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1讲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学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9129697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1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1讲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1讲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1讲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1讲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1讲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1讲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1讲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学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1 讲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考试标准必考加试考试标准必考加试1. 染色体的形态、aa4. 动物的受精过程bb结构及类型2. 减数分裂及其意bb5. 活动:减数分裂bb义模型的制作研究3. 精子和卵细胞的bb6. 减数分裂与有丝b形成过程及其异同分裂的异同考点一染色体与减数分裂1. 染色体的结构模型和形态类型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由DNA、蛋白质 和少量 RNA组成的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1) 同源染色体 概念: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 性染色体X、 Y 不同 )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示意图中经常用两种不同的颜色区分) ,可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存在形态:可以有姐妹染色单

2、体也可以无姐妹染色单体。如图或都可表示同源染色体。(2) 四分体概念: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存在形态:( 以染色体 的形态存在 ) 交叉互换:在减数分裂前期 ,配对的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 发生了片段交换的现象。1/292. 减数分裂的定义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场所如雄性动物的睾丸或雌性动物的卵巢细胞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3.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 连线 )思考讨论1. 根据图示确定同源染色体,并说出判断依据。(1) 1 与 2、 3 与 4 是同源染色体

3、。(2) 判断依据来源: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 ( 性染色体除外) 。 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配对 。(3) 四分体与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提示1 个四分体 1 对同源染色体2 条染色体 4 条染色单体 ( 含 4 个 DNA分子 ) 。2/292. 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填出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并思考:(1) 图中 和 表示染色单体 ,表示着丝粒 ,表示一条染色体 ,图中 和、和 为同源染色体, 表示 纺锤丝 , 表示中心体 。(2) 该细胞所处分裂时期为 有丝分裂中期 ,判断依据是 此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

4、于同一平面 。(3) 该细胞中含0 个四分体, 4 条染色体, 8 条染色单体,8 个 DNA分子。3. 根据图示辨析交叉互换(1) 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四分体时期 ) 。(2) 范围:同源染色体中 非姐妹染色单体 之间交换片段。(3) 交换对象:等位基因 (B b) 交换。(4) 由图可知,等位基因可位于 同源染色体 和姐妹染色单体 上。题型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类型1.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 四分体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结构C. 同源染色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D. 每个四分体包含一

5、对同源染色体的4 条染色单体答案A解析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后,是相同的染色体,并非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特有的结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只有配对的染色体才能称为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四分体。2. 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在该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是()3/29A.DNA数目是体细胞的2 倍B. 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 倍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D.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答案B解析本题图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

6、赤道面两侧,可判断该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DNA的复制、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A、 C、 D 均可发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先减半再暂时加倍 (M后期) ,最后再减半,所以染色体数目不会是体细胞的2 倍。题型二减数分裂及其意义3.(2017 海南, 21) 若要表示某动物细胞(2n) 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形成的细胞,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答案D解析 A 图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配对,应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A 项错误; B 图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应该是减

7、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形成的细胞, B 项错误; C 图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C 项错误; D 图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D 项正确。4.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及其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B. 染色单体的形成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一对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D. 基因重组就是通过减数分裂的过程实现的答案C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A项正确;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后

8、形成染色单体,是细胞分裂的准备阶段, B 项正确;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4/29父方的第2 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 号染色体, C项错误;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即基因重组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 项正确。考点二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1. 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2. 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同(1) 卵细胞的形成经历了两次细胞质的不均等 分裂。(2) 卵细胞 可由减数分裂直接形成,不需要

9、变形。(3) 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 个卵细胞和3 个极体,一个精原细胞能够产生4 个精子。3.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1)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4. 受精作用5. 减数分裂的意义(1) 减数分裂和 受精作用 可保持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2) 减数分裂为 生物的变异 提供了可能,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进化。5/29思考讨论1. 若基因型为 AaBb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b 的卵细胞,请绘制与产生该卵细胞相关的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及第一极体后期分裂图像。提示如图所示2. 据图判断精子和卵细胞形成

10、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图像。判断方法如下:3. 绘出减数分裂中一个细胞内核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曲线。提示 如图所示4. 绘出减数分裂中一个细胞内核DNA数量变化曲线。提示如图所示6/295. 绘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量变化曲线。提示如图所示1. 解读坐标曲线模型模型分析: (1) 甲为性原细胞;乙为初级性母细胞;丙、丁为次级性母细胞;戊为性细胞。(2) 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M末期,是由同源染色体分开平均进入两个子细胞造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数变化为n2nn,没有减半。(3)M后期染色体数、DNA数都与正常体细胞相同,不同的是没有同源染色体。(4) 染色体 /DNA 变化规律及原因染色体

11、复制着丝粒分裂11 12 11间期M后期2. 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数量关系(1)1 个精原细胞1 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 个精子。(2)1 个卵原细胞1 个初级卵母细胞1 个次级卵母细胞 1 个极体1 个卵细胞 3 个极体。(3) 具有 n 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 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比较项目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1 个精原细胞2n 种2 种 (4 个 )7/291 个次级精母细胞1 种1 种(2 个)1 个雄性个体2n 种2n 种1 个卵原细胞2n 种1 种(1 个)1 个次级卵母细胞1 种1 种(1 个)1 个雌性个体2n 种2n 种3. 配子的来源和判断方法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