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高中生的厌学情绪分析和对策研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109911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高中生的厌学情绪分析和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留守高中生的厌学情绪分析和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留守高中生的厌学情绪分析和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留守高中生的厌学情绪分析和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留守高中生的厌学情绪分析和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高中生的厌学情绪分析和对策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留守高中生的厌学情绪分析和对策研究关传军)摘要:社会一直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及教育,这些留守儿童上高中后关注度相应的降低了,实践中,留守高中生也存在着不少心理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应该属于厌学。经过多年的调查了解,发现留守高中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在农村普通高中尤为普遍。导致厌学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因素、社会风气以及学生本人的意志力等方面,因此,帮助留守高中生克服厌学心理,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高中班主任一项刻不容缓的责任。关键词:留守高中生;厌学情绪;班主任一、定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一部分农村人口外出打工,致使一部分儿童留守在老家,形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的界定,

2、范先佐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1。江荣华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16 岁以下的孩子2。丁杰、吴霓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而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 岁)3。可以看出,关于留守儿童概念,有三个因素需要把握,一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二是孩子留守老家,三是16周岁以下的孩子。而这些留守在家的16周岁以下的孩子,在初中毕业后,有一部分进入高中学习,如果他们继续留守,实际上就形成了留守高中生。依照我国法律,这部分留守高中生,还是未成

3、年人,而且他们正处在青年前期,思想人格还没有完全形成,还处在变化阶段,可塑性很强。因此关爱留守高中生,让他们健康成长,也是至为重要的一件事。二、问题的提出笔者所在一所寄宿制农村普通高中,有不少学生就属于留守高中生。2012年担任了一个班的班主任,班级68人,大多来自当地农村,约占98%。经过初步调查摸底,班级同学中属于留守学生的就有42人,约占62%,调查同年级的其他班级,也基本类似,随着了解的深入,发现有不少一部分留守高中生都或多或少存在厌学情绪,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上进心。具体表现为,上课精力不集中,作业马虎或者不做,课下打上网游戏,考试成绩差,前途感渺茫等等。三、厌学情绪原因分析经过一段时

4、间的调查梳理,除了对已经读了九年书感到劳累外,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由于这些孩子大多从很小的时候就留守家庭,和父母分离,长期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要么是过度宠爱,要么过早承担生活重任,再加上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育,久而久之,就形成任性,不听说教,产生厌学情绪。同时,因为父母在外务工,家庭收入增加,条件改善,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父母们往往在金钱上过度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潜意识觉得钱来得容易,这也是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二)学校因素由于我校属于农村普通高中,招收的生源中考生分数普遍较差,是当地

5、几所重点高中录取以后的生源。这些招进来的高中生,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初中的底子薄,知识掌握的不牢,学习习惯也不好。他们心里也明白,在这样的高中想考上理想的大学难度较大,既然升学的几率不大,学习的劲头就不足,于是就产生厌学。(三)社会风气影响由于这些学生对外界的了解,看到考上大学,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考上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新的“读书无用论”出现了,再一次的刺激着他们的脆弱的防线。另一面社会风气、社会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灵。再加上网络和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诱发着学生厌学、逃学。(四)学生自身不够坚强当然,上面分析的都是外因,真正起作用的是孩子自身。由于长期留守

6、,心中积压的情绪长期达不到宣泄,造成情绪不稳定;由于缺乏沟通交流,这些同学性格往往较为孤僻,甚至有一种自卑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就会感到无助。再加上学业负担重,自制力差等原因,促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产生了厌学。四、厌学矫正的对策建议经过实践的调查了解,作为班主任,积极采取措施,尽早干预,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班级有厌学倾向的同学克服厌学心理,尽早找准人生定位,走上人生正确的轨道。为此,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分享。(一)早发现早干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厌学原因种种,易于发现,班主任要善于观察,早发现早干预,事半功倍。此时,落下的功课少,思想还不顽固,做起工作容易,学生厌学情绪容易打消。为

7、此,班主任要深入班级,深入学生群体,能够从多方面观察了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稍有风吹草动,立即能够采取措施,以更为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导向去鼓励孩子,以远大而丰满的理想目标去激励孩子,以具体而切实的目标规划去指导孩子走好人生最最重要的青春之旅。(二)与家长共同关爱由于多年留守,学生与家长有一种陌生感,但是从学生内心角度又渴望和家长沟通交流,为此,作为班主任要经常和学生父母取得联系,得到父母的帮助,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让父母发挥作用,多和孩子做感情沟通,消除孩子的孤独感。这样父母和老师合力教育,效果会大大提升。(三)动之情晓之理高中生处于青年前期,对社会现象和道理,已经基本可以理解

8、了。虽然今天上大学不再是“铁饭碗”,虽然农村普通高中上好大学几率较小,但是要让他们明白,人生在于奋斗,只要有目标、有梦想,只要努力,就能够实现。即使我们同样去打工,也是新时代的民工,也要有一定的文化、技术,不能再走体力劳动等等这样简单的劳动了。父母之所以出钱让你读书,就是要你改变生活的道路,让你的人生出彩。让学生动心动情,迷途知返。(四)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唤醒学生内在动力,是解决厌学的主要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其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困难,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培养学生的学习

9、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的内驱力就得到激发了。(五)增强学生意志青少年学生最大特点就是情绪不稳定,意志力不强,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不住,这个时候,作为班主任或授课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增强意志力,增强抵制力,扭转不良倾向,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学习上。班主任要多方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帮助学生克服网瘾,克服厌学心理,使学生逐渐走上学习的正轨。总而言之,人们在关注留守儿童的时候,应该向前延伸,也要多关注留守高中生。在青春期本来心理就不健全,不能期望在高中马上就成熟起来,因此除了社会关注外,更多的是我们学校、我们班主任、我们授课教师,从多方面关心爱护,弥补他们心里缺失,帮助他们内心强大起来,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走上正确的学习轨道,好好学习,成长成才。参考文献:1丁杰,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297(10):15 -18 .2 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州学刊, 2006(1):117-120.3 江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6(2):71-72.4 潘璐,叶敬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J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