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135497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单元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内容标准】(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认识: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教学活动建议:(1)利用板报建立历史学习园地。(2)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教材把握】“新

2、的教材观认为,一切用于教学的有效材料都是教材。它包括所有与教学有关的图书、杂志等文字材料及图片、音响、影像实物、实境资料。”新教科书除继承人教社1992年版教材的优点外,更注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选材上更多地选择一些学生易于接受、与现实生活有联系、能够提高学生人文道德素养的内容,在形式上更强调学生参与、探索、动手等过程性的设计,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系、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意识。在体例结构上包含以下成分:导言、宋体正文、楷体小字、历史地图、图片、图画、文献资料、示意图表、课中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课后知识扩展(“自由阅读卡”)、课外活动建议(“活动

3、与探究”),还安排了一些活动课。不仅体现教科书的工具性,更突出了学生学习的工具性作用,在教学中应合理运用。同时,教材也因叙述篇幅有限,只能用极其有限的文字表述繁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简约枯燥难免,教材观点、结论可能缺乏较充分的论证,趣味性和深刻性不足。但若以“开放的可探讨的观点来看对待教材,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通过发现教材的某些叙述是错误的、过时的、论据不充分的,或者不同意或不接受某种对特定史实的叙述方式、评价观点,让学生通过进一步寻找发现丰富多样的历史资料,认识历史事实和对于历史事实的解释和评价的多样性,消除对教材的神圣感,破除权威主义。【单元分析】基本线索:通过考古

4、发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说明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概述: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据今170万年前的遥远古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可以了解中国早期人类的进化;据今六、七千年前,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遗址,可从生产、生活方面了解长江流域(南方)、黄河流域(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说明河姆渡、半坡遗址是长江、黄河流域文明的象征;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等部落联盟首领的丰功伟绩,反映这时代社会生产、文化的巨大进步;黄帝作为先民的杰出代表,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单元知识结构表:课题典型遗址据今年代

5、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生活观念社会组织备注远古居民元谋人170万年打制石器、用天然火采集、狩猎、住山洞群居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70-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同上)(同上)(同上)山顶洞人1.8万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打制石器但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同上)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平均分配、无贫富贵贱差别氏族原始农耕生活河姆渡居民7千年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建造房屋;制造陶器出现原始农业,饲养家禽,定居生活(同上)母系氏族繁荣阶段长江流域代表,最早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会挖水井半坡居民5.6千年(同上);会造彩陶(同上)(同上)(同上)黄河流域代表,最早种植粟、蔬菜,住半地穴式房屋大汶

6、口居民4.5千年磨制石器;会造黑陶、白陶原始手工业有大进步出现等级观念父系氏族繁荣阶段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阶级华夏之祖炎黄战蚩尤时间:据今4.5千年概况:涿鹿之战大败蚩尤结果: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形成华夏族主干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增多,国家产生,进入阶级社会黄帝“人文始祖”尧舜禹“禅让”重点:1、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情况异同2、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社会情况3、“人文始祖”黄帝、尧舜禹的“禅让”难点:1、所学内容据今久远(可依据考古挖掘成果科学分析,结合必要、合理的想象,理解掌握内容)2、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生产力水平低下、环境险恶)3、群居生活与“氏族”的区别(关

7、键是有没有按一定的血缘关系结合成群体)4、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进入农耕时代以后表现的地域差异(一南一北的两个典型,可从气候、环境、水土等方面引导思考)5、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记述,包括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某些可靠的历史事实。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经被许多考古发觉所证实。)基本观点;1、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2、中国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3、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4、北

8、京人的体质特征,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决定性作用“人猿相揖别”。 5、早期人类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产生、发展过程。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水稻和蔬菜的国家之一。7、从河姆渡、半坡等原始居民遗址,发现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出现原始农业,会饲养家禽、建造房屋、制造陶器,过定居生活。8、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和自然环境、植物的驯化(原始农业)、动物的驯化(原始畜牧业)、日常用品的发明创造(原始手工业)等联系密切。9、原始农业、畜牧业是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物质基础。10、从母系氏族公社转变为父系氏族公社,再到阶级对立的产生,造成这个历史转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

