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与管理研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128088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与管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城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与管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城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与管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城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与管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城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与管理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与管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与管理研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商学院暑假社会调查报告题 目城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与管理研究 学 院公共管理学院专 业公共事业管理班 级公管0901班学 号091420007学生姓名刘姣兰指导教师康琼职 称2012年3月城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与管理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调查目标 :更好的了解城市流动人口的生存所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为建立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协调机制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时间 :2012年2月5日2011年3月5日调查对象 :深圳市的工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等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采访调查、文献法在21世纪的前二三十年里,我国将有34亿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事件。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将是我国

2、城市改革面临的一个战略性课题。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目前的突出问题包括管理体制、居住条件、就业与社会稳定。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转型的方向,应是建立强有力的管理协调机制,把城市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纳入日程,建立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探索降低治安刑事案件、加强流动人口社会治安工作的途径。一、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为把握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及时了解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启动了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监测试点。监测采用重点抽样和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抽样(PPS)相结合的方法,监测对象包括农业流动人口 和非农业流动人口。实际调查56个

3、县市区、173个乡镇街道、423个村居委会、21771个流动人口家庭、47461个流动人口。经过数据汇总分析,当前深圳市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的基本状况如下。 1、城市流动人口自身情况(1)、流动人口78.7%为农业户口,超过20%为非农业户口。农业户口,78.70%非农业户口,21.30%(2)、流动人口中,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年,比女性高0.6年;非农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4年,农业流动人口高3.1年。 (3)、家庭平均规模为2.3人,67.4%为夫妻、子女一起居住。流动人口子女中,70.2%随同

4、父母流动,29.8%留守农村,低龄儿童随父母流动比例较高。 (4)、人口流动呈现就近流动趋势。深圳的流动人口,省内流动占33.8%,14.8%来自湖南。 (5)、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停留呈现长期化趋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停留时间为5.3年,有一半的人超过4年,18.7%的人超过10年。 2、就业与收入 (1)1659岁就业比例为78.6%,男性就业比例为92.5%,高出女性27个百分点。(2)三大行业是流动人口就业的主要领域,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吸纳了近七成流动人口,吸纳比例分别为34.1%、19.4% 、16.2%。 (3)私/民营、个体企业集中了八成多的流动人口,吸纳比例分别为41.2

5、%、40.1%。 (4)第三产业从业比重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之和,58.5%的劳动年龄人口在第三产业就业。 (5)农业流动人口多集中在低薪或高危行业,60%的农业流动人口聚集在月平均收入最低的四类行业中,相应的非农业流动人口比例为53%;收入最高的三类行业仅吸纳了6.4%的农业流动人口,比非农低5个百分点。 (6)农业流动人口收入远低于非农。农业流动人口月平均收入为1942元,非农为2988元,后者是前者的1.5倍。 (7)劳动年龄流动人口月平均收入为2143元。其中有一半的人月平均收入不到1700元,约1/10的人低于1000元。97.7%的雇员能按时领取工资,建筑业拖欠工资的比例为7.5%。

6、 3、生活居住 84.2%的流动人口家庭租房居住。在流入地居住超过五年的非农流动人口购房比例为31.9%。超过半数流动人口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在10平方米及以下,21.3%的流动人口家庭人居住面积在5平方米及以下。 4、社会保险 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除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的比例分别为30.0%,48.7%,22.7%,6.5%,3.2%和2.6%。5、公共服务 (1)计划生育。 调查14969名育龄妇女,已婚育龄妇女比例为39.3%。69.9%的已婚育龄妇女最近一年在流入地接受过孕检和避孕药具发放等计划生育服务,接受比例分别为48.3%、22.

7、6%,完全免费比例分别为70.9%、91.7%。 (2)流动儿童义务教育。 7-14周岁的流动人口子女中,在校比例为98.2%,其中68.8%在公立学校,25.1%在私立学校,6.1%在打工子弟学校。43%的流动人口把孩子入托、上学列为最需要流入地政府提供的三项服务之一。 6、社会融合 (1)44.7%的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生活状态做出正面评价, 86.6%的流动人口感觉与流入地户籍人口的关系融洽。 (2)流动人口选择进城务工,倾向返乡养老。69.0%的流动人口表示有信心在流入地长期工作、生活下去。非农业流动人口中,45.5%打算在流入地购房,27.2%打算回户籍地购/建房,农业流动人口相应比例为

8、17.6%、54.6%。对未来养老问题,农业流动人口中,63.9%打算回户籍地,10.4%打算在流入地,非农业流动人口相应比例为39.6%、30.2%。 二、 城市流动人口现存问题农村人口转移可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村人口进城但不是城市居民,这就是城市越来越多的所谓的流动人口;第二个阶段才是从流动人口逐步变成城市人口。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已经超过2亿人。深圳的流动人口都超过1000万。城市流动人口生存存在诸多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来进行管理。1.城市尚未形成完善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城市一开始沿用单位管理体制,让各个单位去管。随着民营工业兴起,特别是随着出租屋人口大量增加

