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1课道家思想的出现与发展学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134510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1课道家思想的出现与发展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1课道家思想的出现与发展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1课道家思想的出现与发展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1课道家思想的出现与发展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1课道家思想的出现与发展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1课道家思想的出现与发展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第1课道家思想的出现与发展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诚凝聚=A_A=成就梦想般阳中学高二历史组导学案:姓名:班级:第1课道家思想的出现与发展编写:高二历史组时间:2012年9月 日审核:刘锋学习目标:1、掌握道家学派及老子、庄子的思想内容。2、分析道家学派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3、分析春秋战国时代形势与道家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关系。重点难点:老子与庄子的思想内容。春秋战国时代形势对道家思想出现与发展的影响。 教学模式:“三五五”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多媒体、历史图册。I、课前预习:(一) 基础知识部分:1、老子:(1) 生平与历史地位: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思想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著作是二_ ,又名。(2) 主张: 哲学思想:“道”的思想:

2、(对世界本原的认识)老子将“抽象化,概括为 普遍的、无所不包 的最高哲学概念。 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 。并提出“ 的思想,剔除了 天命”的绝对权威。 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中包含着丰富的 。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 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 。他主张只要能“守静”,就可以“”。 政治思想:从的哲学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以 无事取天下”。(3) 思想影响:对中国文化,包括 、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庄子:(1 )生平与历史地位: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继承的发展老子的 思想体系,是战国时期家的的主要代表。代表作品。(2 )思想主张: 哲学思想:

3、提出了“”的观点。即是。是指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 人生观:提出了“”的 人生态度。具体含义: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的态度;实现方法:要“”,不要受各种外在条件左右。 天命论:天与人“ ”。庄子说的 “天”是指, “人”是指人为。人为是对自然状态的。因此人必须顺从自然。3、西汉初期的黄老之学:(1) 实施原因:西汉建立初的经济情况。表现 。时间:从汉高袓 到汉武帝约70年时间,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2) 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黄老之学强调。既尊重,反对,又主张,倡导,是一种的哲学观。(3) 结果与评价: 肯定:使汉初社会。表现:政治,经济。 局限:

4、随着汉武帝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的需要。最终被取代。(二)疑难问题:1、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会么会出现道家思想?从老子与庄子的思想可以看出,道家思想 代表当时哪些人的观点?2、你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写下来吧!让同学们帮你解决。“、本课教学环节:【学情调查情境导入】1、 导入:太上老君与八仙过海的故事。(简单讲明白道家思想与道教的区别)2、展示重点难点。【课堂展示合作探究】1、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合作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城中有四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5、自然。 ”老子材料二: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一一老子材料三: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 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一一老子(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老子那些思想?(2)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评价材料三的观点。【达标训练巩固提升】A1、老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的是无为而治,知足不争;克己复礼,主张正名 小国寡民、 结绳而用;有教无类A. B.C. D.A2、老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A. 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要克制自己B. 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C.

6、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D. 指出任何事务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3、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下列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A.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B.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C.认为事物相互依存且不断相互变化D.认为对立的东西相互转化4、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万物的本质B抽象的概念C、具体的物质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5、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手工业者的要求D、富裕商人的要求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7、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 段文字反映了老子的A、辩证法思想B、“道”的基本概念C、“无为”政治主张D、“以弱胜强”的观占八、 7、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思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辩证思想;&老子中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A.辩证法思想C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9、“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 其犹龙邪! ”“犹龙”指A.老子B.孔子C.孟子B无为而治”的思想D以柔克刚的思想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D.庄子 鑼点亮心灯/(AvA)照亮人生 .鑼10、下列论述中包含辩证法思

8、想的是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为无为,则无不治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天法道,道法自然A.B.C. D.1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表明老子:()A.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B.认为矛盾双方不能互相转化C.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D.是中国哲学史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12、关于老子思想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 “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B “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C矛盾的对立双方,无需条件,就可以转化D. “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都不管13、道德

9、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14、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 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思想主张,属于道家学派的应是A、“因材施教”、“有教无类”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5、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

10、能胜”一一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C.无为而治思想D.民本思想 II精诚凝聚 7=成就梦想16、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知识梳理归纳总结】【预习指导新课链接】与老子几乎同时,春秋时期出现了三大思想家,分别是老子、孔子、孙子。而这其中,影响 最大的是孔子,他创立的儒家思想, 在汉武帝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预习下课先秦儒家思想。学习目标:1、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内容与历史地位。2、儒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学习重点难点: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内容。知识补充:道家与道教: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而不是 道教”的创始人。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派别。而 道教是形成于东汉的以 道”为最高信仰的传统宗教,其主要思想来源有二:一是道家思想, 二是神仙方术。道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皿、课后预习:预习卜课先秦儒豕思想,完成下个学案上的预习任务。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思考?写下来吧。 鑼点亮心灯/(AvA)照亮人生 .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