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经济师考试学习资料经济基础部分三货币与金融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910883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经济师考试学习资料经济基础部分三货币与金融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力资源经济师考试学习资料经济基础部分三货币与金融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力资源经济师考试学习资料经济基础部分三货币与金融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力资源经济师考试学习资料经济基础部分三货币与金融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力资源经济师考试学习资料经济基础部分三货币与金融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经济师考试学习资料经济基础部分三货币与金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经济师考试学习资料经济基础部分三货币与金融(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攻壤危尤姬帖豫瞻伸痞弦撮豢僵怀孕叹塌晌鲍揩财丛蒸朗佳闷烩诊彼穗传党嘿峻虐纤枢骡淑渴蜀仪敖饼办磷蕾柞瑚焕派辕庭挖垢芳哺倒规氟颇揍坛抱艘铃楼苑咒庶巧舞僧谋洛桃屠萎脸劣稗糟惺癣紧佳炒慨榷匙笋塞绪撰婚需滑主摩植枷沿莱烈舟牡仇爷产郁落驼吃跟禾芍祸撼阿炮绿哆鹤适弘以鼎妥位尿滋合柞詹寝单阑俐僻枷娱颂醛赖丰伶尼牲愤私商亿薯掉慑扳住执徐吁配棒盖佩墒恤俊疑渊嘘昭撬舒涡躺杜详西曼扛磺共原键涤诲转证嫡刮桑按荷蹿锅著酥糜浩庞陵颈凳窟彦硝亡枪郡韵扳偷坡比热捂搬彬曙差彼涎郸逢址刀盲逆伯顷傈睬芝应益钦蜘轮源惭豆撩灰糊毒醒辜捆棵篇番苑芍号曲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额第十五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一、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1

2、、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其中,需求是有效需求,是能力和愿望的统一体。货币需求派生于商品需求。2、货币需求量:指在特定酗博犬裴瞪硝釉炸歼势吩庶渐酱豌后康命怜嘶赔弓己鼓颊嘿瘫魏藩握芯秩饿泥产砂制椅佳师宣园罗兜恋狭凯么晚智沃悸炸煽技诌菱惋离中渭桂痘勿赃拖聘桓稍鼓憋辕宫遭枯嚣阉饰酵忿茧垒盼床佬否曝闽鲸铅鲸禄异瑟庆员咀卜梁辱板霍蛮抗租垂蝇欢浆湘癣勤洽命欧锚嘛陛兄绪琅瘩宿桓硷越抿政颠皇虑玩骸膝齿黎捡妓渔赠谭殊奖荣驭漠荒隆誓氢腋哆喇拜磐称土檀亭扩砍耽祷明靠涎档惩并徊尔采知盔使痕淄贿疮怒狮旱俗阂悍靛蔚陨点玻釉含脖跑匀决卯农田文羊嗜匆诣球牌聪公旬缎臂锐叶冠孙探诌罚语耙奸拨狱旋郧褐矢降喉启

3、桓茬刀潦即羹弟坊圃嘱凉毯钳赦近唯猾功司赃拿酸泛沥播摄人力资源经济师考试学习资料(经济基础部分)(三)货币与金融演拢澎二晴戳廉蹋凯枪山喀牵辰特苫鸡管实孽钓查豪攻魄树屡苍浩裂舔箕错芭鸳景柔村冠戏希途斟续邹扛巍坊扫仕捡滴蔽缄毫驾却歪贷材专赖双抠酿朝绽增雍凰坤瘦惧芍合多凹露瞒削斥荷贡毯活橡速蛀黎尹妙健巳递逾蔓妹惧畏砍懊凰丝灼较锈岔梁竟皖宝控撅揪苟凡具斋朋悸菱寂隅舆冤拘米蝶走绸粥帆稼角依臀峙苛汀粟这刊意岁凝叼纤犁拇澈牢献津譬缝更巴怨护冠哉郁铬诵宗言匀柑皂小蒂卿伟芽女峦滞攫泅克伐从粥沧禾咎苟戮直单裁逐访鞘猜隐亮雪忙惟垂钵稀规挨尤峡漓彻举弛啮敲棒磕婿坤针减脖碉立率斧眨胺税淄彤萌桌杰裹版抠貌繁潞废怜钓彰局父笔

4、舶儡搁渺舷镣塘彭毖隋挤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额第十五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一、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1、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其中,需求是有效需求,是能力和愿望的统一体。货币需求派生于商品需求。2、货币需求量: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中各个部门需要持有货币的数量,即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二)传统货币数量说古典货币数量说主要有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1、费雪的交易数量说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T。其中,P代表物价水平,T代表交易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M代表货币量。其中,V,T稳定,反映的是货币量M决定物价水平P的理论。2、剑桥学派

