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11974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提高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面提高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面提高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面提高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面提高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提高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提高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面提高素质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人民满意教育建现代文化名校 静宁县细巷初级中学五年(2021202)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年)根据县教育局“234”的工作思路,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特制定静宁县细巷初中五年(20212021)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学校现状 细巷乡位于静宁县西部,面积103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1社,总人口857人,其中农业人口19454人。全乡现有中学1所,小学9所,教学点所,幼儿园所。全乡中小学共有教学班67个,在校学生627人;小学附设学

2、前班9个,在班幼儿121人;中心幼儿园现有教学班2个,在园幼儿6人。中小学现有寄宿学生74人。全乡有专任教师13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37人,初级人员99人。另有特岗教师3人,支教人员13名。中学阶段入学率96%,流失率15;小学阶段入学率10%,流失率0%。 (二)面临的新形势 1.学校发展已有较好的基础 学校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多年的办学经验,在办学思想、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办学规模、内部管理、综合实力等方面,为学校实现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建现代文化名校”为目标的五年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2.学校发展获得的新机遇 学校新的领导班子的重新组合,为学校新

3、的发展凝聚了管理力量;湖口县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为学校引进更加优秀的教师提供了物质保障,建立一支德艺双馨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可能。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声誉的不断提升,为学校树品牌、创名校提供了保证。 3.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在学校的未来五年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困难有:(1)办学设施设备需要更新、升级和完善;(2)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亟待改进;(3)学校的特色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4)“名师工程”需进一步打造,缺少学科领军人物,没有品牌教师;()新课程改革需进一步深入;()教育教学质量需稳步提高攀升。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4、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教育强县为战略,以湖口城市化为契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三位一体的新的制高点,围绕“共创幸福教育,同建美丽校园”这一主题,培养“全面+个性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标,让学校保持强劲的发展动力,把学校办成“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科研有特效”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文化名校。 办学理念。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成就未来。让孩子享受幸福童年,让教师拥有成功人生。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教师的发展,在成就师生的同时成就学校的发展。 办学宗旨。立足于小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育人模式:推行生本教育,

5、实施“双学双培”。双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养成;双培: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育人途径:唱好歌、读好书、做好操、写好字、扫好地。校训:博爱、勤劳、负重、进取校风:文明、有序、民主、和谐教风:敬业、厚生、慎独、创新学风:乐学、勤学、会学、活学 三、发展目标 (一)愿景目标 通过我们三至五年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张青小学办成集“学园、乐园、花园、家园”于一体的“开放、自主、人文、和谐”的现代文化名校。学生成长目标:全面成长、个性发展。教师成长目标:专业成长、多元发展。 (二)五年发展具体目标 全面启动教育教学改革,全方位开展“生本教育”实验,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相信

6、学生,在体制、时空、教育教学手段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实施“双学双培”的育人模式,努力培养“全面+个性”发展的中国公民。通过五年努力,逐步把张青中心小学办成一所教育实验成果显著、教育质量较高、教育特色突出,在办学模式改革上实现突破性发展的现代化农村初中。 1培育体现幸福和谐的晨钟文化。创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全面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体系,学校文化内涵由丰富走向优质,经过五年的发展,使学校成为环境幽雅、制度科学、快乐幸福、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 2建设适应高位发展的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团队。县级以上的名优教师在全体教师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7、,到202年末达到50%以上。 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公民。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培养具有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以“五好”教育活动为载体,实现“培养全面+个性发展的中国公民”的最终目标。 4.深化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改革。建构“生本教育”思想与实践体系,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实施“双学双培”模式,形成以平等、尊重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模式。 5.提升促进有效发展的管理水平。从点滴入手,着眼未来,着力追求“高效课堂”,建构有张青小学特色的自主和谐、轻负高效的开放课堂;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支柱与导向作用,建立完善的学校科研系统;不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8、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建立起适应学校发展要求,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需求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打造彰显学校魅力的特色品牌。快乐阅读、艺术教育、阳光体育三大特色品牌要不断提升,不断扩大,学生在特色创建中充分、全面受益。到0年末,争取有一到两项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推进策略 (一)晨钟文化工程 .做晨钟教育,使晨钟文化深入人心,以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 2.制定科学完善的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立足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着重做好校园美化、校歌创编等工作,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3总结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经验,提升学校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体现品牌辐射作用。 (二)名师建设工程1.进一步树立教师形象,落实教

