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初中音乐学科教学常规》修订稿2.2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13197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市初中音乐学科教学常规》修订稿2.2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温州市初中音乐学科教学常规》修订稿2.2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温州市初中音乐学科教学常规》修订稿2.2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温州市初中音乐学科教学常规》修订稿2.2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温州市初中音乐学科教学常规》修订稿2.2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州市初中音乐学科教学常规》修订稿2.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初中音乐学科教学常规》修订稿2.2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州市初中音乐教学新常规备课常规 一、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1研判校情学情 (1)了解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真实诉求和愿望,开展系列音乐教育活动。 (2)了解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方法与已有知识能力水平,做好学情分析。 2拟定宏观目标 (1)通览学期教材内容,依据单元间知识点的纵向逻辑与人文主题的横向关联,合理拟定学期教学总目标。 (2)恰当整合单元内教学素材,突出教学主题的连贯性与一致性,有梯度地设置单元教学子目标。 (3)列出本册教学的重、难、疑点,精心预设解决方案。 3把握教学进度 (1)根据每学期正常教学时长,合理规划教学进度。(2)灵活调度单元内容,做到难易结合、重点与非重点内容有机整合。 4规

2、划课外活动 (1)定期举办校、班、个人等音乐展示与赛事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2)有效利用校园网络、广播、专栏、主题班会等媒介,营造艺术氛围,提高学生人文修养,推进校园艺术文化建设。 (3)带领艺术社团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观摩音乐会、接触民间乡土艺人等艺术实践,体验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1教学内容分析针对选定的教学内容,对音乐作品的创作年代、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作品结构、音乐要素、风格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此外,还要关注外延作品知识的渗透与融入。2教学目标设定(1)本着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主旨,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突出实用性。目标表述要明确、具体、可测,操作性强,能够关

3、注学生音乐能力的持续发展。(2)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把握全面性,综合体现三个维度。既要关注学生在音准、节奏等基本素养方面的夯实,也要注重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激发,更要兼顾学生们在合作意识、情感表现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育与提升。(3)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重生成性。教师不能一成不变、机械地执行教学目标,而应根据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学生实际来调整目标,发挥教学机智。3教学重、难点提炼(1)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中梳理出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取决于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诸多内容中,属于最基本、最主要、或者是直接关系到进一步学习其它内容的关键点,一般就是教学重点。(2)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

4、重点中确定难点。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难点也会因人而异。有的内容是重点同时又会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是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做好区分。4教学方法选择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与智能发展状况,按照一定的科学依据,综合具体教学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有描述式、游戏式、体验式、实践式、探究式等。5教学过程安排(1)课前准备。一是要做好课堂专业示范的准备,如演唱、律动、伴奏、指挥、作品分析等。二是要做好课堂设施、道具、材料、乐器、音乐剪辑等相关准备。(2)课堂导

5、入。导入是一节课良好的开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特征,选择不同的方式导入。要尽量体现音乐课堂的音乐性、趣味性和审美特征,并对主体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巧妙引出教学主题。(3)主体教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主体教学部分一般由学唱新歌、欣赏作品、综合体验、巩固新知等环节构成。这一过程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且充满情趣,既符合音乐知识稳步落实的规律又要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审美需求,保证课堂进行动静相宜、一气呵成。(4)拓展延伸。结合主体教学内容,广泛收集、补充、渗透一些外延素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寓意更加深远。(5)课堂结语。无论采用语言、画面、音响等哪种方式结束课堂

6、教学,它们都应当起着升华主题、激发探究、鼓舞精神、启迪思想、陶冶情操的作用。好的课堂尾声,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6.撰写教学反思细心汇总每堂课的教学所获,记录该堂课在环节设置、内容处理、手段运用、示范效果等诸多方面的成败。虚心听取同伴和学生的教学建议,积极改变教学思路,努力调整教学状态。正确面对教学困惑,可以针对“教什么?”“怎么教?”“效果、目标达到了没有?”“为什么?”“如何改进?”等具体的细节问题展开反思,并借此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加强专业理论修养。三、其他1.研读音乐课程标准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理解音乐课程的性质,掌握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音乐课程目标,参照音乐课程的内容标准

7、,全面了解课程的实施建议。博览音乐理论专著、不同版本的音乐教科书、音乐专刊杂志、音乐周报等,扩大自身的专业视野,丰富自身的专业涵养。2.研读初中音乐教材通读初中各学段音乐教材,关注各年段之间的衔接教学;细读授课年级教材,查阅和收集相关教学资源,整体把握教学进阶,梳理每学期的教学要点。 3.加强集体备课活动 积极开展学校教研组、学区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同课异构或同课同构的形式交流经验、碰撞思想、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力求通过集体的多种视角,吃透教材,提供多样教学预案,最大限度地活用教材。 4.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舒适、美观、整洁的环境,是营造一堂愉快温馨的音乐课的保证。音乐教室的两大审美要素,

8、即听觉环境美和视觉环境美。高品质的音像资料和高保真的音响播放系统是提供优质听觉享受的前提;简洁、明快的色彩,符合声场原理的座位设计,便捷实用的教学用具和器材摆放,可以使视觉环境清新而富有艺术美感。总之,需加强音乐教室的常态化管理。上课常规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教学特点。所谓“聆听”是指以一种尊重的态度专心致志地倾听音乐,它既是学习音乐的基本方法,更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教师应强化教学常规,优化审美环境,促成学生的审美追求得以实现。 一、基本要求根据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的不同,音乐教学大致可分为欣赏、歌唱、器乐三种课型。但无论哪种课型,它们都势