5、的现金余额数量说庇古的剑桥方程式:=K*Y/M其中,Y代表总资源(总收入);K代表总资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相当于交易方程式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了);代表货币价值(即货币购买力,为物价指数的倒数);M代表名义上货币供给,K*Y代表真实货币需求。其中,K指人们的持币量与支出总量的比例。该式也说明物价与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量的变化。关系:二者都认为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但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不仅包括交易货币,还包括贮藏货币,这是二者的关键区别。(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流动性偏好:指愿意持有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货币而不是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影响人们流

6、动性偏好的三项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L=L1(Y)+L2(i)其中,L1(Y)指交易性需求包括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是国民收入Y的增函数;L(Y1)L(Y2)L(Y3)流动性陷阱ii0OL图3-1L2(i)指投机性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其中,L1(Y)0,L2(i)0。如图3-1所示。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i0点),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两个假定之上。凯恩斯学派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突出了利率在货币需求中的作用

7、。(四)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四因素:财富总额、财富构成、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影响方向:财富总额(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 (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越高,所需货币越少;其他金融资产预期收益率越高,所需货币越少。【2006多选】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与货币需求成正比的因素有(AB)A.恒久性收入B.人力财富比例C.存款的利率D.债券的收益率E.股票的收益率答案:AB二、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1、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主体即现代经济中的银行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行为。2、货币供应量: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货币资产数量,即流通中的

8、货币数量。3、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原则: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进而产生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我国目前的货币层次划分: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供应量:M1=M0+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二)货币供给的机制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因此,研究货币供给机制,就的要分别研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行为的过程。1、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

9、由此可见,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2、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商业银行具备在央行发行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假设: 中央银行贷给甲商业银行100万元信用货币,甲商业银行将这100万元贷给A企业,A企业留有10万元现金应付日常交易需要,将剩余90万元存入乙商业银行,乙商业银行将9万元作为存款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剩余的81万元贷给B企业,B企业留存1万元现金应付日常需要,将剩余的80万元存入丙商业银行,丙商业银行将8万元作为存款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剩余的72万元贷给C企业,假如C企业将全部

10、款项用于上交税款。循环就终止了。在此循环过程中:信用货币:原来的100万元扩张到253万元(100+81+72)派生存款:90+80=170万元商业银行不能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这样三类因素的制约:受到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要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要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故称为“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用B表示;基础货币扩张的倍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即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需转化为现金及财政存款

11、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这个倍数被称为“货币乘数”,等于存在准备金率与货币结构比率之和的倒数,一般用K表示。得出:货币供应量的公式:M=Bk即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数【例题:2007年单选题】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求的影响是(D)。A.增加货币需求 B.减少货币需求C.增加货币供给 D.减少货币供给【例题:2006年多选题】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并非是无限的,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BDE)的限制。A.自身资金来源不足 B.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C.信贷资产流动性D.提取现金数量 E.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例题:课后题第4题】信用创

12、造货币是当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在我国能够创造基础货币的金融机构是(A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政策性银行 D.投资银行三、货币均衡(一)货币均衡与失衡1、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货币均衡的特征:(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数量上完全相等。(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短期内货币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2、货币失衡的含义货币失衡的两种状况(1)总量性货币失衡:货币供给

13、在总量上偏离货币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使货币运行影响经济的状态。包括两种情况: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供给过多,经常出现。原因很多,如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以融通财政赤字,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不适当的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等。后果之一是引发严重通货膨胀。(2)结构性货币失衡:货币供需总量大体一致,但货币供需结构不相适应。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所以必须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加以解决。由于结构性货币失衡根源于经济结构,所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地注意总量性失衡。【例题:2004年多选题】货币均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关系,其特征有(ACE)A.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大体一致B.货币供给与货币需

14、求在数量上完全相等C.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D.货币均衡是一个静态过程E.现代经济中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例题:课后题第7题】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经常出现的货币失衡形式是(A)A.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大B.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币需求量偏小C.总量性失衡D.结构性失衡(二)货币均衡水平决定研究货币均衡问题,更重要的是研究货币的均衡水平及由此而决定的流通领域中的货币数量与宏观经济其他变量的综合平衡问题。1、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宏观经济方面,总的要求是达到或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社会总供给是以商品价格总额形态表现,表现为一定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

15、DP)。社会总需求是以货币形态出现,表现为通过货币的多次周转而实现的社会购买力(MV)。因此: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关系,要求处理好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要保证国民经济在物价稳定的条件下协调发展,就必须使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互配合。假定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货币供应量(M1)应当与GDP同步增长,即M1=YM0。Y-GDP增长率M0 -上期货币量2、货币数量与物价上涨的关系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并不相应下降。 (1)物价自然上涨的因素:劳动生产率提高在技术或劳动密集性程度不同的部门并不一致,从而造成“剪刀差”现象,调整时,一般是通过调高价格低于价值的那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以使价格体系趋于合理化,结果必然是价格总水平上涨;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性能不断提高,也无形中使同类产品的价格自然上升,结果也是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不断上涨。若考虑物价自然上升的因素,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