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印机维修简明学习教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107312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7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印机维修简明学习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复印机维修简明学习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复印机维修简明学习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复印机维修简明学习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复印机维修简明学习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印机维修简明学习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印机维修简明学习教程(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印机维修简明学习教程第一章复印机的工作原理复印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原理:静电原理电荷有正负两种极性,所谓静电原理是指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即所谓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图-1所示同性相斥异性和吸光学成像原理光学成像的基本知识:物体通过光学镜头成像为图像。图2所示尤学敏:大光学成像笥易示图半导体原理半导体原理就是在静态、或加反向电压时为绝缘体;而在加正向电压时为导体。复印机用的感光鼓材料则是感光型半导体:即在暗态时(不受光)为绝缘体;而在亮态(受光)时为导体。图3所示。兖电后暗恋时光熙后先陂什MF*诵*v4-+44-+金属基体盛充津丰导体充电后工作于意图总结:复印机的

2、工作原理是利用光导体的电位特性,在光导体没有受光照的状态下进行充电,使其表面带上均匀的电荷,然后通过光学成像原理,使原稿图像成像在光导体上。有图像部分因没有受到光照(相当于暗态),所以光导体表面仍带有电荷,而无图像区域则受到光照(相当于亮态),所以光导体表面的电荷通过基体的接地,使表面的电荷消失,从而形成了静电潜像。再后是通过静电原理,使用带有极性相反电荷的墨粉,使光导体表面的静电潜像转化成为光导体表面的墨粉图像。最后,仍然通过静电原理,将光导体表面的墨粉图像转印到复印纸表面,完成复印的基本过程。第二章复印机的工作过程复印机的工作过程及各部件如下图所示:我告政埼反光彼金囱诔光灯清洁利片显影居转

3、印也极X卬机成像过程及各部件名称光学皱头上下走彩他像的像选西电灯复印机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按照复印顺序)充电部件(高压发生器、电极架、电机丝)使感光鼓表面均匀地带上电荷。曝光部件(扫描曝光灯、反光镜、镜头)使感光鼓表面按照原稿图像,形成图像的反转电位潜像。(前章已经讲解)显影部件(显影器、高压发生器)将感光鼓表面的电位潜像转化为墨粉图像。(前章已经讲解)送纸部件(马达、搓纸轮)马达带动搓纸轮将复印纸送入机内,为下一步将鼓表面的墨粉图像转印到纸上做准备。转印部件(高压发生器、电极架、电机丝)通过转印电极使复印纸表面带上均匀的与墨粉电荷相反的电荷,将感光鼓上的墨粉图像转印到复印纸上。

4、分离部件(高压发生器、电极架、电机丝)由于复印纸和感光鼓表面均带有电荷,而且极性相反,所以复印纸在复印过程中不易从感光鼓上分开。因此要将完成复印的复印纸顺利从鼓上分开,需要采取分离的措施。早前的复印机采用机械分离,但易卡纸;当前的复印机均采用电流分离。其中分离电流含有高频交流和固定直流成分。清洁部件(清洁器)将感光鼓表面的残留墨粉清洁干净,为下一复印做好准备工作。所有复印机都不可能通过转印将感光鼓表面的墨粉完全转印到复印纸上。所以,鼓表面均有残留墨粉,不进行清洁,则影响以后复印品质量。定影部件(定影热棍、压力棍、加热器)复印纸上的墨粉图像通过定影固定在复印纸上,以便于保存。若不经过定影,复印纸

5、上的图像一碰就掉落。(所以定影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复印机的过程同时还包括许多辅助过程,主要有:消电部件(全面曝光灯)将感光鼓表面的残留电位清除,为以后的复印做准备。否则复印品会有残留图像或底灰。删边部件(像间像边消电灯)复印品均有前端、前后侧、后端或缩小部分的空白,所以需要通过像间像边消电灯将不需要的感光鼓表面电位清除。第三章复印机的机械结构复印机的机械结构通过其工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复印机机械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光学成像系统主要由曝光灯、反光镜(16或14块)、光学镜头组成。其作用就是将原稿成像到感光鼓上,所以,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直接影响复印品的质量。光学系统的清洁保养和注意事项将在后

