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县城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9109233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澄城县城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省澄城县城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省澄城县城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省澄城县城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省澄城县城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澄城县城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澄城县城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澄城县城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

2、普遍现象,正确且符合题意;事物的变化是规律的,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2.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表明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本题选A项。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在尊重自然规

3、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不应顺从自然而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改造自然。故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了自然界的客观性。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 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B正确且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排除;C 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4.“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A. 自然从来不飞跃B

4、. 物理不外于吾心C.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D.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答案】C【解析】选项A否定了质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是静止的观点。选项B认为主观精神决定物理,是唯心主义,故排除。运动的开始是天地的“心”(法则和主宰),承认了运动,但没体现唯物主义。材料的哲学观点认为道就是运动,是气这种物质产生了生生不息的流行(包含辩证法思想,与C观点一致,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定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名师点睛】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之处在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也是唯一科学的唯物主义。但唯物主义的这三种基本

5、形态的根本观点是一致的,都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5.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 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B.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C.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 事物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题干中“飞花、船行走、半日风”都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而“云不动”则表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因此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符合题意。A观点错误,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不符。D观点错误,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事物是不断运动

6、变化发展的。考点:运动与静止6.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创作为背景,意识的形式不能决定客观存在,故错误;反映者的想象能力也不能决定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故错误;莫言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

7、术风格也深受故乡民间艺术的影响,体现了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故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定位】此题考查了意识的相关知识。7.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A. 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B.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C. 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D.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答案】B【解析】意识能够

8、指导人们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错误;精神的力量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A错误。答案为B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8.曹操大军在行军途中,士兵口渴,操以鞭指前面说有梅林,士兵于是不渴。这就是所谓的“望梅止渴”。下列对“望梅止渴”的理解正确的是()A. 望梅对人来说毫无意义B. 在一定条件下意识也可以决定物质C. “望梅”确实能“止渴”D. 意识不能代替物质,“望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渴问题【答案】D【解析】“望梅”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人战胜口

9、渴有一定的意义,故A、C两项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故B 项错误。9.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 客观性 B. 能动性 C. 对象性 D. 任意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10.据吕氏春秋自知记载: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

10、,悖矣!下列材料与此寓意相符的是()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 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C.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D.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答案】A【解析】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害怕别人听见可以理解,但认为别人也相继听不见是有悖常理的,体现了对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启发人们面对现实尊重客观规律,是唯物主义观点。选项A唯物主义观点,选项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选项C不可知论,选项 D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1.辩证唯物

11、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 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 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答案】B【解析】“物质”并不是指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A项不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项正确;“物质”并不指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C项不选;“物质”是客观实在,不是客观存在,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点睛】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不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征和唯一特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指不管人们承认

12、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既指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包括了意识的存在,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它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12.如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A. 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 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C. 意识对客观世

13、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 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下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C正确且符合题意;A 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应排除;B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13.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 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 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答案】A【解析】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整个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明运动是无

14、条件、绝对的,故A选项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排除;C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认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否认运动的绝对性,片面夸大相对静止,把世界说成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这属于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二是否认相对静止,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否认静止的存在,否认事物的稳定性,把事物说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东西,这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14.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通常感到时间在不断流逝,然而有的科学家认为,和空间一样,时间是不会流逝的。其实,不管人们有何感觉,意识的内容都是()A. 主观意志的产物B. 客观精神

15、的产物C. 人脑机能决定的D. 客观存在的反映【答案】D【解析】不管人们有何感觉,意识的内容都是来自于客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项符合题意;AB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错误;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器官,但不能决定意识的内容,意识的内容都是来自于客观世界,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点睛】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自生的,离开了客观对象,就不能产生人类意识。15.长城汽车天津生产基地二期于2012年底竣工,而根据H6、C50等车型的市场需求情况,厂方已经调整了生产计划,将原定在一期工厂生产的SUV车型转到二期的生产线进行生产。该厂的这一举措()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体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现了客观应适应主观的需要如实地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客观实际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长城汽车天津生产基地根据H6、C50等车型的市场需求情况调整了生产计划,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