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102520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交直线所成的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交直线所成的角设计稿慈利县岩泊渡镇中学 任静霞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所设计的内容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相交直线所成的角。这节课我将从课堂结构体系、教学引入设计、课堂内容创新、资源运用及设计评进行阐述,其中课堂内容创新将是我阐述的重点,首先说说课堂结构体系:一课堂结构体系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本节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之后,进一步研究平面上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两种情况:两条直线相交而形成的对顶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构成的“三线八角”,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为下一步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判定作好准备,有

2、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引入设计多媒体出示图片,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以如何设置交巡警平台为契机,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然后播放生活中一系列有关直线相交的图片,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与数学是紧密相连的,在我们身边其实存在着大量的直线相交的现象,从而产生对这种直线位置关系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快速而自然地引入课题。三课程内容创新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紧扣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现以下创新:创新1. 在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探究过程中,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剪刀,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和剪刀,用剪刀

3、剪纸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由此让学生想象把剪刀的构造看成两条相交的直线,你有什么发现?继而得出对顶角的概念:有公共顶点,两边互为反相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经历操作之后,孩子们以问题为引导,利用剪纸过程中的切身感受,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逐步对“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探究,从而得出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此环节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有目的,有思考,不流于形式,更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实效性。创新2.在三种位置角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利用PPT动画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线八角”图,从生活中的实际来想象顶点不同的两

4、角之间的位置关系,例如:2与6,它们的顶点不同,会有什么位置关系呢?类似的1与5,3与7,4与8呢?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紧接着打开事先准备好的PPT动画图示,提示学生观看:如图:2与6都在被截直线a、b的上方,且在截线c的右边,同时它的图像英文字母“F”,这样,学生对同位角的概念的形成就由抽象到形象,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同位角的概念。相类似的,内错角可近似地看成字母“Z”,同旁内角可近似地看成字母“U”。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概括得出三种位置角的概念,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从而真正理解这三种位置角的含义。创新3.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我设计了学生合作学习内容,教师先演示,以两只

5、手为道具,食指和拇指的开口为夹角,先构成“内错角”,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还能用两只手指构成同位角和同旁内角来吗?”此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感到新颖、独特,兴趣大增,学生在玩乐中去学习数学,感受数学,把整节课引向高潮。创新4.在习题的选取方面,加入判断题,以此加深对对顶角的概念的理解。在教材已有图的基础上,加入变换后的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图,并添加了变式练习题,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5.设计数学日记,数学日记能更好地反映每个学生的情况,体现了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新课程理念。创新6.分层布置作业以适应不同梯度学生的要求,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资源运用与设计评价资源运用1、图片情境引入,展示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结合实物介绍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来使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更形象、直观、容易理解。3、运用PPT动画,展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给学生多感官刺激。4、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更强化理解三种位置角的掌握。设计评价本节课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讨论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上问题的激发者、有序探究的组织者。教师实现:巧妙设计、愉快教学。学生体验:我探究、我快乐、我思考、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