9、,衍生产业的大量出现,人口管理工作已不可能是单位所能承担的了。人口管理包括就业、计生、教育、治安、消防、生活供应(水、电、气)、疾控、城管等,是综合性管理,需要多部门配合,比管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还要有力度。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找到一个成功的模式。最早是公安局管,后来交给政法委综治办,成立出租屋办来管,而它没有协调能力。从管理层次来看,社会管理的重点应该在基层、在社区,恰恰基层社区也是部门分割,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由于政府没有很好的管理体制,流动人口形成了自我保护群体,最有特色的是同乡聚居。深圳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在深圳1200多万流动人口中,据统计,聚居千人以上流动人口的

10、自然村有290个,达640多万人。属于“同乡村”概念的群体有643个,近200万人。其中聚居人数3000至6000的达140个,人口超过55万;万人以上的“同乡村”有15个,人口达23万人。“同乡村”里的人因来自同一个地方,往往相互照应,彼此帮忙,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流动人口凝聚力。但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合法的谋生手段。由于缺乏管理,中国城市流动人口违法生育比例占总违法生育的比例逐年上升,近年来,深圳市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人数比例占城市计划外生育总数的75%以上。流动人口的出生率高,计划生育率低,对计划生育工作压力很大。作为一类特殊群体,民工子弟出生在城市,或被父母带到城市,他们在最应该受到教育的年

11、龄却饱受着失学或超龄入学的威胁与痛苦。流动人口生育的婴儿潮,对教育设施已经产生巨大压力。而目前深圳市每年新出生的婴儿中,85%以上是流动人口。2.流动人口居住质量和环境较差城市流动人口的居住密度很高,大多住在“城中村”,这里房屋建筑密度大,居住人口多。据统计,目前深圳市流动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13.26平方米,与户籍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8平方米相比,人均住房面积偏低。在福田区建筑用地仅5平方公里的16个“城中村”中,居住着超过80万的流动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达16万人,堪称中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流动人口中的集体户,其人均建筑面积仅为9.69平方米,而住在工厂/厂房宿舍的集体户流动人口

12、人均建筑面积仅为5.07平方米。高密度的居住人口给社区交通、治安、消防、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大大增加了城市人口管理的风险和难度。目前,深圳市“城中村”出租房中的“房中房”现象非常严重,还存在较为严重的“三合一”(厂房、仓库、宿舍混杂)房、“四合一”(宿舍、车间、仓库、办公室混杂)房。许多房屋容积率过高,建筑结构老化,“脏、乱、差”现象突出。3.流动人口工作不稳定在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上,雇主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这使得劳与资之间经济契约关系明显不平衡,劳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工作变动率较高。调查表明,深圳流动人口在同一单位工作满3年以上的只有26.9%,接近3/4的流动人

13、口在同一单位工作不满3年,有近44%的人不到一年就换了1次工作。流动人口的这种流动性增加了城市人口管理的难度。除了被单位雇佣的流动人口外,城市中还存在各种衍生产业从业人口。深圳“城中村”中存在以下几类从业人口:第一,无牌无证店铺,包括商店、饮食店、药店、小型加工店、理发店、酒吧、网吧、舞厅、卡拉OK厅、休闲中心、招待所等。2005年全市“清无”中查出无牌无证店铺18万户,但据我们调查,“城中村”里无牌无证店至少达到30多万户。第二,流动的个体商贩。指在街上摆摊,捡垃圾,挑担卖货,修鞋,从事各种流动性服务的人。深圳“城中村”中的各种衍生产业人口达到200万。流动人口整体素质不高,75%以上的流动

14、人口只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超过5%的流动人口为文盲和半文盲。一半的流动人口来自农村,收入水平较低,房租负担较重。4.流动人口带来社会治安问题由于流动人口中无业人员多,极易滋生各类犯罪。据深圳警方的一份统计表明,流动人口犯罪已占深圳犯罪总量的98%以上。城中村这种特殊的流动人口居住环境给犯罪行为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三、解决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建议流动人口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流动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由流动人口变为事实上的城市常住人口,只不过受目前户籍制度限制而无法获得合法的城市居民身份,成为不流动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城市发展的主力军,他们也应是城市的主人。但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大

15、时代背景下,目前中国城市政府在城市管理体制上仍然把城市流动人口当“暂住人口”对待,并在就业、住房、教育、保障等方面设立种种障碍。需要加快流动人口管理的转型,加快中国农村城市化步伐。1.对流动人口认识重新定位流动人口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因此,对流动人口的认识要由过去的“是包袱,要限制,要管理”转变为“是财富,要尊重,要服务”。流动人口孕育了一批批企业家、高级白领。流动人口带来的移民文化也增进了城市创新动力。深圳有来自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0多个民族的人,岭南文化、北方文化、海派文化等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兼收并蓄、独具特色的移民城市文化,带来了开放、进取的观念。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对流动人口管理纳入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下,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科学分析和研究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寻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变动规律,统筹解决好城市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带着深厚的感情,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