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发展观科学涵义的理解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913693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科学发展观科学涵义的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对科学发展观科学涵义的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对科学发展观科学涵义的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对科学发展观科学涵义的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对科学发展观科学涵义的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科学发展观科学涵义的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科学发展观科学涵义的理解(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科学发展观科学涵义的理解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在国际上对中国误解的声音日盛,中国的改革 走到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遇到许多问题,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达赖集 团的分裂活动,国际上少数国家抵制奥运的行为说明,西方国家不希望看到中 国日益强大。如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美国,占了25。但这远远不够,如何维护国家形象,如何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应成为各级政府关注 的重点。美国宗教领袖马丁 . 路德金的一段话应引起我们的深思。他说: “一个 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 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 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 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 人们的

2、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去。” 我党从延安整风到“三讲”“三个代表”“保持先进性”的学习,根本都在于 提高党员的内在素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意也在于此。关于发展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很多,其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生 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 为此西方经济学产生了许多关于发展的理论, 产生了发展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对发展问题也有深入研究,是科学发展观理 论来源。党的十六大后,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构

3、建持续和 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九大战略思想。 这九大战略思想,是对新世纪、新阶段世界格局与中国国情的最新科学认识。 这些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是科学、严谨、统一的 思想体系。其中科学发展观是其他八大战略思想的统领思想。1、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中国从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已将近 30年了,在经过了近 30 年时间的 改革和发展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确实遇到了许多重大挑战和问题,如:人 口增长的压力、环境的严重破坏、能源和自然资源消耗增加的压力、区域发展 差距拉大、加入 WT(后国际经济形势对我们的影响等等重大挑战和问题,如何

4、分析和判断我们所面临的这些重大挑战和问题?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科学的发 展观?对此要有一个中国国情与发展的背景分析。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我 们所面临的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挑战的应对。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分析 了历史上的文明。他发现,有的文明曾昌盛过,但又很快地衰落,而有的文明 却能保持长盛不衰。他认为,凡是能够对挑战作出迅速反应的文明都保持了繁 荣,反之则会走向衰落。正是由于面临这些挑战,我们党才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作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我国目前正面临五大挑战:(1)城乡差距扩大。 中国的基本国情特点之一是“一国两制”。它不是指 大陆与香港和澳门实行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而是指中国

5、大陆城市与乡村的两 种制度安排。现代中国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是城乡居民之间的二元经济社会结 构矛盾,正所谓中国的城市发展的像欧洲,中国的农村像非洲。城乡差距已经 成为中国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社会进步的 最大的体制性障碍。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收入差距,消费支出差距,居民公 共服务差距,劳动生产率差距。这种差距造成了极大不公平,不公平就影响效 率,从而影响生产力的发展。(2)、地区发展差距扩大。 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发展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这种差距不仅表现为人均收入或人均 GDP差异大,而且还表现为其他经济、社会指标差异很大。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

6、,占总人 口 2.17 ,相当于世界的高收入国家;第二世界是天津、浙江、广东、福建、 江苏、山东、辽宁等,占总人口 22.5 ,相当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 第三世 界像河南等地区,相当于世界中等以下收入国家水平,占总人口21.76 ;第四世界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区,是世界中下等收入水平,占总人口的 50.57 。 我国是一个发展多样的、差异很大的特殊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是我们提出科学 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考虑。以上两个差距造成了贫富分化,这与社会主义国家是极不相称的,是急需 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以解决。(3)、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极大不协调。(4)、资源的消

7、耗、环境的破坏与发展的极大不协调。(5)、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极大不协调。(6)、道德重建和核心价值观的重塑。 西方在市场经济后,出现了道德 问题,但运用宗教道德加以引导;中国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也面临道德和信仰 问题,重塑道德价值观、解决信仰问题至关重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不等同于增长。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人类发展,即以人 为本的发展。经济增长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以人为中心的人类发展,是以人 为中心满足人的需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增长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增 长服务。就中国而言,在进入 21 世纪之际,主要的挑战不是进一步加速增长, 而是确保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减少贫困现象,促进人类发展。正

8、是在这 一时代背景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用以指导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和理论依据:(1)科学涵义。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 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它是在总结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 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 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 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 持和贯彻的

9、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 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发展观,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阐明了为谁发展和如何发展 这两个重大问题。“以人为本”,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阐明了发展的目 标和动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阐明了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理论依据。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自然、经济、社会”复杂关系的 整体协调。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紧围绕着两条主线和三个关系:两条主 线是,一是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努力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把人的发展与

10、人类需求的不断满足同资源消耗、环境 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全球所面临的“环境与发展”这个 宏大的命题,其实质主要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同进化;其二是努力实 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通过价值观教育、观念更新、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 的觉醒,更要通过政府规范、法制约束、社会秩序、文化导向等社会活动的有 效组织,去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我们这一代与下一代之间(代际)的 关系和谐相处。三个关系除了上述两条基线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外,还有一个就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要协调发展。 有效协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确

11、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而人与社会之间关 系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科学发展观包含的这两条主线和三个关系,其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关于人类 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理论。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描述为生产方式的更替 过程,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和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 这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以及经济基础(表现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表现 为人与社会、阶级与阶级的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 发展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三个关系与马克思这一基本原理所包含 的三个关系是一直的, 三个关系也就是三个矛盾,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

12、人类社会要协调发展关键是这三个关系要协调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 思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3、科学发展观有以下五个继承: 一是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同时又强调发展必须是科学 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 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对于我们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集中精 力搞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扭住 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提出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 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经济建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

13、开始,就宣布 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强调了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 又指明了发展必须是科学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 发展观的提出,继承了我们党关于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的重要指导思想, 同时又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 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倾向, 提出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是发展 观念的创新,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是科学发展观继承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的发 展理念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 是社会

14、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强调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即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这科 学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本质要求。三是科学发展观继承了两个文明都要抓的思想, 提出了经济、 政治、文化、 社会、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的新要求四是科学发展观继承了讲平衡、 按比例的发展经验, 提出了 “五个统筹” 协调发展的新观念五是科学发展观继承了讲求效益的优良传统,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和以自 主创新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4、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地把我们党的发展观称为“科学发展观”并对这一理论作了精辟论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

15、调、可持续的发 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中全会之后,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深 刻地论述科学发展观,讲话系统地完整地论述科学发展观的体系框架还是 首次。其创新点有三。讲话第一次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概括为九个基 本观点,这九个基本观点可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三个阐明”,即阐 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新起点,阐明了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这“三个阐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第二层 意思,是“六个揭示”,即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 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论是统筹兼顾;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16、人民的根本利益;价值取向是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这“六个揭示”,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内容部分,也是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部分。第三层意思,是“一个要求”。讲话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提出了四项战略举措, 以保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使之真正成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F面是古文鉴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九歌湘君屈原朗诵:路英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米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