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概论资料(考研).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127210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概论资料(考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农业概论资料(考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农业概论资料(考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农业概论资料(考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农业概论资料(考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概论资料(考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概论资料(考研).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一、名词解释1、 农业: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2、 农业地理:作为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农业生产布局与地域分布规律的科学。3、 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4、 资源:泛指人类生活所需的全部物质和能量基础。5、 土壤资源:是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土壤的总称。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6、

2、农业环境:是以农业生物(包括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鱼类等) 为主体,包括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7、 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的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联系,以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构成与比例。8、 农业产业化: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9、 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

3、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形式。10、 农业组织: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群体。11、 农业企业:是指以企业经营方式为主,为社会提供农业产品或相关农业服务的经济组织。12、 农业政策: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原则,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而制定的具有激励或约束经济活动功能的各种行动准则。13、 农业法规:是调整与农业有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4、 农业市场化:是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所发挥的作用持续增大,农业经

4、济活动对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加大和加深的演变过程。15、 期货市场:是为期货交易提供的场所以及围绕期货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关系的总和。16、 “黄箱”政策:是指可能产生贸易扭曲、需减让承诺的国内支持政策。17、 农业科学体系:是由农业基础理论科学、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应用科学和农业社会科学构成的农业科学知识系统。18、 农业基础学科:是指农业基础科学中的分支学科。农业基础科学是建立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等六大自然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农业科学学科群。19、 农学:是研究农作物和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基本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20、 动物科学:是农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科学体系中,动物科学是服务于养殖业的科学,主要研究与养殖业生产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21、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运用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与方法,研究食品贮存、保鲜、运输、加工、营养、卫生和深度开发利用等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22、 农业工程:是综合应用工程、生物、信息和管理科学原理与技术,为农业、农村的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服务的工程技术学科。23、 农业社会科学:是整个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农业有关的人们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和农业的历史演变,探求农业领域宏观规律的科学。24、 农业综合学科:是指农业科学体系中横

6、跨农业基础学科、农业技术学科和农业社会学科,具有明显交叉性和横向性的学科群。25、 现代农业: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二、填空1、农业的八个部门是 农业生产业、农业工业、农业商业、农业金融 、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农村建设、农业行政管理与政策2、 农业生产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 阶段。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4、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是的理论,导致了近代 工业的产生,人工施肥日渐普及,开辟

7、了提高产量的新途径。农业化学、矿物质营养、化学肥料5、 由于 的确立,近代农业的掀起了新品种培育和改良的浪潮。细胞学说、进化论和遗传学理论、良种选育理论和技术7、 等是农业生产依赖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土壤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8、 农业环境具有如下特点 等。范围广,不稳定性,农业环境质量恶化不易觉察和恢复9、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而非市场安排则是必不可少的 。体制基础、制度条件10、 从农业组织的经营范围看,农业组织可分为 、 和 。农业生产组织、农产品流通组织和农业服务组织11、 在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主要包括 农场、合作农场和公司农场。12、 农民的基本

8、权力有 农民生产承包经营权;财产所有权;抵制不合理摊派费用及劳务权;参与决策与管理权。13、 狭义上的农业是专指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14、 农业市场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 四方面的内容。市场制度的形成、市场主体的发育、市场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健全。15、 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市场化建设大都经历了 四个主要发展阶段。扩大国内农产品市场阶段、扩大国际农产品贸易阶段、农业商业化阶段和农业高度市场化阶段16、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类型,根据地域特点划分为 、 、 。产地市场、中转地市场和销地市场。17、 按照学科研究和学科特性,一般将农业科学体系划分为 、 、 、 。农业数

9、学、农业物理、农业生物化学、农业植物学18、农业基础学科包括了 、 、 、 微生物学、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态学与农业气象学等基础学科。19、 农业科技的发展大体经历了 、 、 、 四个阶段。原始农业科技、传统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科技和高新农业科技20、 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指导方针是“ 、 、 、 ”。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率先跨越21、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 ,特征是 ,方向是 ,目标是 。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22、 农业基本情况的调查的方式有 。农业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遥感调查简答题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一、农业生产的波动性(一)周期性因素引起的

10、波动性1. 气候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2. 市场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二)突发性因素引起的波动性1. 农业生物因素的突变;2. 农业环境因素的突变;3. 农业技术政策或措施的失误引起农业的波动;4. 社会的变化与农业经济政策的失误引起农业的波动(三)趋势性变化引起的波动性1. 地球的温室效应;2. 酸雨;3. 臭氧层空洞二、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一)农业生产的地域性1. 地球上自然气候条件有明显的地域性,导致农业生产的地域性;2. 生物种类有明显的地域性,导致农业生产地域性;3. 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农业生产地域性(二)农业生产的综合性1. 农业系统的基本结构决定其综合性;2

11、. 大农业由农业生产等8个部门综合组成 ;3. 农业生产业由农、林、牧、渔业综合组成;4. 各农业行业由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综合组成;5. 农业技术体系的综合性三、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四、农产品的特殊性2、简述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一)种植业发展不稳定,增长率呈周期性波动(二)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三)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尚不完善(四)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多1. 生产要素市场发育滞后2. 农产品价格体系与市场机制的要求差距甚远3. 农民组织程度低,缺乏与市场连接的中介4. 农产品市场形态初级化3、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一)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组合(二

12、)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实行集约化经营(三)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四)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力求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五)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4、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第一,促进了原始农业阶段驯化的各种动植物资源的传播和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各地农业生物资源,为各地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提供了适应的动植物。第二,改变了原始农业只靠长期休闲、自然恢复地力的状况,创造了利用人工施有机肥的办法来提高土壤肥力;还创立了间作、套种等复种耕作制度,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初步实现了土地的用养结合,自然生态平衡得以基本维持。第三,形成了农牧结合的生产体系。在

13、欧洲是以牧为主,在中国是以农为主。人们对于无法充分利用的农副产品和农业不能利用的土地,通过发展畜牧业而加以开发利用,为人类提供肉、蛋、奶及其他畜产品,同时还可为农业提供优质的肥料,促进了农业系统的协调发展。5、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一)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二)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三)由“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四)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五)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六)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6、农业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农业评价(2)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地理研究(3)农业生境类型与农业生态地理研究(4)农业部门与作物地理研究(5

14、)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业区划研究(6)农业区的形成演变与农业历史地理研究(7)农业区域地理研究(8)农业地图研究7、农业自然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一)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土流失严重;2土地沙化、盐渍化和污染等日益严重;3耕地资源锐减(二)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均有林面积低,造林护林任务艰巨;2森林资源浪费严重;3森林火灾、病虫害严重(三) 农业用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业用水资源短缺; 2水资源浪费严重; 3地下水开采过量,水质污染加剧8、农村产业结构有哪些特征?(一) 农村产业结构的脆弱性(二) 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础性(三) 农村产业结构的产业关联(四

15、) 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规律(五) 农村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9、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逐步地开展工作,同时会面临许多的困难。总的来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其次,农业资本投入不足。第三,农业科技水平低,技术落后。10、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1采取因地制宜、比较优势原则2坚持二元导向原则3、坚持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农村产业部门的比例协调原则5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综合效益原则)6整体性原则7、坚持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可行性原则。11、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村“三次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注册会计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