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总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12356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文化建设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校文化建设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校文化建设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校文化建设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校文化建设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文化建设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文化建设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文化建设总结 建国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方案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文化”开发与提炼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当下教育界普遍认同这样一种说法,“三流的学校抓常规,二流的学校搞特色,一流的学校做文化”。我们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学校文化具有能够整合、积聚、倍增其他物质资源、精神、知识以及人力资源的作用,即具有重要的“资本”作用,学校文化作为社会资本具有不可转移性。学校是以文化传承文化,以文化滋养文化的特殊社会组织,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学校文化,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方面。学校文化是

2、一棵生命树,我们只有踏踏实实的改造和再建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之树才能常青,学校文化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每个地域都形成了其独有的文化。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不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陶冶了人的审美情操,激发了人的创造能力。并在地域文化发展与变迁过程中,在继承与拓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内涵。这就对我们学校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充分开发学校特有的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学校独特的文化体系,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资源,精心打造人文校园,并将地域文化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3、”的办学理念引领下,通过实施“三园”方略,创建和谐校园,即营造书香校园,构筑欣赏家园,搭建成功乐园,为师生的共同成长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和丰硕的办学成果。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挖掘、探索和研究,确立以“和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立校的主题,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思考:1、“和文化”的开发和研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时代主题相符合。2、“和文化”的开发和研究与学校多年来实施的“三园”构建方略相吻合。因此,挖掘

4、和开发“和文化”,并以此作为载体培育学校文化,创建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对于本校实施内涵发展战略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二、课题的假定和假说本课题的开发与研究涉及以下几个概念:1、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特殊存在的样式,是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学校文化具体表现为学校整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通过学校的教学、管理、组织和生活的运营而表现出来。由学校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学校哲学、行为规范、办学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我们认为学校文化从内而外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

5、化和物质文化。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因此,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共同价值观的建设。但我们又不能必须脱离了外层的显性文化而去构建精神文化,使核心的价值观脱离存在的载体与基础。我们同时还认为学校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它都存在并发挥着他的影响力。其意义在于:一是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不能脱离学校历史和文化传统;二是学校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创新中持续不断的完善、发展、丰富,须经一代又一代校园人的努力,才能保持其先进性和持久的活力;三是学校文化建设必须要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使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制度保障。必须理清“学校文化”和

6、“校园文化”的关系,这对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范围,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内部的环境和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而“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其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更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开放性,更有利于从宏观的视野中来审视学校。理清二者的内涵,我们不难发现校园文化更注重了静态的、社群的、现在的、

7、显在的等要素,现实中许多对于学校文化的讨论实际上是校园文化层面上的,他直接作用于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并产生直接的、显在的效果。学校文化涵盖了校园文化,但侧重于历史的传承性、隐性的价值观等要素,对学校发展发生着持续的影响。因此,从其关系可以看出二者不可偏废,校园文化的长期积淀就会转变为学校的个性文化,学校的个性文化则会衍生出相应的校园文化。2、校本文化。一所学校创建“学校文化”,其实是创建“校本文化”,因为“校本”是一种基于学校彰显个性的文化。校本理念的确立是学校文化重建的前提,也是校园建设向更高层次的发展的前提。

8、220;走向校本”成为当代教育理念的关键词。校园建设中的蕴含的文化要义,应是基于校本的文化,是各种文化交融之后形成的本土文化。这种“本土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基于学校、彰显个性。因此,是独一无二的,是与众不同的,是涌动着新鲜的生命活力的。3、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指在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由于地域文化与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地域文化不断地被注入人的思想

9、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地域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地域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地域文化既是一种历史积累,也是一种历史沉淀,更是一种历史绵延,具有强大的惯性,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是人们在价值取向、审美取向思维方式上的共性。5、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我们认为,以“和文化”作为本地地域文化

10、来进行开发、研究,具有独特魅力和巨大价值,并为学校发展依托现实背景,引进源头活水,提供有力支撑,凝聚个性特色,是切合实际的可行之举。三、研究目标 1、开掘地域文化资源,凝聚并形成切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文化样式,引领学校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质的文化色彩。 2、通过研究,探索有效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3、通过研究,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品位,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浸润中得到滋养。四、理论依据 1、文化浸染理论:文化的影响是内在、强烈而持久的,通过文化浸染、熏陶、滋养、提升,可凝聚成特色,可熔铸为品质。 2、现代学校管

11、理理论: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制度安排,而是和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密切相关的;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应当重视对情感、信念、价值标准、行为标准等“软”因素的长期培育,从而提高凝聚力和竞争力。 3、新课程理论。学校管理制度和机构要根据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要进行重建,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也都是决策的执行者。要实施人本管理,“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人格,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倾注温暖的人文情怀;“教师以学生为

12、本”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求教师要把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校长以教师为本”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实施人本管理,形成一个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五、研究的内容和操作要点(一)研究的内容一所学校的文化凝聚和打造必须找到一个内核,我们试图依托学校自身地域、历史文化,以“和”为核心,从以下四个板块开发和挖掘校本文化。1、凝聚“和衷共济”的学校精神。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和衷共济”的学

13、校精神,就是要使学校群体的每个成员产生一种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和理想,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共渡难关,出色地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2、形成“和而不同”的教学风尚。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体现了“共性”与“个性”和谐共生的关系。倡导教师从“集体备课”走向“个性教学”,学生从“合作学习”走向“自主探究”。强调在&#

14、8220;和”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应有自己“不同”的思维和思想,独立的主张和见解,不人云亦云,墨守成规,只有这样才能有创新和创造。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形成“和而不同”教学风尚的重要载体。3、追求“和悦入心”的教育方式。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因此,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原则。“爱”是教育真谛,只有在相亲相爱的人际氛围中,在温暖愉悦的教育环境中,才能产生教育的和谐与共振,也才能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

15、声”的美妙境界,也才能使教育如一缕缕馨香沁人心脾,回味无穷。4、描绘“和谐发展”的办学愿景。我们的办学愿景是: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学校品位不断提升,并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协调一致的教育共同体。(二)操作要点学校文化是一种隐性资源,需要经过必要的开发,才能使之表象化,明晰化,更好地被师生知觉;学校文化是一种实践性文化,需要通过师生的践行,才能转化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在学校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学校文化的开发与践行,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文化开发主要包括观照背景、理念构建、文化策划、标识制作、环境营造等。1、观照背景源流:历史的,

16、地域的,时代的……2、构建核心理念:校训校风,理念风尚,目标追求……3、着染文化色彩:整体策划,创意设计,凸显个性……4、熔铸恒久印记:独特标识确立,精彩瞬间定格……5、浓郁环境氛围:学校、班级、办公室,有形、无形,有声、无声……6、促进课程整合:学科渗透,校本课程,综合实践……7、形成经典活动: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主题活动,系列活动……8、丰富交流平台:师生多向交流,与文本、大师、社会、网络交流……9、影响生存状态:精神风貎,教学风格,行为方式,习惯养成……文化的本质是实践,学校文化不是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