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择校重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107376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择校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经济学择校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经济学择校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经济学择校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经济学择校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学择校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择校重点(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学择校指南很多同学考经济类的专业,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生存以及就业问题,希望通过经济学加强自身竞争力。这类学生有如下几类:第一类,本科阶段就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一般基础较好,应该在考研和就业之间自己判断, 看是立即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更适合你的发展。总之,大可不必放弃所学的经济学专业,中国的未来需要更多专业的经济人才。第二类,本科阶段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学习成绩一般但综合能力突出的可尽量寻找工作。 而学习成绩一般也无明显特长的同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本科四年的学习,尽量找出自己的优势所在,决定是否考研。如果确实跨专业更能发挥自己的潜力, 也不必留恋本专业。第三类,对于那些希望跨

2、专业考经济学研究生的同学,这时候一定要慎重。 因为在金融危机这样动荡的环境中,往往中小企业和基础竞争力较低的个人首先受到冲击。跨专业报考中不少又是追逐热门而来,看中的是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的美好“钱”景。这类人首先 要弄清楚自己是不是跟风追逐热门专业报考,也许今天的热门等到毕业后就不再是热门了, 而且有些热门专业的水分很重,有炒作和跟风的成分;其次要弄清楚自己是否具备跨专业报考的实力,因为有不少经济本专业出生的考生需要趁经济危机充电,竞争激烈程度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下降。只有在充分考虑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到底该如何综合考虑考哪所经济学类的院校呢?经过跨考教育专业咨询师的分析,可以看到地域

3、性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选择院校的时候一定要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报考经济学专业,如果未来想到公司里或者政府机关就职,地缘因素比较明显。 而且一般比较好的院校都在上海、北京两地,当然武汉大学、浙江大学、西南财大等院校也不错。由于经济、金融等发展问题,京沪之外的高校所遭遇的劣势也是很明显的。同时,报考时要考虑毕业后想留在什么地方工作,想在什么地方谋求发展, 就业或者创业,还是想继续读书,争取留校任教,或者到一些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工作,这些问题在择校报考时最好妥善处理好。一方面毕业后,大家不可能有太多时间跑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另一方面在政策、经济、信息、交通、成本上不允许,不可能长期地住在外地找工

4、作。尤其是经济学方面的专业,在就业方面差异比较大,比如金融这两年非常热门, 但政治经济学等就差了一些。 如果在一线城市求学,在读研期间还可以做一些外部的兼职工作,获得实践演练的机会。“名校情结”,是考生在报考学校时,对知名高等院校抱有的一种带有强烈偏爱的主观意愿和报考倾向,这种倾向甚至会持续影响考生的报考选择。从心理机制来看,考生“名校情结”的背后是高成就动机的驱动力,另一方面,“名校情结”背后的高成就动机会给考生带来高心理压力。因此考生在选择院校的过程中要合理看待利弊,不可盲目追求名校。选择院校不是一蹴而就的,专家建议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对经济学院校进行考 核。1)专业设置选择院校必须和专

5、业挂钩,因此,专业设置的强弱程度是第一要考虑的要素。跨考专家建议:如果考生对国民经济学感兴趣,那么就可以查找国民经济学专业分布的考研院校,针对各个院校的实力做一个排名,作为其中的一个参考。2)师资师资力量决定考生在读研期间能够得到的指导和最后的学术成果,因此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专家建议:考生在专业设置的基础上,查找院校的相关导师、 导师的学术成果等内容,也可以到听取目标院校研究生的介绍,或到考研论坛 上和网友交流。3)地缘因素相信很大一部分考生最后的就业环境都和自己所在院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地缘因素成为了选择院校的一个重要指标。目标院校所在城市经济和科技比较发达,会带给经济学研究生更快速的

6、信息流通和更多的实习和就业岗位,这对学术研究和就业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跨考专家建议:如果要做理论研究, 或者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 还是选择大都市中 的院校。当然,我们不排除很多中部地区的很多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像武汉大学、中南财经、西南财大也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所以说盲目的追求名校不是辩证的择校观,你必须对经济学类院校做一个客观的考核,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以下是经济学考研热门专业分析与推荐院校一览表、经济学专业全国院校排名和近几年复试最低分数线,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 参照各高校特点和复试分数线,酌情考虑选择适合的专业和学校。级学科-级学科热门分析院校推荐

