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12010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罗江县调元学校 黄军内容摘要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就是一个宝库,它能够引发学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并让学生迫切地想要去解决它,去征服它。关 键 词 爱问、敢于问、愿问、乐问、善问(有问、能问)。正文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用新的教育观念来指导教育行为,通过教与学的实践活动,师生间的愉悦合作、情感交流来调动学生的内部机制,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使我的孩子们喜欢数学,使我的数学课呈现出勃勃生机,从而培养学生学会提问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力争实现“人人学会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

2、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看来,要形成一个“好”的问题,或要让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师必须创造出对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情绪氛围,即创设出适当的“问题情境”。而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就是一个宝库,它能够引发学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并让学生迫切地想要去解决它,去征服它。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创设一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既顺着学生思维又要高于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下面具体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的过程。1、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爱问长期以来,教师受旧的教育传统观念的束缚,或者生怕学生提问会打乱原有的教学计划。因此,课堂

3、上常常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如果给也只流于形式。长期以来,压抑了儿童好问的天性,忽视了学生发现的学习潜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致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在课堂上无法形成发现问题的气氛。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就要给学生一片自由轻松的活动空间,因为只有安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问。2、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让学生敢于问。良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间平等、和谐,学生间相互协作的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在讲授过程中举手提问,在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要特

4、别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时,有些学生的手仍然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现一点问题时,便急不可待,手敲着桌子,甚至站起来 “我来,我来” “我,我”地高喊着。此时发言的学生往往会显得局促不安,甚至失去自信。因此,这时老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发言,养成静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欢乐,往往能推动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永无休止。为了激起学生强烈地追求成功的情感,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要正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的差异,发展速度

5、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差异,认知心理因素与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差异。要区别对待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保护提问的上进心。比如,对于上等生的提问有时要表扬,有时也要根据情况适度地批评,而对于后进生来说,本来他们举手提问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就要根据情况作出引导、或者请同学帮助,让他也感到提问给他带来的乐趣。这样一来,下次他才会有提问的乐趣,才会敢问。久而久之,他也会从一个不敢提问的学生逐渐过渡到敢提问、爱提问、最后成为一个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提问,并对学生进行相机激励,采取层次化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帮助每一个学生获

6、得成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成就感。3、激发兴趣,让学生愿问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因此,问题的提出要能激起学生解决的兴趣、需要为突破口,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坐不住,欲解决而后快。比如在教学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时,有位老师让学生报出分数,老师进行判断,然后再让学生用计算器检验,在不断的出题中,学生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惊奇,迫不及待的问老师?有什么奥妙呀!老师接着说,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可见,以趣促问,使学生在一种好奇心的促使下,

7、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4、用激励,让学生乐问成功是进步的阶梯,每一个人的心底里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只有成功才能有自信,有了自信,才会不断去攀登知识的阶梯。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各种激励手段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快乐,激发探究的乐趣。比如:我在教学时常常会碰到这种问题,当我正和同学们研究一个知识时,学生往往会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个问题。”这时我就会停下来,让他说,如果说对了,我会给他加分,如果不对,我会给予适当的表扬。因为有时他们提出的问题,正是我们最容易搞错的,而由学生提出来,再由学生这样一争,那这一知识就真正地被学生理解了。这样一

8、来,学生受到了表扬,就会积极提问,另外的学生看到了表扬,也会努力提问。这不正是老师希望的结果,而这种问中学,学中问的学习氛围,正是激发创造火花的肥沃土壤。5、创设开放自由的问题空间,设质疑情境,让学生善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学生再敢问、想问、爱问。如果教师不给学生创设问题的空间,那学生也不会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智慧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主动的发展。1)给学生创设开放性空间,让学生有问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儿童的认知特征,设计开放的空间,给学生提问的余地,让学生通过思考提出

9、大量的问题,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推动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探索活动,获得新奇独特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我出示了下列几个条件:修一条路,甲独修要50天,乙独修要40天, ?要求学生提问,如条件不足,也可补条件,比一比谁是冠军,结果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在本子上写出了很多问题,综合如下:1、甲、乙每天各修几分之几? 2、甲乙两人合修需几天完成?3、甲先修2天,然后两人一起修,还需几天?上述过程,正像一粒种子找到了适于他生长的土壤,不断的繁殖,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力量。这里,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极致的发挥,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智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2)留

10、给质疑时间,使学生能问。 实际教学中,我常常在揭示课题后、例题教学中、分组讨论时、全课总结前留给学生充分的质疑时间,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不解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揭示课题后,教师问:“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思考片刻,争先恐后的说:“我想知道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我想知道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想知道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不是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一样?”学生在自己提出的问题驱动下来学习新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了一种内在的需求,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课全课总结

11、前,老师提出“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一个数除以10、20、30的除法,那么3050、3060这又怎么算?”“在计算器上算除法,有时会出现一长串的数字,是怎么回事?”可见,只要我们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不是一种点缀,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学生的质疑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课堂上必能出现高层次思考的提问。这正是学生在不断地思考,在不断地对自己发问中,才有了这个充满智慧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质疑。因为,有疑则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则问,小疑则少问,大疑则多问。而提出问题是尝试创新的前提条件,尝试创新才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总之,正象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教师不要一味地给学生问题,而应在教学中努力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才能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当然,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提问策略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