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101619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物理下知识点总结1. 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的特征(1) 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2) 由于运动的 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 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 曲线运动的 速度方向 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3) 由于曲线运动的 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注意:合外力 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 曲线运动。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 从动力学

2、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 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 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3. 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变加速运动(车力査逢运珈空込, I (Ft4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1 )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 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 增大。 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 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 减小。 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 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举例:匀速圆周运动)2. 绳拉物体合运动:实际的运动。对应的是 合

3、速度。方法:把合速度分解为 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ya tan a -3. 小船渡河例1:一艘小船在200m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3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5m/s,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船渡河时间:主要看小船垂直于河岸的分速度,如果小船垂直于河岸没有分速度, 则不能渡河。dt -.v船 COS J=tmin耶SUlt?A(此时二=0,即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解:(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渡河的最短时间为:tm

4、in= v船合速度为:v合2 v水2合位移为:x Xab2 Xbc2d2 (v水t)2或者 x = 合(2)分析:怎样渡河:船头与河岸成V向上游航行。最短位移为:Xmin =d合速度为:v合二 v船 sin对应的时间为:#200m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5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例2:一艘小船在是 4m/s,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解: (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渡河的最短时间为:tmin =合速度为:V = . V船2 V水

5、2V船(2)方法:以水速的末端点为圆心,以船速的大小为半径做圆,过水速的初端点做圆的切合位移为:X = . Xab Xbc d(v水t)或者 x = V合t#线,切线即为所求合速度方向。#如左图所示:AC即为所求的合速度方向。cos :-V水相关结论:dXmin - XAC -#4. 平抛运动基本规律1. 速度:Vx - V0Vy =gt合速度:V =,Vx2 Vy2x =Vot2.位移 12I y=;gtL 2合位移:X合rqx2 y2方向:方向:3.时间由:y =ggt2得t = . 2y (由下落的高度 gy决定)#4. 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在竖直方向

6、上都成立。5. tan - 2tan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2倍。6. 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方向延长线的交点到抛出点的距离都等于水平位移的一半。(A是0B的中点)。5. 匀速圆周运动1. 线速度:质点通过的圆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单位:米/秒,m/s=s2 二vr r = 2二 fr = 2 nr.:tT2. 角速度: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t-2二f=2二n T单位:弧度/秒,rad/s#3. 周期: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2兀r 2兀T单位:秒,sv4. 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圆周运动的圈数。单位:赫兹

7、,Hz#5. 转速: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Nn单位:转/秒,r/stn = f (条件是转速n的单位必须为 转/秒)#6.向心加速度:V?22:.芝 22ar = v = () r = (2 二 f) rrT2 V22 兀 227.向心力:F 二 ma 二 m m,r 二 m v 二 m()r 二 m(2二 f) r rT三种转动方式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皮带传动(轮緣上的线速度大小相等)齿轮传动(转动方向相反)n1和也分别农卡齿轮数注意:两个轮子在同一时间内转过的齿魏相等”绳模型6. 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1“绳模型”如上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1)(2)(注意:绳对小

8、球只能产生拉力)小球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绳子和轨道对小球刚好没有力的作用2v mg =m 二R小球能过最高点条件:压力)v临界=、Rgv . Rg (当v .两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3)不能过最高点条件:v Rg (实际上球还没有到最高点时,就脱离了轨道)2“杆模型”,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注意:轻杆和细线不同,轻杆对小球既能产生拉力,又能产生推力。)(1)(2)(3)(4)小球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v=0, F=mg当0vF0 ( F为支持力)当v= /Rg 时,f=0当vRg时,F随v增大而增大,且 F0 (F为拉力)7.万有引力定律1.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

9、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是一个常量。3r尹=k( K值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2.万有引力定律:F万二G m,rp2r(1)赤道上万有引力: F引二mg F向二mg ma ( g和a向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2)两极上的万有引力: F引工mg3.忽略地球自转,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GMm 2二mg = GM二gR (黄金代换)4.距离地球表面咼为h 的重力加速度:GMm 2 = mg J GM =g(R + h)2 二 g(R + h)GM2(R + h)5.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lGMmF万厂rGMm2r二ma= a “卑 (轨道处的向心

10、加速度a等于轨道处的 r重力加速度GMm2r2v=m 二rGM#2GMm4 二2r36.中心天体质量的计算:方法1:方法2:方法方法r -GMGM = gR =GM5 r 二方法方法M5:已知gR2GM4 二2r3v =6:已知7.地球密度计算:(已知R和g)(已知卫星的V与r)(已知卫星的与r)4:2r3GT 2 (已知卫星的周期T与r)3y(已知卫星的V与T)v3已知卫星的V与,相当于已知V与T)G球的体积公式:V =上祁33心GT2M M3二 r3近地卫星3:=4R GT2R3_Gt2 厲)8.发射速度:采用多级火箭发射卫星时,卫星脱离最后一级火箭时的速度。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

11、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地面运行时,运行速度等于 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7.9km/s。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 最大运行速度。地球上发射卫星 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 (脱离速度):11.2km/s。使人造卫星 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不再绕地球运 行,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使人造卫星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 的宇宙空间去,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園周运动卫星绕地球运动*轨道是帝岡卫星锐离地球束缚,咸为太 阳系的一颗小行星,卫星規离太阳束缚*飞出太阳系#8.机械能1.功的

12、计算。W =Fx cos:-W合=WFl +Wf2 +WF3 WFti = F合 xcosaI P =2. 计算平均功率:t计算瞬时功率:P瞬二F -v瞬P =F VP = F V COS(力F的方向与速度 v的方向夹角a )3. 重力势能:EP二mgh重力做功计算公式: WG = mgh - mgh2 = EP初- EP末 重力势能变化量:Ep =EP末_ EPmgh? -mgg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Wg - - Ep重力做功特点:重力做正功(A到B),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C到D),重力势能增加。1 24.弹簧弹性势能:Epk x2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变化量的也x

13、= lI。(弹簧的变化量)负值:W = _;: Ep = Ep初一 Ep末#特点:弹力对物体做 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对物体做 负功,弹性势能 增加。5.动能:Ek1 2=-mv2#动能变化量:Ek =Ek末一 Ek初=!mv| -mvf2 26.动能定理:W合- :Ek - Ek末- Ek初常用变形:Wf!Wf2 Wf/ Wf Ek 二 Ek末- Ek初7. 机械能守恒: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会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 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表达式:Epi - EkEp2 - Ek2(初状态的势能和动能之和等于末状态的势能和动能之和Ek =仝.Ep (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势能的减少量)“Ea 一 J:Eb (A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