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098987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0326江苏省金二中学生物教学案B2.3.1月 日 班 名 号 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目标: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温故知新: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长翅(B)对残翅(b)是显性。现有红眼长翅雌果蝇和红眼长翅雄果蝇杂交。子代的雄果蝇中,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

2、=3l31。雌果蝇中红眼长翅:红眼残翅=3l。(1)亲本的基因型是_ _。(2)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细胞的基因型是_ _。(3)若对雌性亲本测交。所得子代雌雄个体的数量比为_,子代雌性个体中与雌性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子代总数的_。(4)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自然界中获得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现任意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一次杂交,请你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雌雄亲本中的显性性状。(用文字表述)若子代果蝇只出现一种性状,则亲本中 果蝇代表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子代雌、雄果蝇都含有两种不同的性状,但比例各为11

3、,则亲本中 果蝇代表的性状是显性性状;若子代雌、雄果蝇分别只有一种性状,则亲本中 果蝇代表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与要点讲解)问题探讨(P42)1.提示:遗传物质必须稳定,要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可以准确地复制出拷贝,传递给下一代等。2.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答案并不惟一,只要提出正确的思路即可。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思考与讨论:科学家要通过实验来确定哪个是遗传物质,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材,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无论是高等的、复杂的生物,还是低等的、简单的生物,一般都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生物做实验材料才比较合适呢?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4、实验2.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2.1.1. 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小鼠等菌落(光滑、粗糙)有无荚膜有无毒性S型细菌R型细菌2.1.2. 实验过程: 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小鼠 。 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小鼠 ,从小鼠体内分离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小鼠 。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 。2.1.3.思考:(K)1、对比分析第一、二组说明什么? 。2、对比分析第二、三组说明什么? 。3、第四组中,是什么菌导致小鼠死亡? 。4、从第四组小鼠尸体中分离出S型活细菌,请推测S型活细菌是怎样出现的? 。而

5、且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型的S型活细菌,说明 。5、四组实验,特别是就第四组实验,你的推论是什么? 。6、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2.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已知在肺炎双球菌中有蛋白质、DNA、RNA、脂质、荚膜多糖等物质,请你和同学们共同讨论,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证明某一种成分是转化因子。实验材料:_ _。假设:_ _。实验方法:_ _。_ _。_ _。实验预期:_。实验结果:_ _。结果分析:_。实验结论: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是遗传物质。课堂检测:1( )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

6、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细菌混合2(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ADNA是遗传物质 BR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3( )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是A杂交实验法 B同位素标记法 C病毒侵染法 D单独直接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4(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有毒R型 无毒R型 有毒S型 无毒S型A BC D5(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使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的

7、转化因子是 A、DNA B、蛋白质 C、糖类 D、荚膜 6(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证明的是ADNA是遗传物质B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7( )用某种酶处理转化因子后,R型细菌不能再转化成S型细菌,这种酶是 A蛋白酶 B分解多糖荚膜的酶 CDNA酶 D纤维素酶8(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他们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转化。这一现象说明: 在转化过程中,S

8、型细菌DNA进入到了R型细菌中 DNA是转化因子蛋白质和多糖在实验中正好起了对照作用 DNA是遗传物质A B C D 9、据图回答问题:(1)过程和表明,将S型细菌的_和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为_型细菌。(2)过程表明,将S型细菌的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_型细菌转化为_型细菌。(3)过程表明,转化成的_型细菌的后代也是具有_性的_型细菌。(4)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5)艾弗里等人发现通过以上的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仍不足以完全说明DNA是转化因子即是遗传物质,又做了一组实验,这组实验如何设计?_(6)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吗?_ _。10格里

9、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实验过程(课本P43)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对这经典的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S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实质上是细菌的_,且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质中,即为细菌的质粒;细菌体内的这种具有侵染功能的结构,在基因工程中常被用作运载体。(2)C和D对比可推断出S型细菌和R型细菌具有很近的_关系,S菌体内的转化因子能利用R菌提供的_ 、 _等物质来合成自己的一切物质。(3)当时实验时,对S菌的加热杀死过程,仅仅使菌体的_等物质产生变性,而体内的遗传物质_并没有真正被灭活。(4)若用强酸、强碱或高压蒸汽处理S菌,转化实验能否成功_。11为验证“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一位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第一步:从有荚膜肺炎双球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用提取的DNA培养无荚膜肺炎双球菌 预期结果: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成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 实验结论: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我们认为,上述实验步骤的设计欠严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回答: (1)上述实验步骤设计的不严谨之处是: 该实验没有证明 不是遗传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