9、必要遵循一些共性的教学原则,形成音乐教学的规范和共识。 1.情境创设原则创设问题情境,模拟生活情境,营造艺术情境,利用语言、光线、教具、音响等艺术化资源创设情境,更加有助于音乐学习氛围的形成。 2.审美想象原则多侧面、多角度展现音乐作品的美,在综合感受、鉴赏、表现、创造美的系列音乐活动中,发展个性,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塑造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3.参与实践原则积极创设聆听、演唱、探究、表演和编创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获得情感体验和音乐经验,为进一步掌握知识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表现力打下坚实基础。 4.人文渗透原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与文化”的内在关系。让每位学生都带着独特的文

10、化视角,参与到不同时代、国家、民族的音乐感受中来,体会其背后的音乐文化魅力。二、具体课型要求 1.欣赏教学教学前,教师自己应充分聆听音乐作品,细品作品,提炼作品中最具感染力的音乐要素,在教学中得以发挥和运用。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引发想象与联想,产生音乐情感。(1)聆听兴趣的激发 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熟悉、了解音乐作品;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选择音乐话题,搜集音像资料;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闻其声如临其境,自觉走近音乐。 (2)聆听习惯的培养 培养相互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聆听质量; 多用音乐少用语言,加强音感和乐感的训练; 学会安静聆听、闭目聆听,用心感悟音

11、乐世界。(3)欣赏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合理把握整体与局部聆听、单次与多次聆听、重复与对比聆听、泛听与精听的关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听觉效益最大化; 重视音乐作品经典主题的记忆与背唱,帮助学生积累欣赏经验; 善于使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如:对主题旋律进行音色模拟、填词、图谱、律动等方式,让学生全方位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培养敏锐的音乐感受力,着重抓住音乐要素的运用和变化进行聆听; 关注学生纵向听觉能力的发展,领略立体的和声美、织体美与配器美; 听赏过程中,教师要懂得从扶到放,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自主听赏能力; 通过音乐作品的分析,了解作品的音乐风格与人文内涵,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感受与表达。 2.歌唱教

12、学 歌唱教学要严格遵循“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教学原则,让歌唱活动充满抒怀、表意的美感。引导初中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更自信、自然、真诚地表达音乐情感。(1)正确的歌唱姿势歌唱时,首先要做到身体端正挺直、肩膀放松,眼睛自然平视前方,身体微微前倾,双手自然下垂,两脚自然分开。养成良好、正确的歌唱姿势,不但给别人带来观感上的愉悦,同时更有利于气息的运用。这对于学生养成积极、通畅、有支持的歌唱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变声期的嗓音保护一般来说,进入初中的孩子,嗓音也随着进入变声期。如果在歌唱活动中不注意保护好嗓音,将会影响其变声之后的音色和机能发育。因此,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保护嗓音,注意劳逸结

13、合。在歌唱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多做自然声区的练习,进行高位置、弱音量的歌唱,适度融入假声与混声。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好用声时间,适时让嗓音得到休息; 注意饮食卫生。变声期应注意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冷过热或刺激性强的食物。尤其注意在用声后忌食冷饮,避免声带受损; 忌给学生施加压力,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变声期是人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只是出现有早有晚,结束有快有慢,因人而异。因此要鼓励学生不必为此担忧,在变声期能坦然接受自己嗓音的变化,仍旧保持一份喜爱歌唱的快乐的心。(3)单声部歌唱教学 做好声情并茂的示范。教师良好的歌唱示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在充分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情感的想

14、象。 加强歌唱机能的锻炼。首先要学会快吸快呼、缓吸快呼、缓吸缓呼等基本呼吸方法;其次要巩固稳定的恒拍感和准确的音高感;最后要侧重中声区的训练,把中声区唱得通畅、圆润、结实,能较好解决音域扩展及声区统一等问题。 加强歌唱技巧的训练。发声练习,应从简单的自然音开始,以哼鸣练习为主,注重起音的干净和集中。练声曲不宜复杂,音域不宜过宽,力求简单流畅,坚持“高位置、轻力度、柔线条”的发声方式。发音技巧上,建议先从元音入手,而后过渡到辅音,最后再到完整歌词的吐字和咬字练习,要做到发音稳定、吐字清晰。轻快的歌曲唇、齿、舌的活动要灵活,抒情柔和的歌曲则更强调字与字之间的连贯和圆滑。 注重歌唱表现力的培养。学习

15、基本指挥图式,对教师的起、止、表情等指挥语言有正确的反应;认识常用的节拍,懂得基本变速处理;学习通过强弱变化的手段对歌曲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深入理解歌词的含义,多朗读多吟诵,体会歌词的抑扬顿挫与平仄有致的声调美;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旋律、节奏、调式、语言等特征把握歌曲风格,让演唱更生动有味;根据课标要求,有表现力地背唱一定数量的曲目,尤其是一些中国民歌、经典曲艺片段等。 (4)班级合唱教学 在课内外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多多接触、欣赏合唱作品,感受和声之美,为合唱学习做好铺垫。 从简单的节奏多声部、歌词多声部切入,逐步过渡到纯净的人声合作。教师自身应积极参与歌唱活动,熟练运用柯尔文手势、简单的乐器、声势律动等教学手段,与学生一同体验合作的快乐。从易到难,灵活创编多声部作品,让学生体验合唱作品的和声张力及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具备了一定的声部合作经验之后,要提醒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歌声,轻声歌唱,认真聆听,培养良好的内心听觉,共同寻求和谐、均衡的集体音色。 通过训练,逐渐掌握合唱中的整体呼吸、声部呼吸、循环呼吸等方法。 在建立主调合唱能力的基础上,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