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10270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改总路线;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及胜利原因和 意义。思想教育:1.解放区的土改具有极大意义,是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2. 三大战役是空前的,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能力培养:1、分析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共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 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2 、分析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反攻主攻方向的选择原因及具体过程,培养学生 把握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全面性。重点难点:重点知识: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 难点知识:土改政策的改变;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三大战役的进程及胜利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讲授过程:引

2、入新课: 复习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情况。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 解放区的土改:时间:1947 年内容:意义: 一亿多农民获得土地; 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是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思考:自 1931-1947 年来,中共先后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政策?主要原因是什 么?各有何意义?有何认识?(提示)主要原因: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认识:中共的政策具有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的原则。二. 战略反攻:标志:1947年 6月,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方向:中原地区。情况:(略) 意义:扭转了全国战局,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思考

3、:为何反攻方向选择在中原地区? 中原地区敌人力量空隙;(主力在陕北、山东) 大别山地区是老区,群众基础好; 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引用课本 61 页材料,分析:人民解放军第二年的任务是什么?主攻方向?具体 情况怎样?有何意义?三. 战略决战的胜利:1.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 (数量、民心、装备、士气、后方、战略上)2.三大战役的概况:(略) 播放电影三大战役的片段。3.意义:是空前的战役。 国民党主力基本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 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主要原因) 中共地下党和革命群众的努力;中共战略方针的正确; 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小结:(略)作业:一、选择题

4、1、1947 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的土地分配办法是()A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B 、按阶级成分分配土地C 、按实际劳动力分配土地D 、按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标准分地2、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征是( )A 、内线防御为主B 、内外结合,外线反攻为主C 、内线相持为主D 、内外结合,外线决战为主3、人民解放军之所以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其直接原因是由于这一 地区( )A 、群众基础良好B 、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C 、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D 、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4、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 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

5、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其中“转 折点”是指()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B 、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C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全议召开5、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一诗中说: “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 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根本原因是()A 、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B 、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C 、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正确D 、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二、材料题材料1没收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 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一切土地,经苏维 埃政府没收分配后,禁止买卖。中共 1928

6、年井冈山土地法材料 2 没收一切私人的或团体的豪绅、地主、祠堂、庙宇、会社、富农田 地、山林、池塘、房屋归苏维埃政府公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及其需要的贫民使 用。中共 1930 年苏维埃土地法材料 3 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 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为得抗不交纳。中共 1942 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材料 4 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 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使全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 所有。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中共 1947 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回答

7、: 比较材料1、2,指出材料2中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 比较材料2、3,指出材料3中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 比较材料3、4,指出材料4中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基本特点。 答案:一、选择题1 、 A 2 、 B 3 、 B4 、 B5 、 D二、材料题 材料 1 实施的是土地公有制,具有社会主义土地革命的性质;材料 2 没收地主土 地,保留农民的土地私有,具有资本主义土地革命的性质。结果: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积极参加红军,支援革命。 材料3 有条件地保留了封建土地制度。 结果:减轻地主剥削,改善农民生活,提高抗日积极性,联合开明地主一致抗日 材料4 是消灭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结果:翻身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可靠保证。 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 特点:将革命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