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南朝诗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10360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南朝诗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南朝诗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南朝诗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南朝诗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南朝诗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南朝诗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南朝诗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南朝诗两首(时间:40分钟满分:66分)一、基础知识专练(21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飞鸿响远音远音:悠远的鸣声B徇禄反穷海 徇禄:追求禄位C初景革绪风 绪风:不好的情绪D去矣方滞淫 滞淫:久留解析:选CC项“绪风”的意思是“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 D.解析:选BA项,流下;下面。B项,将,正要。C项,句末语气词;处所,地方。D项,遥望;指望,期望。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B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C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2、D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解析:选CA项,古义:何时。今义:疑问代词,何处。B项,古义:隐退耕作。今义:为保护自然环境而对已经开垦耕种的农田不再耕种。C项,古今义均为高低不齐的样子。D项,古义:回归的日期。今义:结婚的日期。相爱着的男女幽会的日期、时间。4下列加点的词,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B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C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D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解析:选B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明丽。5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联是(3分)()A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B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C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D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解析:选CC项

3、两句中相对的词语都不能形成对仗,所以不能构成对偶。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谢灵运登池上楼中“,”两句写出了诗人进仕退隐皆难的困境。(2)登池上楼直接描绘新春景象的诗句是“,”。(3)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以比喻的方式描绘晚霞、江水的句子是“,”。参考答案:(1)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阅读理解专练(33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11分)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

4、谁能鬒不变?7“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所要分析的两句诗描绘的是诗人远望所见,而诗句中的“白日”“丽”“参差”“皆可见”等,应该作为重点分析对象。“白日”“丽”“参差”写出了都城的繁华,“皆可见”写出了诗人远望京城时的专注神情。参考答案:这两句描写了都城的繁华景象。“白日”指傍晚的日光。“丽”字描绘出飞甍在落日中愈加显得明丽辉煌的情景。“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传达出诗人远望繁华都城时神情的专注。8简析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 解

5、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通读全诗,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再结合诗的标题及“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等句子进行分析。参考答案:本诗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建康时登三山回望京城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眷恋京城的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11分)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李商隐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注崇让宅:洛阳崇让坊王茂元宅。此时诗人在朝廷受到排挤,暂住岳父王茂元家,妻子仍在京城长安。红蕖:红莲。濩落:空虚冷落。嵩:即河南嵩山,古代学道隐居之地。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6、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一、二句的意思是露凝如细小的冰粒,说明露重天寒。风摇翠竹,飒飒作响,也像在悲泣一般。B第三句“聚散”重点是在“散”上;第四句叹惜池中红莲不解诗人情怀,犹在风中盛开。C第五句“悠扬”形容“归梦”的悠长。“惟灯见”使人仿佛看到一盏孤灯伴着诗人朦胧入梦的景象。D第八句“松雪”喻高洁的品性和节操,指的是诗人的高远志向。E亲朋会饮,本为乐事。但此诗所写却不是宴饮之乐,而是由此引发的诗人的幽怨悲情。解析:选BDB项,第四句的意思是:池中的红荷,为什么也被风吹得零落缤纷呢?对红荷的痛惜,正是对人生难得团聚的痛惜。故“叹惜池中红莲不解诗人情怀,犹在风中盛开”不当。D项,“高远志向”

7、不当,指的应是“诗人出世归隐之心”。10钱良择评论此诗“情深于言”。请你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本诗“情深”的具体表现。(6分)答: 参考答案:诗人用像冰粒一样的露水、悲泣的竹子,触动加深了心境的凄凉;红荷的离披,也象征着颠破流离,与妻子分离的悲凉;客中苦酒,寒夜孤灯,表现出诗人孤独、失意之悲;嵩山的松雪,好像也在召唤着,表现出诗人的归隐之心,但这也是诗人无可奈何,壮志未遂的幽愤。总之,没有一物不解人意,不含着深情。因情见景,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融为一体,读之撼动人心。(三)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112题。(11分)再过金陵唐包佶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石

8、 头 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金陵和石头城都指南京,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六朝古都。吴、西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都定都南京,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B再过金陵是包佶重过六朝古都金陵时写下的吊古之作。作者“再过金陵”时生发了“江山不管兴亡事”的惆怅,大概是因为那时国家的局势已不容乐观了。C台城曾经是六朝统治者追欢逐乐的场所,后来成了

9、诗人凭吊、寄寓伤今之情的触发点。这一类的触发点还有隋宫、乌衣巷、大运河等。D这两首诗都是怀古诗。怀古诗一般都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诗人对某历史人或物的看法,这两首诗也不例外。E包诗再过金陵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的情感;刘诗石头城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解析:选ADA项,“西晋”错,应为“东晋”;D项,刘诗石头城没有运用议论。1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6分)答: 参考答案:相同点: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不同点: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或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三、语言表达专练(12分)13请将“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扩展成一段不少于50字的描写性的语段。(6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