9、展。注:带符号的要求理解层次较高,要视学生水平而取舍。学法指导:1、运用历史地图学历史辩清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读懂图示:遗址、地名、山脉、河流、湖泊、国界等图标看图思考:例1:读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阅读课文后,请在图中标示出我国境内3个著名的远古人类遗址名称。2)你还知道我国境内的哪些远古人类遗址,也请填入图中相应位置。3)结合课文,说一说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4)填空:I.元谋人遗址位于( )省( )县,据今约( )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 )人类。II.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 )的龙骨山的山洞里,据今约( )年。北京人已经会使用( )火。II

10、I.山顶洞人据今约( )年。山顶洞人已会( )取火,用( )针缝制衣服。例2:读我国原始社会农耕时代主要遗址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请在图中标示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主要遗址名称。2)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遗址,也请填入图中相应位置。3)填空:I.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 )省,据今约( )年,主要粮食作物是( ),是我国( )流域农耕的代表。II.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 )省,据今约( )年,主要粮食作物是( ),是我国( )流域农耕的代表。4)多项选择:下列现象中属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有的是( )A、定居 B、会建造房屋 C、饲养家禽 D、制造陶器 E、使用打制石器 F、用耜耕地例

11、3:读炎黄战蚩尤图,完成下列各题:1)请在图中标示出炎帝、黄帝、蚩尤各部落名称。2)相传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 )战中大败蚩尤。请在图中标示出此地名称3)填空:传说继黄帝后,在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 )、( )、( )。这一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部分,历史上叫做“( )”。4)请列举传说中黄帝及其部属的发明创造。2、运用图片记忆、理解、想象历史例1:根据课文插图,回答下列问题:1)仔细观察并对比课本P3的“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员像”、“现代人头像”三个图,说一说远古人类在外貌上有哪些变化?2)请想象一下从猿到人在体态特征上发生变化的过程,并结合课本P1、P4彩图(P1 “远

12、古人类生产生活”、P4“北京人社会时期的部分动物”、“北京人用火追逐动物”),说明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例2:根据课文P7-P9插图,回答问题:1)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的是( )式房屋,原因( ),半坡原始居民住的是( )式房屋,原因( )。2)(呈现P7“河姆渡出土的骨耜(s)”和P9“半坡出土的纺轮”图)问:图中工具名称各是什么?各是哪个遗址出土?请想象一下,这两种工具如何使用?3)如果你是个考古学家,从插图可推测出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并谈谈理由。例3:根据课本P14“禹”图,回答下列问题:1)查阅相关历史资料,说一说“鲤鱼跳龙门”、“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2)你还

13、听到过哪些有关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给大家讲讲好吗?3)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3、运用历史遗迹遗物(实物)、文献资料学历史例1:考古发现山顶洞人遗址里有一枚骨针,长82厘米,火柴棍粗细,一头锋利而尖,一头有针眼,骨针光滑,以此可推知山顶洞人生产与生活哪些情况?(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例2A.“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蝇。”韩非子B.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课文C.“上古之世,人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si)取火,以化腥臊(so),而民说(ye)之,使王(wng)天下

14、,号之燧人氏。”韩非子请问:1)从A所述的险恶环境中,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2)从B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何意义?3)从C反映原始社会人们生活一个什么重大变化?哪种原始人时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例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请问:1)“轩辕”指的是谁?(传说中的黄帝)2)根据引文说出这位人物的贡献,课文还说了他哪些贡献?(发明指南针、打败蚩尤。课文:建造宫室、发明舟车、制作衣裳、教人挖井、造字、缫丝等。)3)后人尊称他为什么?反映了后人什么心情?(“人文始祖”,反映后人对他的尊敬。)4、运用比较法学历史例:比较北京人与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异同。比较项:年代、体质形态、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组织形态、生活环境、生产生活等事实结论(观点):早期人类历史在不断发展变化请填表:原始聚落据今时间生产工具种植的农作物原始畜牧业原始手工业建筑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5、学会区分事实与观点(事实是客观真实的,观点是根据事实提出的看法。对同一问题,因研究方法、手段不同,可发现不同事实,提出不同观点;对同一事实,也可能有不同观点。)例:请判断下列陈述,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1)元谋人的化石是在云南省发现的。2)元谋人生活在据今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