6、面的章节详细讲解。感光鼓及成像系统主要由感光鼓、充电电极、转印电极、分离电极以及像间像边消电灯和全面消电灯组成。其作用就是将光学成像系统在感光鼓表面成的墨粉图像转印到复印纸上;然后将复印纸从感光鼓上顺利剥离下来完成原稿到复印品的过像的光学图像转化为电位潜像;再将感光鼓上显影系统主要由加粉马达、墨粉盒、显影磁棍、磁棍刮片、墨粉搅拌器、墨粉输送螺旋杆、传动齿轮组成。其作用是加粉马达将墨粉盒内的墨粉通过墨粉输送螺旋杆送入显影器内,然后墨粉搅拌器将墨粉进行充分搅拌使墨粉带上电荷后吸附在显影磁棍上,磁棍上墨粉的厚度由磁棍刮片控制。最后通过感光鼓表面的电荷将磁棍表面的墨粉吸附到感光鼓上形成感光鼓墨粉图送纸

7、系统主要由送纸马达、搓纸轮、纸盒、传动齿轮组成。其作用就是将复印纸送入机内,为下一步将鼓表面的墨粉图像转印到纸上做准备。清洁系统主要由清洁刮片、回收棍、废粉传动螺旋杆、废粉盒、传动齿轮组成。其作用是清洁刮片将感光鼓表面的残留墨粉刮下来,然后通过回收棍、废粉传动螺旋杆将废粉收集到废粉盒。因为所有复印机都不可能通过转印将感光鼓表面的墨粉完全转印到复印纸上。所以,鼓表面均有残留墨粉,不进行清洁,则影响以后复印品质二1=1定影系统主要由定影热棍、压力棍、加热灯管、热敏电阻、过热保护开关、传动齿轮组成。其作用就是通过加热灯管将热棍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此温度值由热敏电阻控制。然后利用热棍和压力棍之间的压力将

8、复印纸上的墨粉熔化后固定在复印纸上。传动系统主要由主马达、扫描灯架马达、镜头马达、送纸马达和显影马达(后两种一些复印机没有)、传动齿轮、传动链条(皮带或钢丝绳)组成。主马达驱动感光鼓、输纸机构、清洁器、定影器、显影器和送纸机构(一些机型由独立马达驱动);镜头马达控制镜头按不同的比例前后移动,保证复印品效果;灯架马达驱动灯架的前进和后退,同时也要保证灯架的移动与感光鼓的转动同步(具体如何实行后面章节详细讲解);送纸马达则驱动搓纸轮将纸送入机内;显影马达则驱动显影器的转动,将墨粉同步输送到磁棍上(如何、为何实行同步后章节详述)。输纸系统主要由输纸导棍、输纸轮、输纸皮带、树枝风扇、输纸导板组成。复印

9、纸被搓纸轮送入复印机到定影后出复印机完成,除了送纸、转印、定影过程外,需要其他的辅助过程,而输纸系统就是实行复印纸在复印机内正常传输必不可少的部分。当然,这里也涉及复印纸的定位、同步问题,同样在后面的电气章节进行论述。第四章复印机的电气结构复印机的电气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电源部分主要由电源线、开关、交流到直流转换开关电源组成。开关电源的作用是将通过电源线提供的外部交流电源,转换为复印机控制部分需要的直流电源,直流电源一般均采用多组不同电位的输出(常见为24V、12V、5V)o24V提供传感器、马达、电磁离合器等输出部件的电源;12V提供控制板等部件的电源;5V 传感器等的电源。二极管、控

10、制板内芯片、控制部分主要由主控制板、曝光灯控制板、马达控制板等组成主控制板控制复印机的整个复印过程。曝光灯控制板根据原稿的不同浓度控制曝光灯的发光强度。马达控制板根据不同的复印倍率控制扫描灯架、镜头的位置和前进后退速度(一些机型此控制部分集成在主控制板内)。高压部分高压发生器根据主控制板的指令,提供复印过程所需的充电、转印、分离、显影偏压、栅极偏压、消电和预转印(一些机型没有)的高压。显示部分主要部件为操作面板。自动测试部分主要由自动浓度传感器、原稿尺寸传感器组成。自动曝光自动浓度传感器探测不同的原稿浓度获得不同的电位传输给主控制板,然后主控制板给曝光灯控制板不同的指令,控制曝光灯的发光强度,

