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9094529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氯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液氯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液氯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液氯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液氯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氯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氯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液氯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液氯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 / 前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编制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指南的通知(质检特函【2006】71号)文件的要求,为规范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提高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质量,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组织人员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液氯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本指南共分12章,主要由总则、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状况分析、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应急作业技术、保障

2、措施、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事故调查、有关术语和定义等内容组成,其中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措施,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是本预案指南的技术基础。本指南较为详尽地叙述了企业应急管理所应采取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路线,阐述了企业如何建立液氯容器事故专项预案、确立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问题。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多年液氯容器事故应急救援的经验,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并广泛征求了国内有关单位、专家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指南主要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也可用于基层技术人员应急救援工作时借鉴和参考。使用单位应在编制专项预案,开展应急工作时,考虑自身应急资源情况,结合实践

3、,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负责管理和解释。本指南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起草。参加起草的人员有史红兵、陈习文、彭立煌、蔡黎波、王成银、金平。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吴旭正、石少华、刘牧玲负责统稿,郭元亮主审。由于应急事业的不断发展,编者水平所限,本指南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使用本指南过程中,如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目 录1 总 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2.2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岗

4、位职责2.3 相关操作岗位职责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状况分析3.1 单位的自然概况3.2 液氯容器的参数3.3 应急救援资源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1 介质特性4.2 液氯容器种类及常见结构形式4.3 导致事故的因素4.4 常见事故的形式和部位5 预警和预防机制5.1 预警5.2 预防机制6 应急响应6.1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6.2 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6.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6.4 事故监控措施6.5 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6.6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6.7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6.8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6.9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6.

5、10 现场恢复7 应急作业技术7.1 现场询情7.2 关阀、断源7.3 确定警戒范围7.4 抢救伤员7.5 紧急疏散7.6 清理现场7.7 稀释降毒7.8 泄漏处置7.9 现场洗消处理7.10 现场恢复8 保障措施8.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8.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8.3 应急队伍保障8.4 经费保障8.5 培训和演练8.6 其他保障9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9.1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9.2 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9.3 应急预制的制订与发布9.4 预案的演练和更新9.5 预案上报9.6 监督检查10 事故调查10.1 事故现场的保护10.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10.3 情况调查10.4 资料调查

6、10.5 现场调查11 附则11.1 有关术语和定义11.2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11.3 制定与解释12 附件12.1 重点设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2.2 相关的图表12.3 外部机构通信联络方式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规范液氯容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企业提升应对液氯容器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指南。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

7、定,制定本指南。1.3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液氯容器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也适用于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工作时借鉴和参考。1.4 工作原则1.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1.4.2 积极应对,立足自救。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清楚事故特征、类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1.4.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组长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和各班

8、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1.4.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1.4.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岗位及职责2.1

9、应急救援组织机构2.1.1 企业应成立液氯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可以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实行分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协调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应由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2.1.2 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事故应急办公室、现场指挥部、专家技术组、抢险救灾组、后勤保障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见图1。图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2.1.3 应急救援岗位设置、人员组成及组织结构图应在应急救援预案中明确。2.1.4 企业在编制液氯容器相关管理、操作岗位职责(或工作标准)时,应明确其职责、技能和工作内容,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2.2 应急救援指

10、挥人员岗位职责(1)组织制定液氯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事故状态下设立的现场指挥部、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内部机构的工作职责及各级人员的职责。(7)液氯容器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8)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2.3 相关操作岗位职责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1)现场指挥部人员岗位职责。(2)抢险救灾人员岗位职责。(3)警戒保卫人员岗位职责。(4)医疗救护

11、人员岗位职责。(5)后勤保障人员岗位职责。(6)通信联络人员岗位职责。(7)善后工作人员岗位职责。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状况分析3.1 单位的自然概况3.1.1 性质、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周边人口密度与数量,纵、横距离及周边交通环境状况。3.1.2 生产规模、人员数量和有关生产工艺状况。3.1.3 周围建筑物性质(民居、工矿企业、易燃易爆场所、有毒有害环境、重要基础设施),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距离)。3.1.4 当地的气象、环境资料。3.2 液氯容器的参数3.3 应急救援资源3.3.1 本单位应急救援的人力、装备、资金和物资情况,具体数量以及保障措施。临近同类企业应急救援资源情况、通信

12、联络方式等。3.3.2 对照现有资源,提出资源补充、合理利用和资源整合的建议方案。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1 介质特性液氯作为基础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化工、水处理等行业,属高度危害类。4.1.1 理化特性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高度危害气体,液氯由氯气压缩或低温液化而成。液态氯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标准状况下氯气密度为3.214kg/m3,相对密度(空气为1)2.48,易溶于水和碱溶液。液氯的体积膨胀系数较大,液氯容器超装极易发生爆炸等事故。4.1.2 危险特性氯气本身不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汽也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

13、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发生猛烈反应而引起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对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性。氯碱生产中如果生产工艺控制不严,容易导致三氯化氮在设备中积聚。三氯化氮是一种剧烈的爆炸物,自燃爆炸点95,在气相中浓度达到(56)%(V / V)时,有潜在的爆炸危险。60时受震动或在超声波条件下,易发生分解性爆炸,与油脂或有机物等接触也可以发生爆炸。4.2 液氯容器种类及常见结构形式液氯容器主要有:液氯储罐、液氯计量槽、液氯液化器等。液氯容器主要由钢板卷焊而成,常见的有卧式圆筒形,罐体上一般装有气相管、液相管、压力表、爆破片、温度计、液位计等。4.3 导致事故的因素造

14、成液氯容器发生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 质量因素:如设计不当,选材错误,制造安装质量差,阀门、附件质量不合格等;(2) 工艺因素:如介质腐蚀,三氯化氮积聚等;(3) 管理因素:容器超期不检,带病运行,安全状况等级差,安全附件超期不校验,违章检修等;(4) 操作因素:如误开闭阀门,对液位监测错误或不及时,超量灌装引起超压等;(5) 外界因素:如外来车辆撞击;建筑物倒塌;保温层损坏;火灾、台风、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侧翻、基础下沉或倾斜等。4.4 常见事故的形式和部位4.4.1 液氯容器事故主要有泄漏、火灾、爆炸。(1)泄漏指氯气大量释放,导致人员中毒和死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后果的事件。(2)火灾氯气本身不能燃烧,但可助燃,并能使一些在通常情况下难燃的物质迅速燃烧。泄漏的氯气遇到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汽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极易发生爆炸。因此,氯气泄漏现场也应清除火源,隔离可燃物。(3)爆炸指液氯容器由于超装、超压、保温层损坏、腐蚀、三氯化氮积聚等原因而引起的罐体破裂事故。4.4.2 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1) 焊缝、接管根部角焊缝因焊接缺陷而引起的开裂泄漏;(2) 罐体接管法兰、阀门等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3) 液氯管道法兰、阀门等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4) 液氯罐车装卸用软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