7、理西2方西方经济学是其他经济学学科的基础,研究方向主要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计量北京大学光华管 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论经学、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制度、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纟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学等政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济治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规律的科中国人民大学、北学,可分为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劳动理论与收入分配、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学经政府规制与公共选择、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国际经济开大学等济学合作与政策等研究方向。金融学金融学是目前非常热门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

8、运动法律。该 专业几乎每个方向都很热门,但特点各异,具体包括货 币银行学、金融经济、投资学、保险学、公司金融等研究方向。中国人民银行研 究生部、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复旦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 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 大学、厦门大学等国际国际贸易学是运用国际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和分首都经济贸易大应析方法,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国际贸易政策、国 际贸易实务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用贸研究方向有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国际经济技术贸易大学、浙江大学、易学合作理论与实务,国际经贸法律与政策,世界贸易组织东北财经大学、厦门大纟研究,中国对

9、外贸易研究等。学等济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财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也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上海财经大学、中学政学过程中的税收问题,以及国内外财政和公共财务管理理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论与实践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方向有财政理论与制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度研究、公共财政管理研究、区域地方财政与地方财政经大学等研究。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联系理论以及各产 业部门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服务于宏观 经济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的产业分析及政策。研究 方向有产业结构、组织与政策研究、产业投融资研究、 现代工业经济与公司制度研究。复旦大学、中国人 民大学、南开大

10、学、东 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 大学、暨南大学等排名院校等级近年复试最低分数线2006 年2007 年2008年2009 年1北京大学A+3653603703702中国人民大学A+3553453603503南开大学A+3503403453354复旦大学A+3753653653505厦门大学A+3653603403406上海财经大学A+3653423553587南京大学A+3603603603408浙江大学A+3653503553459武汉大学A+36035036534010西安交通大学A35033036035011中山大学A34034035032012东北财经大学A34032533531513中

11、南财经政法大学A34032533531514西南财经大学A34032533531515清华大学A36535035033517中央财经大学A34032533533518山东大学A34534034533019吉林大学A35034533033020华中科技大学B+355330345330国家线340325335315经济学专业全国院校排名(院校排名选自: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 据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报考院校录取的难度。注:各校复试分数线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各校专业课试卷不同,因此该数决定报考金融学硕土后, 首先考生应当详细了解所报考学校及专业的有关情况,这些情况是考生选择学校及

12、专业时应当予以考虑的因素,并以此作为选择的依据。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 报考条件。(2) 各大名校相关信息及历年招生情况。(3) 考试科目(4) 指定教材。(5) 专业概况。(6) 导师概况。(7) 试题特点。学校及专业有关情况的获得有多种途径,但信息来源要可靠,并进行核实,切忌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以防误导。跨考教育名师认为获得有关信息的恰当途径主要有以下三条:(1) 查阅招生简章。(2) 向往届的研究生咨询。(3) 向导师或研招办咨询。导师对本专业的情况,特别是指定教材、试题特点、考试范围等情况非常熟悉,向他们咨询这方面情况将受益匪浅。其次,结合自身条件,个人兴趣及发展规划考生在了解有关

13、院校及专业的基本情况后,还要考虑自身条件、个人兴趣及发展规划等因素,以最终确定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报考金融学硕士要求考生有较好的文科功底、较强的理解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部分学校对数理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考生要考虑自己的知识结构、兴趣、特长、考研机会、择业去向等因素,全 面权衡,慎重挑选自己理想的院校和专业,确保报考成功,这是考研成功的第一步。再次,认清录取线与考研难度的关系跨考教育优秀学员认为在选取学校的时候,不能以录取分数来简单的划分学校的难度,像人大,北大的专业课分数很少给高分(极个别人除外),像外经贸,联考那样给出的近140分几乎不可能,一般的分数都集中在100 - 120之间(最后考上的),所以这几个学校的录取线低于联考学校在情理之中,但并不是说他们容易考。就算在联考学校当中, 专业课的阅卷也不能保证是同样的标准,所以说出现某学学校的分数高于南开等名校也并不一定说明南开等学校容易考,他们的实力不行。专业课是变数最大的一门了。近些年很多公共课成绩优秀的考生都是栽在专业课上。由于对于北大,人大,清华和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来说,专业课不过线的风险很大,相比 之下,联考的专业课题更基础,给分也很高,有利于理工科学生跨专业考试。个人认为,如 果公共课水平不是很突出,但是专业课水平很强的话,放弃联考参加专业课比较难的学校的 考试还是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因为可能会有很多总分比你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