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种树郭橐驼传》(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102282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种树郭橐驼传》(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种树郭橐驼传》(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种树郭橐驼传》(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种树郭橐驼传》(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种树郭橐驼传》(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种树郭橐驼传》(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种树郭橐驼传》(华东师大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种树郭橐驼传是华东师大版语文教材第五单元十六课。本书第五单元是一个文言文和诗歌鉴赏阅读单元。 关于文言文阅读,新课标中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 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 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感受橐驼的人

2、物形象2、掌握“名”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3、体会本文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4、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郭橐驼人物形象,理解本文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而作,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它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名”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

3、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 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 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 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二、介绍作者、

4、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一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 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2. 写作背景: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娟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

5、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 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传:文体的一种,即人物传记。本文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时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 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朗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听朗读带,全班

6、齐读。注意重点字读音病偻实以蕃勖尔植病且怠鸡豚缫丝飨饔窥伺织而缕长人者孳橐驼四、整体感知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 文,也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郭橐驼种树的事迹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此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五、研读赏析问题:【第一段】(1)本段传什么?介绍人物身世(2)介绍身世侧重介绍名字,“驼”并不雅,为何驼

7、要自称?豁达一一身残而自信(3)驼自信什么?【第二段】(1)橐驼种树本领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A、所带际遇一一争迎取养B、技术全面一一两种人均能满足;C技艺高超一一不怕“移徒”,D他植者莫能如也)(2)本段写驼种树本领全面高超,是种树行家,用了什么方法?(侧重于侧面描写)【第三段】(1)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过树后应采取什么态度?他对自己取得 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2)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3)本段用了什么方法传驼?(对比、映衬)(4)本段分几层意思?(讨论)【第四段】(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2)橐驼是怎

8、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祸呼、鼓、聚、击、召)(3)“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第五段】1、指明学生翻译本段,师生订正2、提问: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传其事以为官戒)四、主题和方法1、指明学生归纳主题:本文讲(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治道)2、怎么明理,用了什么方法?(写作特点归纳)(1)对比与映衬(2)婉约而多讽(板书)六、全文小结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 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 联系起来,委婉含蓄

9、的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证,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七、知识积累:知识点整理一 通假字 以致其性焉尔(尔,同“耳”,罢了) 字而幼孩(而,通“尔”,你们的) 既然已(已,通“矣”,了)二古今异义1 其实 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实,它的果实) 其实害之(其实,那实际上)2.去去不复顾(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三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 名我固当(名,称呼) 早实以蕃(实,结果实)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掐、抓) 移之官理可乎/传其事以为官戒(官,做官) 吾小人辍飨饔以劳吏者(飨,吃晚饭;饔,吃早饭)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传,作传)

10、2形容词作动词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全,保全)3 名词作状语 旦视而暮抚(旦暮,从早到晚)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地) 旦暮吏来而呼曰(旦暮,从早到晚)4. 意动用法驼业种树(业,以为业)5. 使动用法 非有能硕茂之也(硕,使长得高大;茂,使长得茂盛)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使早结果;蕃,使多结果) 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声音,敲击;聚,使聚集) 遂而鸡豚(遂,使成长)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多;安,使安定)四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 官理,非吾业也译: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二)宾语前置1. 故不我若也(“不我若”即“不若我”,意为“不如我”、“比不上我”)译:所以(他们都)

11、比不上我。2.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何以”即“以何”,意为“拿什么”、“用什么”、“凭什么”)译:又拿什么来使我们的子孙兴旺并且使我们的生活安定呢?(三)省略句1.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之)也。2. 以子之道,移之(于)官理,可乎?3. 然吾居(于)乡4. 若甚怜焉,而卒以(之)祸。5. 传其事以(之)为官戒。(四)固定句式1.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其乎,表示揣测的固定句式, 意为“大概吧”) 译:像这样,那么和我种树行当中的那些人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2. 嘻,不亦善夫!(不亦 夫,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意为不也 吗”) 译:不也很好吗?八、作业布置整理文言知识。九板书设计从郭橐驼的养树术推出为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养树术 (类比)养人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其莳也若子”要爱护老百姓“其置也若弃”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