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化污水处理厂的调试及试运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911743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染化污水处理厂的调试及试运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染化污水处理厂的调试及试运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染化污水处理厂的调试及试运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染化污水处理厂的调试及试运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染化污水处理厂的调试及试运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染化污水处理厂的调试及试运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染化污水处理厂的调试及试运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染化污水解决厂的调试及试运营某染化污水解决厂位于浙江省某市精细化工园区内,曹娥江口以东的杭州湾南岸围垦滩涂地上。厂区总占地面积为823441 m2。 污水解决厂设计规模0 万3/,设计提成三组并联运营,每组设计流量为3.万m3/ ,其中调节池、公用设施及泵房等按0 万d规模一次建成,折板絮凝池、涡凹气浮池、厌氧池、组合式MS生化反映池一期工程只建设其中一组。进入污水解决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体比例为1。其中工业废水以染料、医药、化纤等生产废水为主,约占90%。设计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原则(GB878-96)中规定的染料行业二级排放原则。 工艺流程采用物化-生化组合解决工艺。物化部分采用

2、混凝气浮,生化部分采用厌氧和组合式MSR反映池。其工艺流程见图1。 图1解决工艺主流程示意 2 重要构筑物、设备及参数2.1调节池调节池按10万3d规模一次建成,2座,单池有效水深5 m,容积2500 ,停留时间6 。采用空气搅拌,强度为0.6 3/(m2min)。2.2折板絮凝池共3组,每组并联2格。总停留时间8 mi,每格絮凝池分3段,一段为异曲折板,设计流速为0.2 ms;二段为同曲折板,设计流速为0.15 m/;三段为平行垂直折板,设计流速为0.m/s。每格平面尺寸为18 m1.3 ,单池有效水深4 。2.3涡凹气浮池采用美国CAF-525型涡凹气浮成套工艺。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共

3、3组,每组并联2格。气浮池上设散气叶轮、刮渣机、螺旋推动器等设备。每套设备总功率.1 kW,涉及曝气机 4台,单台流量525 3/h,刮渣机1台。每格水池尺寸为22 m4.2 1.84 ,有效容积18 m,停留时间1 mi。2.4 厌氧池厌氧池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共3组,每组分格完全独立的矩形池。为保证厌氧解决效果,池内污水上下交错流动,同步设潜水搅拌器,每台功率7.5 kW,每格设4台搅拌器。厌氧池停留时间为6 h,有效水深6 ,每组水池尺寸为60 m2 4 m .8m。为提高厌氧池内的污泥浓度,池内设立自由摆动型弹性立体填料,填料体积占厌氧池有效容积的0%。2.5 组合式MSR生化反映池组

4、合式生化反映池共3组,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每组反映池为一矩形水池,用隔墙分为缺氧区,主曝气区,序批区(2个)。工艺构造见图2。污水持续进入缺氧区、主曝气区,然后进入序批区,两个序批区交替充当沉淀池周期运营。若序批区A沉淀出水,则序批区B 进行缺氧、好氧和静止沉淀等序批反映。序批区B在进行缺、好氧反映的同步,回流混合液进入缺氧区与原污水混合。半个周期结束后,序批区和序批区B的功能互换,剩余污泥在序批区沉淀出水的后期排放。 图 MSR组合生化池工艺构造示意组合式生化反映池的重要参数为:每组设计流量3. 万md,反映池尺寸4 45 m .8 m,有效水深 m。缺氧区有效容积 403,停留时间.3h;

5、主曝气区有效容积1 260 m3,停留时间7.4h,MLSS g/L,泥龄0 ,污泥负荷. kgBOD/(kd);序批区有效容积3 20 m3,停留时间3 h,混合液回流比1 0%,LSS .g/L,污泥负荷0.8 kgBOD/(kMLSd)。调试运营由于一期工程只完毕设计规模的1组,因此只对单组工艺流程进行调试,设计进水流量为3 .3万m3/。. 预解决预解决部分的调试工作重要涉及调节进水pH、调节折板絮凝池进水流量、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和助凝剂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投加量,以及考察气浮池的运营效果。现场实验时进水pH 79,COD 7000mg/L,流量00 mh,C投加量00L ,

