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前预习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1.2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136782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前预习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1.2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前预习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1.2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前预习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1.2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前预习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1.2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前预习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1.2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前预习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1.2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前预习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1.2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汉代儒学目标导航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学习视点重点:1.汉武帝重视儒学的表现。2董仲舒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及影响。难点:对董仲舒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课前预习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秦朝建立后,一些儒生借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攻击郡县制度。2概况_将秦以外的各国史书,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以外的私人收藏的书籍统统焚烧,后又将违犯禁令的460余儒生坑杀于咸阳。3影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_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二、罢黜百家1背景(1)汉武帝时代,中国的“_”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需要用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2)_改造儒学,并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3影响(1)积极:汉王朝加强了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_的进步。(2)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三、太学的出现1概况(1)汉武帝创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并将儒家经典列为官方教材。(2)汉武帝还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_系统。2作用(1)太学的出现,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_的标志。(2)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推动了文化的传播。(3)在一

3、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僚富豪子弟垄断官位的情形,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4)进一步推动了_的传播与发展。3太学清议东汉太学生参与议政,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科举制的创立(1)实行时间:_时代确立,一直沿用到清末。(2)主要内容:以_作为选官的主要标准,考试内容以儒学经典为主,明代以后发展为八股取士。2影响(1)积极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巩固。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使其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使得_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2)消极:导致古代中国从事_研究的人才相对薄弱。答案:一、2.秦始皇3.儒学二、1.(1)大一统(

4、2)董仲舒3.(1)历史文化三、1.(2)地方教育2.(1)制度化(4)儒学四、1.(1)隋唐(2)考试成绩2.(1)知识分子(2)科学技术课堂作业一、选择题知识点一“焚书坑儒”批判1唐朝诗人章碣在焚书坑中言:“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诗人在此主要表达了()A对“焚书坑儒”的肯定B渴望“百家争鸣”局面重现C“焚书坑儒”对文化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D“焚书坑儒”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答案:C解析:根据“焚书坑”可知,诗人评价的是“焚书坑儒”;再由“刘项元来不读书”可知,诗人主要是对“焚书坑儒”进行批判,指出“焚书坑儒”对文化发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2子牛是秦朝初年

5、居住在咸阳附近的一位读书人,其藏书中会给他带来杀身之祸的是()A医药书B卜筮书C赵国史书 D种树书答案:C解析:在秦朝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不在焚烧之列。而各国的历史记载都予以烧毁。知识点二罢黜百家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

6、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B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A项发生在汉景帝时;B项中的“刚刚建立”不符合史实;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于东汉末年兴起,D项错误。故C项正确。5“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

7、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比较。董仲舒为适应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对儒学进行改造,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神化了儒学。6梁启超在李文忠公事略一书中说道:“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焉:一由教义之浸淫,二由雄主之布画。”以下不属于梁启超所说的“雄主之布画”的是()A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建立“内朝”C在地方设刺史D实行“推恩令”答案:A解析:“雄主”是指专制君主、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D三项措施都是汉武帝实行的,A项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为汉武帝所采纳。故A符合题意。知识

8、点三太学的出现7汉书曰:“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蚡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这说明()A儒家学说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B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重要标准C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治国理政的唯一思想D儒家思想成为丞相对抗君权的有力工具答案:B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延文学儒者以百数”“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可知,统治者重视儒家学说,使其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重要标准。A是地方郡县兴办学校的影响;C错在“唯一”,统治者还吸纳了其他学派的思想;D不符合史实。故B正确。8董仲舒说:“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

9、也。”他建议汉武帝“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浸润)民以仁,摩(砥砺)民以谊(义),节民以礼”。由此可见,他十分重视()A国计民生 B道德修养C道德教化 D科学知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仁”“义”“礼”可知,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兴办太学,试图通过学校教育传授儒家“五常”思想。A、D与题意无关,道德修养重在人本身,与材料强调的重点不符,B排除。故C正确。知识点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9清朝学者赵翼说:“两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选官制度发生改变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C民间向学之

10、风兴起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西汉到东汉,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并不断加强,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从而促进了上层统治集团政治素质的变化。故B正确。从西汉到东汉,选官制度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察举制,A错误;材料所述为上层人士的变化,受民间影响不大,C排除;D是现象而非原因。10关于科举考试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门第限制B削弱了皇权C有利于选拔人才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科举制有利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皇权,故B项说法不正确。A、C、D三项均是科举制的影响。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

11、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名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

12、、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2)根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答案:(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

13、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3)评价: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且推动了儒学和教育的发展。课 后 作 业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对上天非常崇敬,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右图是明清时期皇帝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天坛。这种现象与()A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有关B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思想有关C董仲舒的大一统思

14、想有关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关答案:D解析:古代皇帝崇敬上天,筑坛向天祈福,是因为他们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人与天之间是息息相关的。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故D正确。“天行有常”是荀子的唯物思想,“人法地,地法天”是老子的自然法度思想,“大一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2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C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答案:B解析:汉高祖刘邦采取无为而治以及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些政策的调整都是随着国家政治的需要而做出的。3有学者指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与“文化上结束战国”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答案:C解析: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