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18]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13335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课 戊戌变法[18]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6课 戊戌变法[18]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6课 戊戌变法[18]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6课 戊戌变法[18]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6课 戊戌变法[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戊戌变法[1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与技能】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康有为、梁启超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原因,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自主学习】1公车上书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领导者是谁?2维新派创办了哪些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思想?

2、3戊戌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其结果如何?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各阶层有着不同的反应,并在寻求试图摆脱这种局面的方法。农民阶级掀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而地主阶级兴起的洋务运动也随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而成了明日黄花。既然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那么,中国的资产阶级又如何呢?(情境式导入)假如我们都生活在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请一位学生做记者现

3、场采访几位“当时人士”。)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阅读教材P28,回答:1895年春,正值中国科举考试,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莘莘学子听到了什么消息?为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又做了什么事情呢?其结果如何?答案提示:听到了签署马关条约的消息。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当时正在京师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却轰动了京沪,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2阅读教材P29,结合图片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纸,回答:(1)“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

4、人士又进行了哪些运动?答案提示: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2)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分别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答案提示:著名的学会有强学会、农学会等;主要报刊有时务报国闻报。其中时务报宣传了梁启超的“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变法思想;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3)回答教材P29“问题思考”: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提示: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使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教师点拨:维新思想的传

5、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3讨论: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政治思想主要有什么区别?答案提示: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统治,维新派主张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知识点二百日维新1活动一阅读教材P30第一段,思考:(1)什么样的事件,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答案提示: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以自强。(2)总结变法的内容,并以小组的为单位,分析各个内容的影响。答案提示:内容影响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澄清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权的积极性提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财政

6、,编制国家预算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方思想的传入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3)讨论:由内容可以看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又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答案提示: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地主阶级顽固派。2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是如何破坏变法,打击维新派的?答案提示: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教师点拨:维新变法运动是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变法而掀起的整个运动

7、。戊戌变法仅指1898年光绪帝主持的变法,它是整个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阶段。戊戌政变是慈禧太后发动的反对戊戌变法的政变,它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三者不能混淆。3活动二阅读教材P31图片谭嗣同殉难图和“相关史事”,思考:(1)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答案提示:“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无力回天”是因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而维新派力量弱小,无法挽回失败的局面。“死得其所”是因为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不愿逃走。(2)谭嗣同本来有逃走的机会,但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此来唤醒民众,你认为他这样做值不值得?为什么?答

8、案提示:不值得,因为逃走后还可保存实力继续斗争,不应该做这样的牺牲。值得,因为谭嗣同用他的献身精神激励后人继续斗争。4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思考:(1)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答案提示: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2)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答案提示:失败原因: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中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实力强大。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结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教师点拨: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努力奋斗。戊戌变法(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