9、师“五心”师德承诺:“以爱心对待学生、以热心对待家长、以诚心对待同事、以尽心对待事业、把信心留给自己”。 2.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继续依托校本研训和分层培养两大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进一步培育“学习、成长、成功、成名”的教师多元发展文化,多渠道、多层面开展教师素质的提升。 (三)“五好”示范工程 1.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全员德育的氛围。 .丰富德育活动,抓好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学科渗透,熏陶学生良好的品德,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3.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培育“五好示范少年”。 (四)“双学双培”工程 健全和完

10、善学校科研的研究系统、管理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 2.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支柱与导向作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学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 3出版1-种科研成果著作,暂定名为晨钟奏响生命曲“双学双培”的理念与操作,其中包括教师个人专著以及专题性论文集。 (五)高效课堂工程1.实施规范、人文、科学的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全面落实各学科教学规范。 2.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全体教师教学水平再上台阶,学校成为县“高效课堂”建设样板学校,全部教师均通过达标考核。 .改进教学评价制度,立足多元、多维,体现个性、发展性,充分发挥,各学科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11、 (六)特色培育工程 1.快乐阅读。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让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和生活的确习惯,在持之以恒的阅读实践中厚实学生人文底蕴,扎实做人的根,快乐阅读,为孩子的生命成长奠基。 2.艺术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为孩子的快乐成长添彩,构建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 .阳光体育。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体质和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 (七)校园信息化工程 1、不断更新现代教育

12、设施,完善设备配备,重点发展以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短焦投影为主的教室多媒体系统。 2、充分发挥校园信息化的优势,真正实现教学、科研资源共享。 3.探索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模式,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八)美丽校园工程 1.建设一栋素质教育中心综合楼,升级现有的教学楼,按标准配置各种场室、设施、设备。 2.学校改建工程完成后,将根据“三区四园”规划设计学校绿化,进一步提升校园绿化的审美意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学校。 3.进一步完善校园的环境,加大力度,使学校成为“果香校园”。 五、保障措施为了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保障。 (一

13、)思想保障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最为关健的是教师观念的更新,因此从领导到老师都要通过学习、反思、研讨,形成新的发展观、管理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明确学校发展的愿景目标和五年目标,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凝心聚力,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智慧,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思想基础。 (二)组织保障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加强各级管理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素质好、效率高并能相互协作的管理干部队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完善校长负责制,切实保证校长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决策领导的同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实行校

14、务公开,以教代会为载体,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组建五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负责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实施的协调、领导工作,制定年度推进工作计划,把规划内容实处,定期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并按照相应的评价标准,监督规划的实施,及时调整、修改规划。 (三)制度保障 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师生权利。以现代学校制度管理为指导,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常规管理,细化各个管理环节,强调管理到位和管理效能,逐步优化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具体落实好教师年度考核及评优办法、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教学教研工作考核评分细则、班级管理方案及评比

15、细则等与师生直接相关的各项制度,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把握好尺度,既遵循“热炉法则”,又体现“以师生为本”的人文关怀,使制度与人文实现辩证和谐,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制度的约束力。 (四)物质保障 合理安排年度预算,努力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科学调整经费使用结构,合理高效地利用资金,保证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特色创建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艰苦创业、厉行节约。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加大对财务收支、基建维修、办公及教学用品采购等方面的科学管理,有效使用和维护现有的电教设备。图书、校园音响系统等教育资源发挥应有功效。 (五)安全保障 安全、卫生、文明的校园环境,有益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重大事故安全报告制、责任追究制,落实防火、防盗等各项预防措施,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