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10515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自然之道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教学重点1、会写14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生字新词和两组需要比较的句子。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

2、的启示。(板书课题)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读题质疑。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

3、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1了解主要内容。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板书:游客、向导)2理清线索。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3学习词语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文中有一些好词语

4、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踌躇不前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争先恐后气喘吁吁响彻云霄*同学们,这些词语中要注意哪个字的读音?三、学习“救幼龟”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3自由读第4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1)游人:紧张焦急(2)向导:极不情愿出示:*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5、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四、自学“伤害幼龟”*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5至8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1学生读书,批注。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不一会儿,数十只食

6、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指名读生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指名读全班读五、小争辩。1学到此,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出示)*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读这句放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出示)*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正方:赞同反方:反对六、

7、启示。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了这课你现在最想说什么?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出示图片)3谁还知道这们的例子?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板书:自然之道游人:紧张焦急震惊悔恨向导:极不情愿悲叹“救”害!自然之道遵循 人 违背保护伤害海龟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8、,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课前准备1、教师:在小黑板上写出“资料袋”里的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生字词。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内容。2、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3、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并齐读课题,突出“怎样变化”。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9、。 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注: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交流。 1、了解黄河的变化,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10、。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课件,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畅谈启示可以结合最后一自然段和“资料袋”的内容。先放开学生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学生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交流 1、这一段讲了什么?(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第三段)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4、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5、黄河造成灾

11、难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6、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7、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8、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9、读最后一段。 10、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11、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12、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四、

12、朗读全文,升华情感1、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读书和交流读懂了这篇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现在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教师的这段介绍应该满怀激情)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模拟情景,延伸拓展1、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可以引导学生演讲,写调查报告等。并且要及时反馈,把这个活动比较深入地开展下

13、去。) 2、全班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治理黄河的方案。(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的资料) 注:1、2项可以选择一项作为重点深入下去。六、小结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五、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决口 变化:含沙量大大水灾改道大自然变化造成原因人为造成 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治理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11 蝙蝠和雷达教学目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教学难点: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