11、达到最佳的复印效果。自动选纸和倍率原稿尺寸传感器探测不同的原稿尺寸大小获得不同的组合传输给主控制板,然后主控制板根据不同的组合:1、根据已选择的倍率选择与原稿尺寸相同的纸路;2、根据已选择的复印纸尺寸选择合适的倍率。传感器部分主要由扫描灯架原始位置传感器、镜头原始位置传感器、纸路传感器、对位传感器、出纸传感器、无纸传感器、纸尺寸传感器等组成。第五章复印机的调整复印机的调整分机械调整和图像、电气调整两大部分一、机械调整:光学系统调整光学系统的调整主要是:全程扫描灯架和半程扫描灯架之间距离的调整(其它诸如反光镜的倾仰角本教程强烈建议不能调整)。此调整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需调整:更换扫描灯架钢丝绳;复印

12、品与原稿间存在倍率差异;复印品模糊。不同型号复印机调整的标准位置不同,具体机型的调整以该机型的维修手册为准!显影器磁穗高度调整显影器磁穗高度会随着磁棍的老化、磁棍刮片的磨损而改变,磁穗高度的高和低均影响复印品质量。不同型号复印机调整的标准位置不同,具体机型的调整以该机型的维修手册为准!定影器压力调整定影压力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复印品的质量才有保证,过大则容易引起复印纸皱褶;过小则容易定影不老。定影器压力调整在以下情况需调整:复印品定影不老,内容一擦就掉;复印纸出现皱褶,复印品不平整。定影器压力的测试如下:复印机正常工作中复印一张A3全黑版,待复印品一出定影器口立即关机,让复印纸在机内停留15秒钟左

13、右取出复印纸,其效果如下图所示:调整定影器压力的示意图尺寸宽度b4.00.5mmla-c|0.5mm或更少调整标准如上表二、图像、电气调整:光学图像调整光学图像调整主要是:图像前端空白、图像对位、图像删边、图像倍率、曝光灯亮度的调整。图像前端空白调整:复印品的前端空白目的为防止卡纸,所以前端空白必须但有一定的范围,一般复印机的空白为l.50.5mm。图像对位调整:复印机的对位是指复印纸与感光鼓的同步情况,可以通过调整使复印纸提前或滞后,从而满足复印品的前端空白在范围内。图像的删边调整:此调整主要使复印品的两侧图像完整;若是套色复印机,则为了两种或以上的几种颜色在复印中保持一致,不产生套印的漏印

14、或重叠。图像倍率调整:微调镜头或反光镜位置,使复印品的倍率达到标准(部分机型没有此项调整)。曝光灯亮度调整:在曝光灯和感光鼓老化的情况,可以通过调整曝光灯的亮度获得满意的复印效果。电气调整电气调整主要是:电极丝高度、充电电位高低、显影偏压的调整。电极丝高度调整:更换电极丝后应进行高度调整,虽然每种机型的标准不一,但是要求都是不能离感光鼓太近,否则感光鼓容易老化或被强电击穿。充电电位的调整:除非更换的主控制板或高压发生器,否则尽量不要调整。或在一定的基础后,小范围微调(若是在高压发生器上的电位器,则强烈建议不做任何调整)。显影偏压的调整:显影偏压的高低直接影响复印品浓度的深浅,具体的调整应参照特

15、定机型的维修手册进行!不同型号复印机调整的标准和方法不同,具体机型的调整以该机型的维修手册为准!第六章复印机的自诊断功能复印机的自诊断主要有两大功能:即元器件输入、输出诊断和故障代码自诊断。一、输入输出自诊断:复印机的自诊断需要先进入维修调试状态。如何进入维修状态各维修手册均有详细介绍。输入诊断则是在复印机进入维修状态的基础上,输入相应的代码,然后改变各传感部件(光电遮断传感器、微触开关、热敏电阻等)的通断状态达到检测它们的工作是否正常。不同机型的代码不同,同一品牌不同型号的代码相近但略有不同,所以应参考各自的维修手册进行测试。输出诊断则是在复印机进入维修状态的基础上,输入相应的代码,判断各输出零部件(马达、电磁离合器、继电离合器、)是否有相应的动作,从而判断它们的工作是否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