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109563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近年来,由于 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产品(以 下简称电子产品)的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 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我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趋严 重。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 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 呵护孩子的眼睛。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经省政府同 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一、目标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 2018 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 0.5 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的设区市 每年降低 1个百分点以上。到 2030

2、年,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 岁儿童近视率控 制在 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 38以下,初中生近视 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 70以下,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 25以上。二、重点工作(一)实施视力健康教育促进工程1开发和拓展健康教育宣传资源。充分发挥健康管理、 公共卫生、眼科、视光学、疾病防控、中医药相关领域专家 的指导作用,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积极宣传推广 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健康教育专业广 泛开展健康教育巡讲活动,向学校、学生、家长、教师等发 放各种公益性的学生近视防控折页、手

3、册、海报等,宣传儿 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知识。结合全国爱眼日开展保护眼睛宣传 活动,在全社会营造高度重视近视、积极支持和参与儿童青 少年近视防治的良好环境和氛围。2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开足开好健康教育相关 课程,向学生讲授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积极利用学校闭 路电视、校园网、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对学生开展科学用眼 护眼健康教育,提高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培训培 养健康教育教师,开发和拓展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支持鼓励 学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团,开展视力健康同伴教育。3强化学生健康意识。教育学生增强“每个人是自身 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 康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视力状况

4、,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 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 和治疗。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教育学生遵守近视 防控的各项要求,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读写姿势,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3 次以上,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不熬夜、少吃糖、不挑食, 自觉减少电子产品使用。(二)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工程1强化户外体育锻炼。强化学校体育,切实保证中小 学生每天 1 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 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 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 每周 3 课时,高中阶段每周 2 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 30 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上午大

5、课间应安排在第 2 节和第 3 节 课之间,小学阶段两节课之间的课间休息应不少于 15分钟。 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和督促学 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全 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 况。2增加适合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地设 施。着力构建五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 15 分钟健 身圈,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健身。 继续做好大型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馆向儿童青少年免费 或低收费开放工作,不断提升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三)实施减轻过重课业负担工程1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 标

6、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 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 进度。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 管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书面家 庭作业不得超过 40 分钟,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得超过 60 分钟,初中不得超过 90 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 业时间。寄宿制学校要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科学布置作 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 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 家长作业。2加强考试管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 学全覆盖。坚决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试次数,小

7、学一至 三年级不得举行全校统一考试,四至六年级每学期可举行 1 次全校统一考试,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市级质量监 测每学期不超过 1 次。初中除学业水平考试外,质量检测每 学期不超过 1 次。学校要遵循教学规律,严格控制各学科测 验次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精神负担,克服以考代教。严 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 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 据;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3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家长要配合学校切实减轻 孩子负担,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 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四)实施教室光环境达标

8、工程改善视觉环境。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鼓励采购符合标 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 要求的学习环境。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严格按照中小 学校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建设,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 (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 备。加快消除“大班额”现象。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达标 率 100。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 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 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五)实施视力健康综合干预工程1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 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

9、严 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 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 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 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 30%,原则上采用纸 质作业。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 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 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 15 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 1 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 3040 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 10 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2坚持眼保健操等护眼措施。中小学校要严格组织全 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 1 次眼保健操,认真执行眼保

10、健操流 程,做眼保健操之前提醒学生注意保持手部清洁卫生。教师 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 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提醒学生遵守“一尺、 一拳、一寸”要求,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 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 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要了 解其视力情况。3建立视力档案,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结合开展 06 岁托幼机构儿童和散居儿童定期健康查 体工作,同时要开展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对发现的视力低常 儿童,及时告知家长进一步诊治,做到早监测、早预警、早 发现、早干预。2019 年起,06 岁儿童

11、每年眼保健和视力 检查覆盖率达 90%以上。在检查的基础上,依托安徽省妇幼 卫生信息系统,将 06 岁散居儿童及托幼机构儿童眼保健 和视力检查信息及时录入,进行电子存档,并随儿童青少年 入学实时转移。学校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认真开展中小学 生视力筛查,将眼部健康数据(包括屈光度、眼轴长度、屈 光介质参数等)及时更新到视力健康电子档案中,筛查出视 力异常或者可疑眼病的,要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防控方 案。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 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在卫生健 康部门指导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 2 次视 力监测制度,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

12、提醒教育,为其开具个 人运动处方和保健处方,及时告知家长带学生到眼科医疗机 构检查。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等的报告和统计 分析,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学校和医疗卫生机 构要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电子档案。4加强视力健康管理。建立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保 健教师)、家长代表、学生视力保护委员和志愿者等学生代 表为一体的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 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 医务室(卫生室、校医院、保健室等)力量建设,按标准配 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5规范近视诊疗工作,做好随诊评估。县级及以上综

13、 合医院普遍开展眼科医疗服务,认真落实近视防治指南 等诊疗规范,不断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根据儿童青少年视 觉状况,进行科学验光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按照诊疗规 范进行矫治。叮嘱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应遵从医嘱进行随诊 以便及时调整采用适宜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对于儿童青少年 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患者,应充分告知疾病的危害。制定 跟踪干预措施,检查和矫治情况及时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 康电子档案。积极开展近视防治相关研究,加强防治近视科 研成果及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 治中的作用,制定实施中西医一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积极推 广应用中医耳穴压豆、眼部穴位贴敷等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 法。6坚

14、持科学保育保教。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落实安徽省幼儿园保教质量规 范,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严禁“小学化” 教学。保证儿童每天 2 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 得少于 3 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 1 小时,结合地区、 季节、学龄阶段特点合理调整,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幼儿睡 眠、运动和游戏时间。为儿童提供营养均衡、有益于视力健 康的膳食,促进视力保护。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时要主 动控制使用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六)实施家校联动工程1引导家长共同开展近视防控。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 关重要。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减少 长时间看电视和看

15、手机,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06 岁是孩子视觉 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当高度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 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2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 多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 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 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 60 分钟以上。已患 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 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 暑假体育作业,使其掌握 12 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 养成终身锻炼习惯。3避免不良用眼行为。家长

16、要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 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 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 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 超过 40 分钟。4保障睡眠和营养。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 每天睡眠 10 个小时、初中生 9 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 8 个 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 的营养膳食。5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家长要改变“重治轻防”观念, 经常关注家庭室内照明状况,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用眼卫生 习惯。掌握孩子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随时关注孩子 视力异常迹象,了解到孩子出现需要坐到教室前排才能看清 黑板、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 睛等迹象时,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进行 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治,尽量在眼科医疗机构验光,避免不 正确的矫治方法导致近视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