的关系。心理上的音高主要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大小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由刺激频率决定 的,它也取决于声音刺激的强度。当强度改变时,各频率的音高也会随之发生 变化。对于低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降低,对于高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 加而升高,对于中

7、等频率的声音来说,两种影响都有轻微程度的表现。例如 2000赫的声音,当强度初增加时,音高略有升高,但强度再增加时,其音高略 微降低了。音高随强度改变的曲线叫等高线。4. 视知觉组织的基本法则有哪些?视知觉组织从本质上来说是区分图形与背景的过程,明视知觉组织主要按照以 下几个原则:接近法则,接近法则是指视野中接近的对象容易被组合在一 起。相似法则,相似法则指在形状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以及在亮度和色彩方面 相同或相似的图形倾向于合成一组构成一个图形。良好图形法则,视知觉组合 的一个倾向是知觉良好图形,这被称为良好图形法则。良好图形一般是同一组 刺激显示的各种可能组合中最有意义的图形。构成好图形的五

8、个因素为:(1) 共同命运,即运动方向相同,(2)对称,对称有利于组合(3)平行,(4)连 续,视野中有延续倾向或连续的刺激往往被看成为一条直线与一条波浪形的曲线,(5)封闭, 封闭轮廓被看成是一个对象的对象,即使轮廓缺少一部分。同步法则,同步法 则指我们倾向于将在同一时刻发生的视觉事件组合在一起。上述法则都是刺激本身结果对视知觉组织的影响,除此之外,过去的经验和定 势也会对知觉的组织产生影响,可逆图形和双关图形就是典型的例子5. 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都有哪些?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主要有:(1)回忆法(再现法或复现法),是指当原来的识记材料不在面前时,要求被 试者再现出原来识记材料的方法,包括系列

9、回忆法、对偶回忆法和自由回忆 法;(2)再认法,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是把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旧材料) 和未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新材料)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 来;(3)节省法(再学法),要求被试者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定标准后,经过一 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 止,再学习与初学习两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之差,即代表初学习之后所保 持的记忆;(4)重建法(重构法),要求被试复现刺激项目的次序或排列;(5)部分报告法,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报告时滞引起 的误差;(6)记忆广度法,是研究记忆材料呈现一次后所能记忆最大量的方法

10、;(7)分散注意法,在记忆的保持阶段。为防止被试者利用刺激间隙进行重复练 习,必须把他的注意从记忆的材料转移开来。6、什么是听觉掩蔽现象?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 象。一个可听声由于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发生困难,前者必须增加强度才 能重新听到,这种阈限强度增加的过程和强度增加的量就叫声音的掩蔽效应。 要听的声音叫做被掩蔽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叫掩蔽音,影响掩蔽效果的有频 率、强度等因素。听觉掩蔽包括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 音对语言的掩蔽。7、反应时新法。应用反应时间分析人类信息加工过程的两种基本方法是减数法和加因素法。减 数法又称唐

11、德斯反应时ABC或唐德斯三成分说,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 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 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 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 时间。加因素法是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 要的时间总和。它是由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的基础 上提出的。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 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 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

12、以相加,那么这两个 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另外,科学家为了直接得到某个特定加工阶段所需时间在这两种基本方法的基 础上,提出了“开窗”实验,即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 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8、传统心理物理学中测定阈限的三方法。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1)极限法,又称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 法)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极限法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 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 或阈限的位置。极限法既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也可用于测定差别

13、阈限。(2)平均差误法(或均误法),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基 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虽然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但也可用以 测量差别阈限。此方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 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比较刺激也可由实验者调节,由被试判 断。这个方法是要求被试判断什么时候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相等。被试判断为 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并不总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围绕着一个平均数变化 的一个数。这个变化的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 点。通过对主观相等点和不肯定间距的测量,就可以估计差别阈限。把平均误 差作为差别阈限,与差别阈限

14、的定义并不相符,但因为平均误差和差别阈限成 正比,所以也作为测量差别感受性的指标。(3)恒定刺激法(或固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 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还可用于 确定其他很多种心理值。此法的特点是: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 整个分布求阈限。具体作法如下:首先,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 般是5到7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接着,选定的 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然后,呈则激的 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即无需标准值,如 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

15、,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 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9、听觉定位。听觉的方向定位,指利用听觉器官判断发声体的空间方位。一般来说,听觉的 定向与定位不如视觉准确。双耳是辨别声音方向的重要器官。它主要通过三种 双耳线索来实现:双耳强度差、双耳时间差、双耳周相差。双耳强度差,是指声音与双耳间距离之差,根据这个强度差可以为声音方位判 断提供线索。当声音来自耳轴水平面上,和前方成60度和120度时,双耳强度 差最大。双耳时间差,来自非正中面的声音,不仅会产生双耳强度差,而且还会产生双 耳时间差,这是辨别声音方向的重要线索。双耳周相差,声波是由一系列的正压和负

16、压组成的,因此任何时候,最大的正 压到达两耳的时间都是不同,声调在两耳就可能产生周相差。上述三种双耳线索总是融汇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各自提供着既有联系又各不相 同的信息。三种双耳线索的协同作用,使我们能正确地进行听觉定位。10、费希纳对心理学有哪些贡献?费希纳认为自然科学中行之有效的实验法也可用于研究感觉生理学,这种信念 最终导致他创立出影响深远的心理物理学,并由此成为实验心理学的开拓者和 奠基人。归纳起来,费希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采用物理学方法研究感觉生理,以探讨 哲学心理学中身心关系的问题。他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 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对实验心理学而言,费希 纳定律深刻地反映了某些本质规律。首先,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