6、 PAM投加量m/L,CD清除率25%30%。对原设计做了两方面的改善:将原设计流量调节为80m3/h。由于废水流速过快,气浮池出水带渣很严重,导致OD清除率下降;原设计中PM直接投加在气浮池前端的曝气室内,发现由于AM反映时间不够,絮凝体结合不完全。故将PA投加点前移至折板絮凝池的第三段(平行垂直折板段),增长其反映时间,获得了较好的效果。3.2 生化解决生化调试最核心的是反映池的启动。污泥的培养驯化采用接种培养法,即在厌氧池和MS 反映池中加入其他污水解决厂的泥浆(干污泥与废水搅和),开动MSBR池回流污泥泵进行内循环。每日干污泥的供应量为80 t,粪便污水8 t。根据出水C和微生物相的变

7、化,间隔几日往厌氧和好氧池内分别添加尿素500 kg和过磷酸钙10 。减小厌氧池搅拌强度,每格池中只开一种搅拌器,每隔12 h切换一次,改善挂膜效果。SBR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52.5 mg/L。此后隔天排出部分上清液(600 000 3)并加入新的污水,逐渐加大负荷,此阶段不排泥。培养期间通过镜检密切观测MB池中微生物相的变化;同步进行进、出水水质及反映活性污泥性能指标的测定。10天之后观测,S沉降比为4左右,出水COD仍较高。通过镜检观测到菌胶团比较松散,原生动物较少。为此增长供应某污水解决厂新鲜二沉池污泥80td,共天。10天之后继续观测,镜检中浮现了轮虫等后生动物,但数量不是诸多,这表

8、白污泥正在进一步驯化。再进一步提高D负荷,开始以 /h持续进水,一天进0 h。这段时期污泥增长速度不久,污泥SV沉降比呈线性上升,出水COD始终比较稳定。继续提高负荷至800 m3/,最后S沉降比为15%左右,主曝气区污泥浓度为2 gL。从直观上看,厌氧池组合填料微生物挂膜状况良好,MSBR池生物污泥色泽呈浅黑色,镜检时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均较多,并且较活跃。 表1中列出了污水解决厂试运营4个月以来每月平均日污水解决状况,从中可以看出该解决系统有较强的CD、BD清除能力。进水O为87.6991.2 m/,BD为21.27. m L时,出水COD基本稳定在20 mg/L,平均清除率为7%左右,BO

9、D不不小于30 /L,平均清除率为9左右。而进水pH普遍比较高,这与设计规定有很大的出入,在试运营期间几乎就没有启动过加碱装置,导致了设备的极大挥霍。 表1 试运营期间每月平均日污水解决状况时间CODBODpH进水(mg/l)出水(mg/l)清除(%)进水(mg/l)出水(g/l)清除(%)进水出水099.220.89.57.686588.99.457.51874.6196.377.626.725489.8.747.45196.18.78.235128.38.09.337.420193.9193.279.322.319691.18.667.454 结论和建议(1)解决系统持续运营成果表白,解决

10、以染料工业废水为主的大中型污水解决工程采用物化和生化组合的工艺路线是可行的,出水水质基本达到了排放原则。其中MBR生化池具有较高的COD,D清除率。(2)工艺设计中应改善之处有:提高泵房应改在调节池后便于加药量的控制;进水流量过大,气浮池出水带渣严重,由于污水以分散染料为主,建议将气浮工艺改为沉淀工艺;厌氧池可考虑与BR池合建,以节省土地资源及投资费用。考虑到该污水厂重要解决对象为染化废水,可生化性较差,建议RT应不小于16 h;因进水表面活性剂含量较高,导致MSB R生化池泡沫过多,引起了污泥上浮,严重影响生化池的正常运营,建议在MSBR池好氧区及主曝气区增长消泡装置,本调试过程中采用直接喷洒消泡剂,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操作上存在极大的不便;出水色度仍比较高,应增长脱色工艺,建议SBR后续工艺串联气浮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